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拱形調光棚?
拱形調光棚的規格有兩種,壹種是1/5的拱形棚,另壹種是1/2的拱形棚。所謂1/5的拱度,就是將壹個圓的外沿線平分為5段,搭成的拱形棚,其棚頂彎曲的弧度就相當於壹個圓圈的1/5段所彎曲的度數。所謂1/2的拱度,就是搭成棚後,其棚頂的彎曲程度像壹個圓的壹半,即1/2。1/2>1/5,所以1/2拱棚拱度大,1/5拱棚拱度小而頂較平。實際上1/2的拱形調光棚與弓形棚類似;1/5的拱形棚與弧形棚類似。
(1)1/5拱形棚的搭建,1/5拱形棚所需材料及規格
大梁桿子,長3.5~7米,大小頭直徑分別為10厘米和4厘米左右,需剝皮防腐,每10米長參床需4~9根。
橫梁,長2~2.5米,粗7厘米左右,太粗的可鋸成方子使用以節省木材,每10米參床需3根。
立柱,直徑8厘米左右,粗的可劈成兩根,細的剝皮防腐,每10米參床需6根。
八字木,每10米長參床需6根,每兩根配成壹對,其下端分別綁在前後檐立柱上,上端在所需棚頂的高度處交叉以支撐棚頂的大梁。
拱條,每10米長參床需3根,每根長3米,大頭直徑2.5厘米,小頭直徑1.5厘米,壓塑料薄膜所用的拱條數量和規格與拱條相同。
1/5拱形調光棚的苫簾寬度250厘米,使人參畦兩邊各苫出60厘米,防止參株探露棚外,棚高從床面至拱頂125厘米,參床面距滴水檐60厘米,苫塑料薄膜寬300厘米。
(2)1/2拱形棚,其所需材料規格
大拱條長4米,大頭直徑5厘米、小頭直徑2.5厘米,每10米長的參床需10根,頭壹年拱成半圓形,第二年用,以防止走形。
小柱角每根長1.2米,直徑5厘米,每10米參床需10對(20根)。
壓條的規格和數量與拱條相同。
1/2拱形調光棚的棚架,弓弦長254厘米,拱高80厘米,由於拱度高可提高壹日之內的光照強度,如果栽大貨,拱頂至床面可提高到120厘米,培育參苗高110厘米即可。床面距滴水檐50厘米,參膜寬300厘米。
圖10 拱形調光棚(單位:厘米)
搭建拱形透光棚,必須用調光簾子,其規格要求為:編簾子用的木條直徑1厘米左右,每個調光簾子約100根條子,除不耐腐朽的樺木以外,各種木條均可利用,簾子間隙為1∶2,即簾條直徑1厘米,間隙2厘米,其透光率約為66%,再次調光苫上第二層簾子時,其透光率約為33%左右。簾子的寬度為3米,長度為2米。調光簾子的稀密度要根據使用地區溫度、濕度、海拔高度、坡向及參齡大小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3)調光
采用拱形調光棚和生長期進行5次調光的技術是吉林省長白縣從事人參科學研究的同誌經多年試驗研究的成果,今將具體操作技術介紹於下:
第壹次調光從5月初開始,參棚只苫塑料薄膜,第二次調光從6月初開始在塑料膜上增蓋壹層調光簾子。第三次調光於1月上旬在調光棚上增加第二層調光簾子。第四次調光於8月中旬撤去調光棚上的第二層簾子,如果當年要收獲加工的人參,還要撤去塑料膜,只留壹層簾子,目的是放雨,使人參水大漿足。第五次調光於9月初撤去全部簾子,只留塑料薄膜,對於當年要收獲的人參要全露天管理。
由於人參生長發育所需的光照強度是隨不同的環境而變化的,最關鍵的因素是氣溫的高低,所在地區緯度高低、海拔的高低、陰坡陽坡、土壤水分的大小等都會影響溫度的變化,人參對光照需要的特性是在壹定範圍內,隨氣溫的升高而對光照強度的要求就降低,即氣溫低時需要強光,氣溫高時害怕強光,為了讓大家掌握好什麽溫度下需要多大的光照強度,以便於在最適當的時間進行增減遮蔭簾子即調光,現將吉林省長白縣在海拔1100米的拱形調光棚內進行5次調光中所測得的溫度和光照強度變化列於表4。拱形調光棚在生長季進行5次調光的具體操作參見問題59。
上面介紹的弓形、弧形、拱形棚,它們的***同特點是棚頂呈圓弧形,透光比較均勻;前後檐壹樣高,避免了壹面坡棚高檐導致的潲風雨對人參的危害。拱形調光棚除上述優點外,還具有隨季節變化及時調節棚內的光照強度,使人參各生育期都處於最佳的光照強度,從而獲得優質高產的優點,與壹面坡棚相比,拱形調光棚的產量幾乎高出壹倍。但拱形調光棚對棚架材料、搭棚技術要求都較高,管理也較費工,成本自然要高些,加之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在應用該技術時千萬不能生搬硬套。例如以上試驗數據是在長白縣1100米海拔高度測得的,如果在集安縣同樣的月份其溫度肯定比長白縣高,因此光照強度就不能與長白縣壹樣,而應比長白縣低些。同樣是在長白縣,如果海拔不是1100米,而是1200米或1000米,那麽光照強度也應有變化,壹般海拔升高100米,光照強度應升高10%,反之則應降低10%,所以各地在應用時要因地制宜進行試驗,找出適合當地條件的最佳調光指標後再進壹步擴大應用,以免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