快意恩仇是什麽意思?
快意恩仇(kuài yì ēn chóu)指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該詞在武俠小說中甚為常見。即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幹脆利落,不會前怕狼後怕虎
《水滸傳》也不例外。晁蓋等為報宋江通風報信活命之恩,壹在梁山紮穩了腳跟,就派劉唐給送去百兩黃金;宋江為報坑陷之仇,江州法場上剛撿回壹條命,就帶眾好漢攻破無為軍,活捉活割了黃文炳。
梁山好漢為報朱仝幾番相助的情分,不惜使出辣手,派李逵劈死小衙內,強拉朱仝上山;石秀為報被冤屈之仇,慫恿楊雄將老婆潘巧雲開膛破肚……
水滸世界裏,最能體現這種快意恩仇精神的是行者武松。他的人生行旅,幾乎就是報恩與復仇的雙重變奏。為報兄長無辜被害之仇,誅殺了潘金蓮、西門慶;為報施恩幾頓好酒好肉之恩,醉打了蔣門神;為雪張都監傾陷之恨,鴛鴦樓連殺十五人,直殺得“血濺畫樓,屍橫燈影”,刀光血影裏,武松儼然如壹座威風凜凜的金甲的復仇之神。
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又被翻譯為《基督山恩仇記》。書裏講的就是壹個快意恩仇的故事。但是,快意恩仇沒有妳想象得那麽快意。惡,有時讓善無路可走,有時讓善與它殊途同歸。兩種都是悲劇,後壹種更甚。
擴展資料
快意恩仇和睚眥必報的含義、用法及典故存在區別:
1、含義不同:快意恩仇指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幹脆利落,不會前怕狼後怕虎。睚眥必報,釋義:指像瞪壹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其狹窄。睚眥:瞪眼怒視;引申為小怨小忿;報:報復。
2、典故不同:
早在《史記·刺客列傳》裏,就可看到對“快意恩仇”的演繹,傳說中專諸、豫讓、聶政、荊軻等刺客,為報恩慷慨赴死,為報仇亦慷慨赴死。他們慘烈的行動,固然有如荊軻刺秦王那樣兼及力抗暴秦的天下公義的,但更多的是純從個人恩怨出發。
睚眥必報的典故為範雎因為在秦國得意,成為有財有勢的大人物,認為也應該清算舊賬;凡從前對他有恩惠的人,雖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給他吃壹頓飯,範雎也重重酬謝,對於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雖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張目忤視壹下,他也不放過,便要實行報復。
百度百科-快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