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脈畫的葉脈畫由來
唐代詩人柳宗元就有“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的詩句。歷來中國的書畫家有利用植物葉來作書作畫抒寫胸懷、寄托情感的傳統,據記載,唐代書法家懷素“學書貧無紙,曾種芭蕉萬余株,取葉練字,名其居為‘綠天庵’”,清末風俗畫家吳友如曾繪有《懷素書蕉圖》。善繪道釋人物的明代畫家丁雲鵬則用菩提葉作《羅漢圖》多幀,所繪羅漢線條流暢,“絲發之間,而眉目間態畢現”,為佛教藝術珍品。
1927年春天,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年屆84歲的著名書畫篆刻家吳昌碩與弟子王個簃壹行為避亂離滬,途中暫住浙江塘棲時在壹小廟帶回壹張菩提樹葉,把玩之余,取出筆墨,在葉上用篆體寫下壹“佛”字,並具“老缶”款,贈予王個簃留作紀念。小小葉片上老辣蒼勁的“佛”字,寄托了晚年吳昌碩對平和寧靜生活的渴望和真摯的師生情感。
現代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偕友賞盡天平紅楓,以葉寄情,題壹“藝”字於紅葉,筆力遒勁蒼潤,趣味無窮,贈予畫友,藏之為藝苑珍賞。
葉脈畫采用精選野生闊葉,刮去綠色皮層,保留筋脈和薄瓤,進行腐蝕幹燥處理,制成葉脈,再通過傳統繪畫、描金、勾線等技法,歷二十余道工序而成。其制作工藝之復雜,更體現了葉脈畫的珍貴性,葉脈作畫輕薄纖巧,似霧如紗,於經脈斷續之間自成風格,同時又能借鑒不同繪畫藝術特色,無倫潑墨山水,亦或炭筆風光,皆可妙筆傳神, 凸現玲瓏。更難得之處在於葉面經獨特工藝處理,光潔透明,色澤耐久,色彩古樸,久不變色,有極高的藝術及收藏價值,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葉脈作畫,寓意尤 深。葉脈繪畫將以樹葉脈絡這壹獨特的藝術形 式為載體,使豐富的華夏傳統藝術內涵得以拓展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