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太後是誰
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太後是宣太後。
宣太後本名姓羋,原本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後來被秦惠文王看中並且帶回秦國成為秦惠文王的妃子,被封為八子,因此也被叫做羋八子。
在歷史上太後這個成為就是從她這裏開始的,在宋代高承《事物紀原·卷壹》裏面記載著:《史記·秦本紀》說,秦昭襄王的母親號稱是太後,原本大王的母親是以始來稱呼自己。
範睢聽聞以後對秦王說,他還是第壹次聽到太後這個詞語,但是從宣太後自稱太後以後趙國的新王登基,也稱自己的母親的為太後,因此太後這個詞語是宣太後最先啟用的。
擴展資料:
宣太後性情奔放,政治手腕高超,通過任用魏冉,起用白起,強秦而弱六國。《戰國策·韓策二》中記載:楚國包圍了雍氏,已經五個月。韓國派使者去秦國求救。
使者的車輛絡繹不絕,秦軍沒有東出肴塞援韓。韓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對秦王說:韓國對秦國來說,平時是秦國的屏障,戰時出兵就充當先鋒。
現在韓國有了災難,秦軍不出肴塞援助。我聽說,唇亡則齒寒,希望大王深思熟慮。而宣太後用極其大膽的壹番話,不僅顯露出其奔放的性格,更顯示出壹名卓越政治家的深謀遠慮。
宣太後說,我服侍先王,先王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受不了,但把身子全壓在我身上,我不以為重,為什麽呢。
因為感到舒服、愉快,對我有好處。現在援救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食不多,就不足以救韓。解救韓國被圍困之危,每天要耗費千金,難道就不能稍微給我國壹點好處嗎。
這段話揭示了國與國之間所謂的友情和道義,都比不上利益更重要。丘吉爾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韓國弱小而又地處四戰之地,西連強秦,北接趙魏,雖有韓昭侯任用申不害變法,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百度百科—宣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