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臺海,立陶宛駐臺機構已開始運作
壹波未平壹波又起,臺灣問題不僅是事關我國主權的內政問題,也是我國發展外交關系的底線,任何人在此事上做出錯誤選擇,就等同於站在14億中華兒女的對立面上。眼下,4個壞消息傳來,與臺海局勢有關,非同尋常,值得我們警惕。
第壹個消息,14日臺媒報道稱,臺“外事部門”表示,立首任“駐臺代表”盧百利已經向臺方申請合法外交官員證,在盧百利抵臺之後,立陶宛“駐臺”機構基本上可以視為正式開始運作。立陶宛官員也表示,目前臺立關系是史上最佳,前景樂觀。臺方未來也會幫助立陶宛方面建立半導體產業,並進行人才培育,推動雙方在貿易采購、生物科技等方面的重點產業合作。立陶宛創新部此前曾預告,“駐臺經貿代表處”將於九月正式開館。
其實,從臺媒的報道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臺立之間關系的發展對於臺方而言並沒有什麽好處,主要是立陶宛看準了臺企在半導體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希望借在政治上表態的所謂“支持”獲得臺方的幫助。同時,立陶宛作為壹個歐洲小國,采取的政策路線就是積極向美方靠攏,在涉臺問題上做出激進挑釁,也是為了討好美方。
去年立陶宛批準臺灣當局設立所謂的“代表處”,就已經引起了我國的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同時中立關系因為立陶宛在國際上公然制造“壹中壹臺”也遭到了根本上的沖擊。既然立陶宛決定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我們也沒什麽好說的,對於任何與臺方勾結,破壞壹個中國原則的人或國家,我們都會采取堅決措施反制。現實會讓臺立雙方明白,挑撥兩岸關系,搗亂破壞祖國統壹事業,終究是不會有什麽好下場的。
第二個消息,13日彭博社報道稱,有知情人士表示,美國正在考慮有關制裁中國的選項,希望借此幹涉臺灣問題。臺方也正在積極討好歐盟,希望歐盟更跟進美方的制裁措施。但是有美國官員表示,因為美歐等國與中國之間的經濟關系非常復雜,如果要對中國實施制裁,具體實行起來可能會非常復雜。而另壹位消息人士也表示,歐盟國家至今仍然在回避對中國施行新的制裁,因為中國在歐盟經濟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臺灣問題是我國內政問題,臺海局勢的和平穩定是每壹個中國人***同的願望,反而美歐要借此插手我國內政,是違背國際大義的選擇。“臺灣牌”是壹張爛牌、臭牌,註定是打不贏的。眼下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已經存在非常深的裂痕,如果在此時美歐等國還要擴大對我國的制裁,結果必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三個消息,13日日媒報道稱,美軍“裏根”號航母已經在近日駛出了日本橫須河港口,雖然日方並沒有公布“裏根”號下壹步的航行方向,但有猜測稱,“裏根”號出港可能與近期中國在臺海的軍事行動有關,此次行動可能旨在通過長時期航行,執行在周邊海域的警戒任務。
此前,美軍派出雙巡航艦過航臺灣海峽,中國軍隊的反制措施就已經非常清晰了,“裏根”號要進行怎樣的軍事活動,我們必然是會保持實時監控的。美方想與盟友進行軍演,我們無法幹涉。但是,中國是地區重要國家,我們也會堅持以維護地區安全為己任,特別是在南海、南海、西太等敏感海域,美方如果要有所異動,得到的必然是我國的軍事反制。
如果美軍真的關註印太地區安全,就應該謹言慎行,避免在敏感時刻刺激局勢緊張,加劇對立,這不符合地區國家的利益。
第四個消息,14日美媒報道稱,在兩度延期之後,美國參議院外委會預計將在明天下午正式審議“臺灣政策法案”。對此,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之前曾表示,法案能有效強化美國對臺的安全協助,但部分內容讓白宮有些“擔憂”。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也在昨日被問到此事時表示,美國行政部門立法團隊正在與國會議員討論這項法案,本屆政府壹直在加深與臺灣的往來和支持,美國將持續堅定致力於支持臺灣“自我防衛”並推動這壹進程。
可以說這個“臺灣政策法案”是自美國提出對臺關系法以來,對臺政策最全面的調整,包括在軍事領域加大對臺的支持,在貿易方面確保美臺溝通通暢,同時提升“美國在臺協會”的重要性等等。可以說,這是美國除了對臺軍售、派遣官員竄臺之外,在底線問題上對我們做出的最明確挑釁。
美方應該也清楚在臺灣問題上我們是什麽立場,最終明天這項法案審議的結果如何,必然會對中美關系未來的發展造成巨大影響。美方毫不顧忌我國的警告,堅持要與臺當局進行勾結,只會使其自身陷入危險的境地。#美國要搞新的臺灣政策法##美國##立陶宛宣稱將在臺灣設立貿易辦事處##立陶宛##臺灣##臺海局勢##美軍動態##裏根號航母已返回日本橫須賀母港##國際##海峽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