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從下沈市場轉攻壹線城市,花小豬能為滴滴帶去什麽?
花小豬尚未正式官宣之時,就被媒體冠之以“網約車版拼多多”,主打全網打車最低價,通過在司機、乘客兩端大力度補貼去攻占下沈市場。近半年時間的內測後,今年7月底,滴滴正式推出花小豬打車,並稱花小豬定位年輕用戶市場,意在打造實惠出行。
在此之前,滴滴通過花小豬建立隔火墻,把不合規運力導入花小豬的傳聞甚囂塵上。滴滴對此回應稱,花小豬司機都是滴滴的合規司機。但盡管如此, 花小豬的上線實際上並不順利,自7月中旬以來,花小豬打車已先後被天津、深圳、青島、合肥、北京等多地政府叫停並約談。
壹位接近滴滴的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被多地政府約談之後,花小豬的方向發生了重大轉變,在三四線城市內測後,花小豬宣布高舉高打進入北京、深圳等壹線城市。“在此之前滴滴的理想狀態是,和花小豬完全劃清界線。”
“實際上,現在的花小豬更像是快車的獨立APP。”上述人士稱。
盡管如此,花小豬的補貼仍在繼續,在全國各地,有大量原來滴滴的合作商加入花小豬的地推大軍,每成功推薦壹位乘客下載花小豬,就可獲得接近30元的地推費用。其中,司機可以獲得2元,租賃公司獲得28元——通過補貼去攻占市場依然是滴滴最為擅長的方式。
大力度補貼、獨立子品牌、自帶獨立APP和小程序,花小豬算是滴滴當下重點推介的王牌產品。在網約車增長趨緩,觸摸到天花板之際,毫無疑問,花小豬承擔著完成滴滴CEO程維提出的“0188”目標的野望,但花小豬對於滴滴的戰略意義僅僅是尋找增量嗎?
其實不然,成立八年,總體融資額超過200億美金的滴滴已經走到上市的關鍵路口。多位接近滴滴的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進入今年以來,滴滴拆分出多個獨立子品牌,目的是建立起隔火墻,同時保持子品牌擁有獨立融資的可能性,以拉升滴滴的估值。
“用過花小豬嗎?很便宜,可以試試。”
近期,在打滴滴時,司機都會和乘客推薦花小豬,不過,對司機而言,推薦花小豬更多是為了每成功下載壹個APP可獲得2元的地推費。但多位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的司機表示,目前,他們只有在出行平峰期沒有單子時,才會上線花小豬接單。“壹口價,太低了,並不劃算,盡管現在每成功接壹單花小豬,均可以獲得3元的獎勵。”
在滴滴對花小豬進行大力度的補貼時,司機、乘客確實可享受到較大的紅利。
兩天前,界面新聞記者在武漢註冊並使用了花小豬,作為新用戶,花小豬直接給予了11元的紅包。在平峰期,同樣五公裏的行程,快車需要20元左右,而花小豬只需要16元,再使用11元的新人紅包,最後這壹單,僅僅花了5元。
通過在司機乘客、兩端的高力度補貼,花小豬的確發展迅猛。
“八月初,花小豬登陸南京,組織線下租賃公司地推,如果成功說服司機在車內張貼花小豬二維碼,就可獲得25元的物料費用,通過這個二維碼,每增加壹次下載量,司機可以獲得2元地推費,而該司機所屬的公司可以獲得3元。”壹位南京的滴滴線下租賃公司老板說,八月中旬,南京政府開始查處花小豬,地推業務停擺。在此之前的十來天,他已經成功張貼了500張左右花小豬的二維碼。“目前,在南京,大概有2000臺車子內張貼了花小豬的二維碼”。
另外,據上述人士了解,在南京郊區,已有大量原來滴滴快車司機全天都在開花小豬的短途。“目前,每單司機可以額外獲得5元(3元接單獎、2元地推費),這樣算下來,跑短途更為劃算。”
他們都只是其中之壹,滴滴依托原來和其合作的線下租賃公司,已搭建以壹只強大的地推隊伍。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雖然全國範圍內,補貼力度有所差異,但浮動不大,昆明、廈門、南京、西安等多數租賃公司都已加入了地推隊伍。
不過,這些租賃公司也有自己的擔憂,目前,滴滴和他們的合作方式尚未明確,他們更多的還是扮演著線下地推的角色。“壹但花小豬的量起來之後,勢必會沖擊快車司機的單量,直接影響他們依靠快車所獲得的分潤”。但是他們沒有選擇,滴滴如此重點扶持花小豬,壹旦快車業務不行了,那(他們)可能會錯過花小豬。
“害怕錯過,賺點塊錢。”這是他們***同的想法。但可想而知的是,作為產品冷啟動期的特殊運營手段,補貼不會持續太久。
早在2017年,熊貓資本合夥人李論就公開表示,滴滴依靠砸錢獲得的壟斷易攻難守。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在這個不具備雙邊網絡效應的市場上,補貼短時間內可獲得壹定的市場份額,但長期來看不具有太大意義,最直接的例子是,在滴滴獲得老大位置之後,以高德為首的聚合平臺、曹操出行為代表的傳統車企依然能進場蠶食滴滴的市場份額。
盡管大力度補貼會給滴滴帶來資金上的壓力,並且不具長期價值,但在網約車增長放緩的當下,這是滴滴尋求增量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今年4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 《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後,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用戶使用率都增長放緩。其中,2019年6月和2018年12月相比較,用戶規模只增長了0.3%,而2018年12月與2017年同期相比,這個數據是2.5%。
相對應的是,今年4月,程維公布了未來3年的戰略目標:將以安全為發展的基石,瞄準3年內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簡稱“0188”)。
在這個目標之下,今年以來,滴滴先後上線了同城貨運、跑腿、社區團購等業務,但如此大力度補貼的尚且只有花小豬,這也意味著,為了完成程維“0188”的野望,花小豬扮演者重要角色。
“網約車版拼多多”、“下沈市場”,這是花小豬還在內測時,就被外界貼上的標簽。
不過後來,花小豬直接登陸了南京、深圳、北京等壹線城市。這或許意味著,花小豬此時目標已不在下沈市場。
壹位接近滴滴的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花小豬在內部孵化時,原計劃的確是主打下沈市場,通過低價吸引新的增量司機,也的確有不少私家車車主加入進來。“滴滴的理想狀態是,和花小豬完全劃清界線,因為下沈市場的司機變量太大了”。但被多地政府約談之後,花小豬的方向發生了重大轉變,高舉高打進入北京、深圳等壹線城市。
CNNIC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已達3.62億人。網約車滲透率最高的壹線城市約為4成,二線城市大約只有兩成,三、四線城市則更低。但所謂的下沈市場真的是壹個好的互聯網生意嗎?
可以參考的是,早在2019年年初,從農村成功突圍而出的哈啰出行就布局了網約車,不過和單車不壹樣,在切入網約車時,哈啰出行並沒有從下沈市場開始。當時其聯合創始人韓美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約車下沈市場並不是壹個好的生意,用戶出行密度不夠,這就意味著,這並不是壹個高頻的場景。
“在四五線城市的出行場景中有主要兩種出行需求,城內和城際。在城市內的出行中,因為城市不大,可替代性產品比較多,5公裏以內的出行需求基本可以被單車和電單車所替代。”壹位網約車的從業者表示。
同時,在城際出行的場景中,在運營策略上,也和網約車有較大差異。
壹位滴滴離職員工表示,滴滴的城際業務壹直做的很壹般,在城際業務上,除了客運班車以外,還需要和在當地有較強根基的“車隊”進行直接競爭,同時,城際業務和網約車的運營模式也不壹樣。
“在下沈市場,因需求密度不夠,有城際出行需求的用戶壹般都會提前三五個小時預約,然後再通過後臺去匹配司機。”杜玲方說,他們的需求大都不是即時出行,時間上沒那麽多的緊迫感。
嘀嗒出行聯合創始人李金龍認為,相較於網約車,預約出行並不是壹個大眾市場。
顯然,花這麽大代價去做壹個高度依賴線下運營能力,並且相對小眾的市場,並不是花小豬的目的所在。
“實際上,現在的花小豬更像是快車的獨立APP。”前文其中壹位接近滴滴的人士表示。
他判斷,從運營上來看,接下來滴滴快車會漲價,給花小豬留出足夠多的增長空間。另外,未來滴滴快車可能會和花小豬合並,成為獨立的快車子品牌。在他看來,花小豬是對滴滴快車的拆分。
除了花小豬以外,滴滴推出了多個子品牌,還包括禮橙專車、青桔單車、快的新出租、青菜拼車、橙心優選等。
上述接近滴滴人士認為,對原有業務進行拆分,主要是為了降低滴滴母公司的風險,同時可以保持子品牌獨立融資的可能性,最大限度拉升滴滴估值。
成立八年,總融資額超過200億美金的滴滴已走到上市的關鍵路口。在經歷順風車事件之後,滴滴估值已經開始縮水,2017年12月完成新壹輪融資後,滴滴估值達到560億美元。2019年5月,Uber上市,作為占股滴滴15.4%的股東,招股書披露了滴滴當時的估值為516億美元。同年7月,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出公告,滴滴出行13.75萬股股份掛牌轉讓,轉讓價格僅按475.44億美元計算。
這意味著,走出順風車事件的陰影後,拉升滴滴估值是其必須要去做的。
壹位投資人對上述看法保持認同,不過他還表示,就和很多應用出極速版壹樣 ,在主頁增長很難,甚至出現下滑的情況下,為了求變,推出子品牌還有可能改善原有大產品結構的掣肘。
今年6月,程維在公司內部表示,今年網約車服務日訂單峰值超過3000萬單,數據與去年同期持平。兩個月後,滴滴宣布,截至8月25日,滴滴全球日訂單首次突破5000萬單,涵蓋網約車、出租車、順風車、單車、代駕等所有業務線。
這對於滴滴而言是壹個久違的好消息。圍繞著程維提出的“0188”戰略目標,進入今年以來,滴滴為了獲取增量,不斷地嘗試新業務,進行邊界的拓展。為了拉升估值,數據、增量是滴滴上市路上至為關鍵的指標。
而花小豬也是其中重要壹枚重要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