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達的相關內容
唱《松花江上》 老兵淚流滿面
讓更多素未謀面的人知道楊劍達的,正是那段他唱《松花江上》的視頻。今年3月以來,雲南衛視、鳳凰衛視等多家電視臺的節目多次播放過這壹片段。
鏡頭中,身在緬甸密支那的楊劍達,臉上布滿老年斑,聲音已經沙啞,眼眶發紅,卻仍能清晰地唱出那首從“九·壹八”後就廣為傳誦的《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我那無盡的寶藏,流浪……”唱到末句“爹娘啊,什麽時候”,老人戛然而止,身體發顫。當時在場的孫春龍說,那句“爹娘啊,什麽時候才能歡聚在壹堂”,“他最後實在已經沒辦法再唱出來了”。
1944年,就是唱著這首歌,入編駐印遠征軍的楊劍達,和50多名懷著保家衛國誌向的華僑青年,投奔了“十萬青年十萬軍”的遠征軍。
楊劍達沒想到,仗打完了,他們卻回不來了。遙望家鄉的漫長歲月裏,和爹娘相聚最終成了再無可能補救的遺憾。
異域的歲月,楊劍達常常唱起《松花江上》。他說,他留給兒子的,只有這首歌了。
●期待
遠征軍老兵渴望認同與尊重
楊劍達80歲的弟弟,這次也從蘭州趕到深圳,同留在梅州的妹妹,人到老年的三兄妹終於團聚。
2005年,楊劍達曾與蘭州軍區的弟弟見過壹面。他弟弟是抗美援朝老兵,加入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兄弟擁抱的時候,楊劍達感到,“半個多世紀的恩怨情仇結束了。”
在密支那,還有楊劍達的壹些戰友不願回來,因為沒有人能夠回答他們:當初作為抗戰英雄被送往戰場,如今是以什麽身份回來?
長期和老兵打交道的孫春龍,深深了解他們的糾結:他們需要認同和尊重。
發起“老兵回家”活動後,每壹位在孫春龍幫助下歸國的老人,都收獲了遲到的掌聲。每當在邊防官兵的熱烈歡迎中入境,他們總是情緒激動,和楊劍達壹樣,堅持回敬軍禮。
楊劍達的回家之行得到了眾多人的援助。孫春龍在微博張貼楊劍達回程的費用,僅1小時,9項費用就被網友全部認捐。返緬甸的費用也將通過微博募集。
家鄉人民為歸來的遊子奉上了深情厚誼。深圳“關愛抗戰老兵”誌願者自費組織接待,安排老人在粵行程,並將楊劍達在廣州的38師戰友梁振奮、柯愈金、陸家昌接到深圳相見。
9月3日,楊劍達將攜兩兒壹女回梅州認祖歸宗。
盡管最後仍要返回緬甸,居住了67年的異域已經成為第二代的故鄉,但是在楊劍達自己的家鄉,親人們仍保持著73年前他離開時的房間擺設,期盼他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