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禮炮7”號與“聯盟T13”的對接成功了嗎?

“禮炮7”號與“聯盟T13”的對接成功了嗎?

第三批航天乘員結束“禮炮7”號—“聯盟T12”號空間站復合體的工作之後,自1984年10月2日起,“禮炮7”號空間站工作在自動方式狀態。在5個月的時間裏,地面測控中心定期和它進行無線電聯系,工作均很正常。

“禮炮”7號空間站模型可是,最後的壹次會期,發現空間站處理地面命令的發射接收設備有故障,導致和“禮炮7”號的所有無線電聯系中斷。地面得不到空間站系統狀態和遙測信息,不再有可能通過無線電有效控制空間站位置、啟動其高度控制設備和發動機,以保證自動匯合以及運輸飛船和它的對接。

很明顯,只有太空航天乘員才有可能恢復空間站的正常功能。為此,第壹,必須算出運輸飛船已經接近寂靜的空間站天線方向圖。壹般說來,空間站無線電信號作為航天員的信標。第二,航天飛船和航天員乘務組準備進行壹次飛行來完成這壹困難工作。為此,飛船需要配置附加設備。然後非常重要的是擬定壹個新的彈道匯合方向圖,並和測控中心進行會期訓練。

地面雷達設備用於測定空間站的現在軌道位置,其足夠的測量精度用於計算和預測空間站的運動參數,這些信息使得可能引導運輸飛船到達空間站所在區域。地面觀測表明,空間站穩定飛行,沒有自轉和翻轉現象,這壹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快速轉動的空間站,運輸飛船是不可能與其進行對接操作的。

由地面擬定的運輸飛船接近“禮炮7”號空間站的方案是按下列順序進行的:在距離空間站大約10千米處,航天員用光學儀器使運輸飛船的壹個軸對準空間站。在地球視線這邊,空間站像壹顆異常明亮的星照耀著黑色的天空背景。壹旦飛船軸對準了空間站,其信息便輸入船上計算機。幾個這種信號送入船上計算機內存,計算機便“知道”船的確切位置,使飛船在接近空間站軌跡上接收數據,計算機能控制軌跡修正量使飛船接近空間站。

當飛船離空間站只有2~3千米時,如果交會正常,航天員將對飛船進行控制。在接近站後,飛船應圍繞它飛行到達對接艙並靠近。為此擬定了所需要的計算方法,很多數據進入計算機內存,使飛船能完成這些調度。航天員帶上專用光學導航儀器、壹個激光測距器和壹個夜視儀。夜視儀在飛船進入地球陰影之前尚未接近空間站時使用。飛船必須“懸浮”在空間站上面,對空間站保持壹定距離,既要在視線內,又不要撞上它。

運輸飛船和航天乘員組的準備工作是在1985年3月開始的。航天乘員包括弗拉基米爾·捷尼貝可夫和維克多·塞維尼克。弗拉基米爾曾4次航天,是很有經驗的航天員,他曾進入開放空間,特別重要的是他有過人工對接的經驗。1982年,前蘇聯和法國聯合飛行期間,他顯示了高超的技能。維克多曾致力於空間站的設計,他知道空間站的每壹個部位,同樣,他也不是第壹次航天飛行。1981年他曾在“禮炮6”號工作、停留過75天。

1985年6月6日,“聯盟T13”飛船載著弗拉基米爾·捷尼貝可夫和維克多·塞維尼克進入軌道。6月8日早上,“聯盟T13”飛船來到離空間站大約10千米處。弗拉基米爾將飛船側軸對準空間站並且通過返回艙的舷艙對“聯盟T13”飛船進行觀察,同時維克多·塞維尼克用他的命令將信息送入計算機。最後的軌道校正調度是自動進行的。在“禮炮7”號空間站離飛船2.5千米處,航天員對飛船手控。在船站間距離為200米時,“聯盟T13”停止接近並懸浮。航天員記錄下飛船接近空間站的照明條件,發現並不理想,於是他們和地面測控中心商量,測控中心同意接近,使飛船更靠近空間站。弗拉基米爾·捷尼貝可夫駕飛船圍繞空間站飛行,把飛船引到對接艙,實現對接並獲得成功。地面測控中心全體當班人員看到此情此景,發出熱烈掌聲和喝彩。

參加這次非常困難的交會和對接的專家們認識到,這具有根本性重要意義的技術成就,它遠遠超出完成這次交會對接任務本身的意義,對今後載人航天飛行的發展有重大影響。這次對接成功的事實證明,人類不僅可能接近要檢查和修理的失效衛星,而且可能援救因技術原因不能返回地球的載人航天飛船上的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