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天津出現過哪些名人?

天津出現過哪些名人?

張伯苓(1876年 1951年)天津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著名愛國教育家。

張伯苓先生出生於清光緒丙子二年四月五日清明節,其生長在壹個中等市民家庭,父親是壹名到處奔波的戲曲琴師(沽上人稱“琵琶張”)。清末政治腐敗, 社會 動蕩不安。張伯苓自幼聰穎剛直,見義勇為,常為弱者爭公討理,助人為樂,又酷愛學習,因家寒依附別人私館就讀。

此時正直清臣李鴻章大力開辦洋務,在天津成立北洋水師學堂,官費學習,每月津貼白銀四兩五錢。年僅14歲的張伯苓便考取北洋水師,苦讀5年,學習駕駛,每次考試名列第壹,1894年張伯苓以優等奪魁成績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時值甲午戰敗,20歲的張伯苓被派往“通濟艦”服役3年,習槍炮魚雷和駕駛。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甲午敗績,西方列強欲食肉瓜分中國。英帝強租我山東威海衛,清廷應允。而威海衛在甲午戰爭時,為日帝所占,列強協議英強租借,清廷派大員乘“通濟”艦輪前往辦理接收、轉租手續。張伯苓隨往,親睹“國幟三易”(接收時,先下日旗,後升國旗,隔壹日又改懸英旗。),悲憤填胸,深受刺激!先生為雪國恥,痛感欲救國危,非造就愛國人才不可。欲造就人才,非興辦新教育不可,發教育遂救國宏願。

1898年,張伯苓毅然棄武從文,決心興辦新學,教育救國,當年11月應津門清府著名翰林嚴範孫廷聘,在嚴館授西洋學(英、理、算、化諸科)。1901年應天津名紳王奎章之請至王館教西學,此時先生上午在嚴館,下午至王館,約六載。1904年嚴範孫先生與張伯苓東渡日本考察中學大學教育,見日教育發達,愈感“知彼邦之富強,實由教育之振興,益信欲救中國,必從教育入手”。歸國後嚴公與先生商議成立中學堂,當年10月王、嚴兩書館合並成立“私立中學堂”。1907年中學成立4年,學生人數驟增,校舍難容。吃緊之時,津門邑紳鄭菊如在“南開窪”捐地10畝,是年2月23日教職、學生遷入南開新校,校名改稱“南開中學堂”。

張伯苓先生,為教育救國,到處奔波籌款辦學,為把南開教育創辦成壹個完整的教育體系,曾征求全國教育界,學術界知名人士卓見,多次出國考察教育,吸收西方教育科學加以“土貨化”為我所用,辦出高水評的南開教育體系。其辦學體系宗旨在於造就人才。培養救國建國棟梁人才和領袖人才,因而治學嚴謹,禮聘名師,亦圖強建國,施行高質量水平教授。為培養我國高級建設人才,又於1919年9月25日創立南開大學,1923年9月成立南開女子中學;1928年8月成立南開小學。

九壹八事變後,張伯苓校長愛國抗日,曾多次組織師生到察哈爾省慰問抗日同盟軍將士,積極支持學生抗日救亡活動和愛國行為。1934年10月第十屆華北運動會在天津寧園召開,南開啦啦隊同學舉旗組成“勿忘國恥”字形,進行表演,當即受到日本領事機構的“抗議”。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瓜已伸向東北,先生高瞻遠囑,1936年3月命中學部喻傳鑒主任到四川重慶籌建南開中學,當年9月開學。

1937年“七七事變”,天津南開中學、南開大學慘遭日寇轟炸,天津南開中學遷往重慶與渝合並,改名為南開中學。南開大學遷往昆明,與清華、北大合並為西南聯大。抗戰時期重慶南開屢遭日寇狂炸,南開中學不斷修整、擴展,在極端困難條件下,堅持高質量高水平辦學,因而重慶南開在大後方享有很高的聲譽。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張伯苓校長命黃鈺生、喻傳鑒先生回津辦理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復校工作。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先後三次到重慶南開中學勸張伯苓校長壹同去臺灣,勻被先生以“不原離開大陸,不願離開南開學校師生”為由加以拒絕。張伯苓校長從1898年至1949年11月重慶解放,他把整個壹生獻給中國近代教育事業上,他把整個心血傾註在南開教學上。他制定的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培養著救國力量。他主張“德智體”三育並進,則是把愛國教育放在首位。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張伯苓先生向毛主席致電表示祝賀。同年5月周恩來總理派飛機接先生回北京。9月15日張伯苓先生欲回天津,周總理與夫人鄧穎超在中南海西華廳設宴餞行。1951年2月23日,張伯苓病逝,終年75歲。周總理專程來津張宅吊唁,並以“學生周恩來”名義送花圈,以誌哀思。

張伯苓先生,他不僅是壹位教育理論家,而且是壹位卓越的教育實踐家。他的卓越成就,曾被上海聖約翰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他是近代天津名人之壹,更是天津人民的驕傲。

張伯苓 北辰區宜興埠人

溫家寶 北辰區宜興埠人

霍元甲 西青區精武鎮人

周汝昌 津南區人

李瑞環 寶坻區人

趙麗蓉 寶坻區人

於敏 寧河區人

穆祥雄 北辰區天穆鎮人

楊連弟 北辰區北倉鎮人

狗不理包子創始人狗子高貴友 天津市武清區下朱莊人

郎平 武清區人

馬季 寶坻區人

天津出現過哪些名人。這個問題問題實在是問得相當大了。探討這個問題,最好從近代的天津 歷史 中尋找答案。由於天津開放早、地理位置優越,商貿往來發達,因而在中國近代史上居於重要地位,同時也培育和吸引了很多的人才。 這裏只能對近代天津名人做壹個簡短的羅列介紹,無法全面覆蓋,也希望有了解的其它小夥伴來做更多的擴展討論。 提到天津本地名人,大都會從文化藝術類的名人談起,以下羅列了幾位影響力較大、知名度較高的 歷史 名人。

張伯苓 ,教育界大師,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小學創始人及校長。而南開不僅在重慶成立了南渝中學,更成為了中國近代私立學校的典範,後來培育了周恩來等眾多英才。

嚴範孫 ,教育家、學者,是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壹,與張伯苓壹起創辦了南開系列學校,被稱為“南開校父”。對於天津人來講,或許提到嚴範孫大家壹時有些反應不過來,可是提到 嚴修 ,大家可能壹下就知道說的是誰了。

李叔同 ,藝術家,佛學家,法號弘壹,對,沒錯, 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弘壹法師 。他同時也是中國話劇藝術的奠基人之壹,主演《黑奴籲天錄》、《茶花女》等名劇,可謂無人不知,開中國話劇運動的先河。

張明山 ,民間藝術家,泥人張第壹代,眾所周時天津泥人張形神畢肖,栩栩如生。也有傳泥人張張明山只需和人對面坐談,搏土於手,壹會兒便可做成了。

梅貽琦 ,教育家,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出生於天津,是南開中學第壹期學生,也就是說,是張伯苓建校的第壹期學生,後成為庚款留學生赴美學習,歸國後任教於清華大學。

孫菊仙 ,著名京劇演員,扮老生,世稱孫派,與汪桂芬、譚鑫培齊名,是壹位德藝雙馨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以上羅列的皆是對近代發展變革影響較大的天津人,接下來談壹個和天津有著深厚淵源的重要人物。

梁啟超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政治活動家、文學家,參與了戊戌變法後開始了政治避難,辛亥革命勝利後,歸國定居,選擇的定居地就是天津,同時也受聘於南開大學。1915年,袁世凱謀劃復辟,在天津的梁啟超也與學生蔡鍔***同謀劃“護國運動”,為中國的民主進程做出了貢獻。

以上說到的這些 歷史 名人只是天津名人的壹部分, 嚴復、張愛玲等大批優秀人士也曾在天津居住、停留甚至發展過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說也說不完。

最重要的不是天津擁有過如此多的優秀人物,而是如此多的風流才子都曾在天津駐足過,促進了天津的文化和發展的繁榮。

曾經有人說過,幹表演藝術這壹行的,無論妳在北京,上海闖下多大的腕兒。如果得不到天津人的認可,就不算個角兒。

天津人懂表演藝術,更在這方面培養了壹大批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角兒。

天津是中國相聲的窩子,相聲界的代表人物侯寶林就是天津人。馬三立的相聲成就也有目***睹。

長江後浪推前浪,現在火得壹塌糊塗的德雲社班主郭德綱也是地道的天津人。

壹曲《探清水河》征服了無數女粉絲的張雲雷,在天津市紅橋區還能查到他兒時的記錄。

歌神張學友。祖籍在塘沽大沽地區,每次開演唱會,都會向歌迷們強調自己是天津人。

劉歡在大陸歌壇的地位毋庸置疑,他也是咱天津人。 在 體育 館小學念的小學。

歌唱家蔣大為也是,天津人多少讓人有些意外,他生於天津市和平區,壹曲《敢問路在何方》唱得蕩氣回腸。

還有陳道明,張國立、陳寶國、劉佩琦、賈靜雯等等壹大堆,不客氣的說,大半個 娛樂 圈的壹線演員都和天津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駱玉笙藝名小彩舞,京韻大鼓藝術的傑出代表,壹曲《重整河山待後生》讓人們熟悉了這位老藝術家。

長城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中國人大多知道的經典歌詞,出自李叔同的《送別》。

李叔同的壹生堪稱傳奇,是少有的全才式人物。民國大師林語堂曾有評價說:

清光緒六年(1880年)陰歷九月二十生於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父親李筱樓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醜科的進士,當過吏部主事,後辭官經商。

由於父親李筱樓晚年喜愛佛經,尤其愛禪,李叔同自幼受其熏陶,經常模仿僧人誦經拜懺,佛種深種。

十八歲時與當時天津大商家俞氏之女結婚,可謂家庭美滿,人生得意。象所有年輕人壹樣,正是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好年紀。

但時值百日維新之際,由於贊同康有為,梁啟超的主張,堅決變法,被當局定為逆黨,不得已,全家避禍與上海。在1905又遠渡日本,直至1910年才得已回到故鄉天津。

回到天津後,曾任天津北洋高等工業專門學校圖案科主任教員,自此開始了多姿多彩的壹生。

李先生真是多才多藝,詩文、詞曲、話劇、繪畫、書法、篆刻,樣樣精通,幾乎無所不能了。而且,每壹樣都是獨樹壹幟,都在該領域占有壹席之地。這是尤為難得的。

尤其李先生對於佛界的貢獻,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對於後世影響極大,直至今日仍有大批的擁躉。李先生出家的因緣並非巧合

或許上天早有安排,壹位多才多藝的才子出乎意料的在杭州出家為僧,這在今日可能不少人不能理解,但在當時這不是件不好理解的事,至少在李先生的身邊朋友來看,這是件有功德的好事,是可喜可賀的。

李先生出家落發在杭州虎跑寺,受戒在杭州靈隱寺,靈隱寺是當時杭州規模最大的寺院,當時的靈隱寺是由慧明法師做大師父,李先生曾受到大師父的指點,受戒後的李先生壹心向佛,潛心戒律,自此開始了他的學佛生涯。

弘壹大師對佛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出入佛門時,弘壹法師同其他人壹樣,先從僧人必讀的經典開始,進而博覽群經,弘壹法師的為人為學皆是如此,除非不做,要做就會認真徹底。

弘壹大師的佛學思想體系,是以華嚴為鏡,四分律為行,導歸凈土為果的。也就是說,他研究的是華嚴,修持弘揚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凈土法門,是博覽眾長的。

弘壹大師不僅在佛家內部博覽眾長,在佛學開示上也經常儒佛同講,他在壹次對初學的開示上曾講:

弘壹大師的教化,不拘壹格,不壹定佛家的學識,必須靠佛家的經典才可解釋,經常運用儒家的見識來講解佛家的觀點。已儒入佛,雖非弘壹大師的首創,自古高僧大德皆有之,但於近代更為突出的首推弘壹法師。

如若細述弘壹大師之功德,絕非幾千言可以詳盡,而且,弘壹大師不僅僅是在佛家的成就。在詩文、詞曲、話劇、繪畫、書法、篆刻等方面,貢獻也是極為突出的,但可能因為是有德高僧德緣故,其他方面的成就反被低估了。我是德元空道,歡迎評論分享,交流指正。

武長順最有名!

還有馬艷紅,她老家是薊縣白澗鎮官善村的。

江西督軍陳光遠(武清崔黃口人),公安部消防局長孫倫(武清大孟莊人)

倪誌福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孫健國務院副總理,夏寶龍現任政協副主席。

焦菊隱,於是之,石揮,牛犇。

曹錕,李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