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世界上很多民族都能歌善舞,而人數最多的漢族卻不會?
為什麽世界上很多民族都能歌善舞,而人數最多的漢族卻不會?
以前有個笑話,說五十六個民族,五十五個考試加分,五十六個民族,五十五個能歌善舞,而不加分也不能歌善舞的,就是主體漢族。很多人的既定印象當中,其他的民族基本上都是那種穿著獨特服裝,會唱會跳能歌善舞的樣子,但漢族是個特例,漢族好像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實際上這是個錯誤的印象,漢族也是能歌善舞的,但大多數人沒有受到訓練,看不出來。
漢族最早得名於漢朝時期,漢朝初期,當時的人們引吭高歌,而各種舞蹈也比比皆是,在典籍當中諸如此類的記載非常多,而且不管男女都是如此。比如朱虛侯劉章,就曾當著呂後的面做劍舞,著名的鴻門宴上也有劍舞,這都是男子所舞,而劉邦的戚夫人,就是著名的舞蹈家,擅長折腰舞,劉邦回鄉的時候,唱著名的大風歌。另外,趙飛燕趙合德的掌上舞也極其出眾,這些都證明,漢人從壹開始就能歌善舞。
後來的朝代,也依舊延續著這樣的特點,尤其南北朝時代大量的北方族群入主中原,漢人吸納了諸多異域文化,音樂舞蹈方面發展更加迅速。隋唐時期,來自於新羅、西域各地的音樂融入中原,像是胡旋舞、霓裳羽衣舞等舞蹈,也極其興盛非常流行,雖然這些音樂舞蹈來自外域,但唱跳的卻都是漢人。
“漢人不擅長歌舞”這種說法,仔細想想都不可能。要知道古代的時候又沒有什麽娛樂活動,宮廷之中,還有貴族大戶人家的家裏,他們平時的娛樂之壹就是欣賞歌舞,而表演這些歌舞的,也總不可能以外族為主,肯定都是漢人。
有人將漢人不擅長歌舞這回事,怪到孔夫子身上,認為儒家思想壓制了藝術發展,這純粹就是在胡說八道,孔子自己都非常擅長音樂,祭祀的時候還跟著大家壹起唱歌跳舞。也有人認為,漢人不擅長歌舞是因為宋朝,雖然宋朝重視文化發展,但宋朝咱們的文化從包容開放變得更加含蓄內斂,尤其在南宋時期,出現了程朱理學。但實際上這也是不對的,宋朝時期程朱理學僅僅是諸多學派之壹,並非主流,甚至長期受到了朝廷的打壓,而且宋朝時期,各種音樂舞蹈技術成就,也是非常多的。
漢人真正變得不再能歌善舞,還是在明清時期。曾經在兩宋興盛的勾欄瓦肆、市民藝術,還有元朝的雜劇等等,在明朝都被約束,在南宋出現的程朱理學被明朝發揚光大,對於百姓們的管束越發嚴苛。在《大明律》之中,對於民間的各種藝術演出內容,都做出了諸多的限制。《明太祖實錄》中還記載著這麽壹件事:元明仁多恒歌酣舞,不事生產,明太祖於中街立高樓,令卒偵望其上,聞有弦歌飲博者,即縛至倒懸樓上,飲水三日而死。
朱元璋覺得,百姓們總是唱歌跳舞,都忘記了生產勞動,而且容易進行非法的聚會,產生各種亂象不好管,所以直接讓人看著,但凡發現有人隨便唱歌跳舞,直接給抓起來。後來的朱棣,也繼承了他爹的這壹套,並且進行了強化。長期的歌舞藝術緊固,導致很多的舞蹈、樂曲與戲劇藝術,在明朝壹蹶不振,後來的清朝與明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煙花柳巷與宮廷等地,其他地方很難看到歌舞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