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明輝
這件事使得王爵英印象深刻,但是他並不能確定他就這個上面的人。於是上報給了當地政府,當地的政府也立刻找到了這個蔣誠,在反復確定信息後,最後確定這個蔣誠就是喜報上的抗戰英雄。老人的朋友們得知這個信息後都感到無比震驚,這才知道和他們相處幾十年的蔣誠是壹名戰鬥英雄、壹名抗戰老兵,因為在蔣誠和朋友們的日常相處裏,他絲毫不提起自己的過往,這也使得他的朋友們不知道。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壹步了解下這名抗戰英雄的過往,他在部隊的時候又有哪些英雄事跡,探究壹下為什麽喜報幾十年沒有交到老人的手上。
在1928年重慶的壹個貧苦村莊中有壹嬰兒誕生降生,這名嬰兒就是蔣誠,生不逢時,年紀小小就要打工補貼家用。在他三歲時,日軍全面侵華,我國爆發全面抗日戰爭,使得年齡如此小的他每天生活在戰火中,在青少年時期他見識到了日軍的殘酷、毫無人性,他在那時候痛恨這些給國家帶來災難的侵略者,給他帶了顛沛流離生活的日本鬼子,但由於年紀太小不能參軍,不能上戰場和日軍對戰,所以他只能繼續著這顛沛流離的生活。
後來日軍投降,本來蔣誠以為戰爭會就此結束。但是又爆發了國內戰爭,在經歷壹小段平靜生活的蔣誠在那裏看到了國軍的仗勢欺人、強搶老百姓、國軍的強制征兵等很多國軍的惡行為,和了解我軍做的打地主、分土地等為老百姓著想的壹切後,在江城的心中埋下了加入***產黨軍隊的種子。他帶著參軍的心壹直持續到我國宣布成立。
1949年10月1日,我國宣布成立,兩個月後,蔣誠參加解放軍,終於成為期待已久的解放軍戰士。壹個月後,朝鮮領導金日成想壹統朝鮮半島,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東亞的地位,當時的美國總統立刻下令讓在日本的美軍前往韓國,但隨著朝鮮軍隊的不斷勝利,韓國還是險被朝鮮徹底攻占,這些韓國的軍隊和美軍被逼到釜山和大丘壹帶。後期由於美國軍隊人數的增多,和許多先進武器在戰場應用,朝鮮戰局立刻發生反轉,入侵韓國的朝鮮軍隊被打退,敵人越過了三八線,把壹場支援韓國的戰爭變成了侵略戰爭。
美軍跨過三八線,這種行為威脅到了我國的安全。朝鮮方面戰敗不止,最後被敵軍打到了鴨綠江附近,朝鮮岌岌可危,於是向我國發出求助,在經過商討後,我國答應了朝鮮政府發出的求助,迅速做出決策,組織誌願軍赴朝援助朝鮮。蔣誠在參軍不到壹年的情況下,成為了壹名誌願軍,隨部隊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參加戰鬥。
在進入朝鮮戰場第二年的10月,援朝戰役中傷亡最嚴重的戰役爆發。11月8日,他們來到了上甘嶺,在那裏,他見到了已經所剩不多的15軍45師誌願軍,他們在這裏對美軍已經抵抗有半個月時間,但由於美國的軍備力量強硬,在這半個月裏,45師就犧牲了5000多人,5000多副英骨留在了戰場上,這裏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但蔣誠在看到這些後絲毫沒有退卻,他明白上了戰場就不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了,他們大家此時只有想著如何能堅守自己所處的陣地,不讓腳下的陣地落入美軍手中。在休整了3天後,他們被派到了上甘嶺中的537.7高地進行戰鬥,在那裏對美軍進行反擊。
在到達後他們就立刻和美軍交上了火,戰鬥壹直沒有停歇,蔣誠所處的機槍班負責對美軍進行正面突圍,剩下的人兵分兩路,對美軍所處高地形成夾擊,敵軍部隊對我軍人員進行轟炸,戰場上炮彈爆炸的聲音沒有停歇,我軍戰士在敵人的轟炸中不斷倒下,人員減少速度飛快,戰壕中,戰友不斷倒在蔣誠的身邊,但他對敵人射擊近乎瘋狂,敵人也在蔣誠的射擊不斷倒下。
就在雙方交火正激烈時,蔣誠的附近落下炮彈,他被炮彈波及到了,彈片劃破了他的肚子,傷勢非常嚴重,以至於可以看見腹腔內的內臟,戰友和他說道:“蔣誠,妳受傷了,傷勢還挺嚴重,肚子裏面的腸子都能看見,妳先下來我上去,妳去處理壹下自己的傷口去”。他聽見戰友說的後回到:“什麽嚴重,這都是小傷,沒事,妳不用頂替我,自己堅守好自己的地方就行”。他又說到:“我們要向黃繼光、邱少雲學習,黃繼光用身體擋機槍口,邱少雲為不暴露位置活活被燒死,和他們相比我這點傷根本不算什麽”。戰友在聽見這壹番話後,情緒更加激昂,在後來的戰鬥中,帶著傷的蔣誠壹人用機槍消滅敵軍400余人,順帶毀掉敵軍的重型機槍。
在敵軍派飛機對我方陣地進行轟炸時,蔣誠擡起手中的機槍射向飛機,敵軍飛機最後被擊落。最後蔣誠力竭倒在了陣地上,再醒來後它已經身處醫院當中,醫生已經為他處理了傷勢。在當初醫生為他處理傷勢的時候,見過那麽多傷員的醫生還是被他身上的傷嚇到了,送來時蔣誠的腸子已經暴露在外,傷勢嚴重到醫生都沒有把握能把他救活,但是蔣誠拼接堅強的毅力醒了過來。蔣誠在此戰中壹戰成名。
1953年7月朝鮮韓國雙方簽訂停戰協議,戰爭宣布結束。蔣誠也因在戰場上的表現被授予壹等功,同年12月被提升成為連長。
第二年,蔣誠回到了久違已久的祖國,回國後,我國又對抗美援朝人員的進行了表彰,蔣誠憑借在朝鮮戰場上的英勇奮戰獲得三等功勛章,後來蔣誠在部隊呆了幾個月後,因自身身體原因不得已申請復員退伍,部隊同意了蔣誠的復員申請。抗美援朝誌願軍的政治部為蔣誠的向家鄉送回喜報,但由於上面信息的地址被登記人員填錯,而喜報被退回,放在了縣裏的檔案館,導致了家鄉的人民沒有收到喜報。
回到家鄉後,蔣誠沒有因任何事情找過當地的政府。1964年,他自己在家裏養蠶,安心地當壹名養蠶工人。他的行為後來也帶動了當地的其他村民,他每天天不亮就出發工作,教導村民如何養蠶,每天都是這樣,天不亮就出發,天黑了還沒有回來,以至於在家裏兒子的眼中他這個父親當的非常不稱職。1983年,當時政府決定修建道路,蔣誠在聽到修路後主動請職,帶領當地人民修路,但是路還沒有修完,經費沒有了,沒錢給工人發工資,修路事件壹度擱置,蔣誠於是貸款借了1000元錢為工人發工資,這才使得路勉強修完。
8年後,因為蔣誠的年紀增大無力償還貸款,他把貸款的事情告訴了兒子,此時的貸款已經利滾利到了2400元,當時他的小兒子蓋好新房正要準備結婚,在聽到父親說的後,小兒子蔣明輝賣掉了自己的新房為父親償還這筆貸款,蔣明輝在和女友解釋後,女友也表示理解,兩人也步入婚姻殿堂。
如果不是這次的編撰縣誌,王名爵在縣檔案館查閱資料,若不是他看見這埋藏已久的喜報,看見了上面的名字,蔣誠的英雄事跡我們可能到現在都不得知,這位抗戰英雄可能到現在還是默默無名。幸運的是,雖然喜報被發現的時候,已經離上甘嶺戰役過去了36年。雖遲但到,這位抗戰老兵在上甘嶺結束36年後,再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使我們了解到這位抗戰英雄,最後讓我們向這位隱藏了36年才出現的英雄致以我們崇高的敬意,向他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