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什麽會和弟弟周作人反目?起因是什麽?
魯迅為什麽會和弟弟周作人反目?起因竟是因為魯迅偷窺弟媳沐浴!
“二周失和”是魯迅研究中的壹件大事,在失和之前,魯迅與兄弟周作人相處和睦,思想接近,同為新文化運動的幹將,並且兩人還曾約定,壹家人永遠在壹起,***同孝敬年輕就守寡的母親。然而,這壹對兄弟卻於1923年7月失和,再也沒有來往。魯迅兄弟反目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麽呢?
對於此事,目前大體上有三種看法。
壹是魯迅偷窺弟媳羽太信子沐浴,造成兄弟反目。
1927年7月17日周作人日記中有這樣壹句話:“上午池上來診。”周作人後來還承認,這篇日記中還有壹段涉及到魯迅的話,但被他剪掉了。日記中提到的這位池上就是經常來給信子看病的日本醫生,信子有癔病,每當受到刺激或者心情不好,總要發作,有時甚至會昏厥。由此可見,羽太信子在17日以前受過刺激。
第二天,也就是7月18日,周作人給魯迅寫了壹封短信,文字不多,全文抄錄於下:
魯迅先生:我昨日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基督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難——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裏來,沒有別的話。願妳安心,自重。
從周作人信中的語氣,比如稱哥哥為“魯迅先生”,“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裏來”,“自重”等,再結合日本醫生來給信子看病,研究者認為極有可能是魯迅在後院幹了不合適的事情,引起周作人夫婦反感,但對於究竟是什麽事情,兄弟二人均沒有透露壹字。由此可見這是壹件非常隱私的事,兩人都不好張口,所以有學者由此斷定魯迅騷擾了弟媳羽太信子。
多年以後,魯迅之子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中重提此事,他認為按照日本習俗,家庭成員沐浴別人都不回避,就是魯迅偶然遇見弟媳洗澡,也值不得大驚小怪。周海嬰的本意可能是想替父親洗清此事,但隱隱約約總讓人感覺他承認了“偷窺”壹事。
二是經濟問題,造成兄弟失和。
這是第二種觀點,當時魯迅和周作人的收入都歸羽太信子支配,因為魯迅母親和妻子都不管家,所以由周作人妻子信子管理家庭日常開支。魯迅在教育部任職,空余時間在大學兼職教書,還有稿費;周作人是大學教授,稿酬也不低,所以兄弟的收入很高,在當時的北京屬於高收入階層。
按理說周家兄弟這個收入不會缺錢花,但信子花費很多,並且沒有計劃,大手大腳,還要寄錢接濟日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如此壹來錢就不夠花了,據魯迅日記記載,每當家裏有大項開支,他都要出去借貸,比如1921年周作人患病住院後到香山療養,魯迅就借了700大洋。這樣魯迅經濟負擔就比較重了,難免向信子說要節儉之類的話,信子對此壹定反感,於是向周作人吹枕邊風,造成兄弟失和。這是另壹種說法。
三是羽太信子要獨霸八道灣,不允許其他人在此居住。
持這種說法的主要是周海嬰,他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中說:“她的真正目標是八道灣裏只能容留她自己壹家人。就這樣,在建人叔叔被趕走10個月後,她向父親下手了。”周海嬰在書中透露,羽太信子壹定向周作人說了什麽,而周作人又壹向耳根軟,所以就和哥哥絕交了。
失和後的周家兄弟再也沒有彌合他們的裂痕,魯迅去世後,周作人、周建人作為家屬都是治喪委員會的成員,但周作人沒有到場。他在魯迅去世當天接受《大晚報》記者采訪時說了這樣壹番話:“至於他身後的壹切事,就由舍弟建人就近辦理了,本來家嫂是要去的,可是因為家母還需要陪伴,暫時恐怕也不能成行。舍間什麽時候替他開吊,要等舍弟建人來信以後才能決定的。”
1949年後,魯迅成為新政府推崇的新文化旗手,而周作人則灰頭土臉地生活在北京,靠出版社預支的稿酬度日。即使如此,周作人還是在《知堂回想錄》中說,上海那高高在上的魯迅銅像非常可笑。其實,周作人說的並不是銅像多麽高大,而是不要神話魯迅——他知道,魯迅也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