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書館價格居高不下反映了什麽問題
眾所周知,圖書館的主要職責並不在為國家和社會繳多少稅、創多少收,而是以傳播知識與文明為己任,使公眾受益。晚清和民國時期,其圖書館也自覺奉行“任人借閱,不取分文”的公益性原則。可是,在“金錢為王,利益至上”的市場經濟時代,國家圖書館卻淡漠了公益原則。
國際社會將享有圖書館服務列為基本人權之壹。聯合國早在1949年就發布過世所認同的《公***圖書館宣言》:“自由地、不受限制地獲取知識、思想、文化和信息是個人行使民主權利和獲得平等發展機會的基礎”;“公***圖書館是知識之門,應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或社會地位,向所有的人免費提供服務”;“必須使社會上所有的人都能真正享受到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包括向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利用其正常服務和資料的人,如語言上處於少數的人、殘疾人或住院病人及在押犯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務和資料。”
如果照此標準,國家圖書館目前向讀者提供的服務確實欠佳。圖書館不像是向公眾提供知識的場所,而更像是收藏基藏本和保存本圖書的博物館。
要看基藏本(盡管有許多人還沒有看的“資格”),妳付出的代價起碼是半小時的等待;要看保存本,妳需要付出每本3元的費用,更不用說書壹旦加入保存本的行列,復印費就變成每頁2元。更要命的是善本書,現在它們中的大多數已被拍成縮微膠卷,其復制價格是每頁數十元。典藏書閱覽室的“暗器機關”同樣嚇人:閱覽費每冊5元,復制(掃描)每頁5元。而國家圖書館的分館們也不甘居落後,其主打項目是普通古籍與地方誌、家譜類圖書。以清代書籍為例,其資料費是每頁6元,復印費是每頁0.6元。自己抄,太慢了;復印吧,太貴了。就算妳咬牙跺腳壹定要復印,還有壹條規定等著妳:壹本書只許復印三分之壹。而有的檔案還不能復印,只能拍照,壹拍就是2元多。壹拍只能拍壹頁檔案,而壹份檔案短則幾頁,長則百余頁!就連普通圖書閱覽室的資料復印價格也是豐富多彩:有0.5元壹頁(A4紙)的價位,也有0.6元壹頁(B5紙)的價位,還有比這高的。報刊閱覽室的報紙復印也是價格不菲,從幾角到幾元不等。而在電子閱覽室,打印壹頁(同樣是A4紙)居然要人民幣1元。
壹方面,國家圖書館接受的本國正式出版物呈繳本和捐贈書不在少數,而且都是免費的;另壹方面確是圖書進館即成“商品”,被高價向讀者“發售”,而這些營業額又何去何從?外界不得而知。
價格門檻間接地充當了知識傳播的“攔路虎”,而這只“攔路虎”沒有擋住別人,只是攔住了經費緊張又求知若渴的學生、老師和學者們。國家圖書館對公***圖書館理念的踐踏只會誤導中國的圖書館事業,甚至阻礙文明的進步。
希望物價行政主管部門予以重視,盡快敦促其進行整改。而最好的改革措施就是引入競爭,可以在讀者中進行對國圖收費的意見調查,並請相關人士召開價格聽證會,最後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適合的整改方案,其中包括對服務設施和場所(諸如復印、打印、掃描等)的經營權實行明碼標價以增加競爭,從而避免價格壟斷的出現。以達到真正意義上方便讀者、服務讀者、傳播知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