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股權之爭為什麽內亂不影響股價
由於“門口野蠻人”寶能的“插足”,市值超過2700億元的萬科A從去年12月停牌至今已有半年之久。但就在原定復牌的截止時間6月18日來臨之際,這場萬科“話語權”的爭鬥因為可能出現的股權占比變化而又起波瀾。
據6月18日萬科發布的公告顯示,前壹天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方案的議案》,萬科擬以發行股份的形式購買深圳地鐵持有的深圳地鐵前海國際100%股權,初步交易價格為456.13億元,全部交易以對價交易發行股份方式支付。
增發完成後,深地鐵將獲得萬科20.65%的股權,成為萬科第壹大股東,華潤、寶能系(深圳鉅盛華、前海人壽)的股份同時將被稀釋。因涉及事後審核,萬科A自6月20日開始起繼續停牌,待取得深交所審核結果後另行通知復牌。
熟料這壹結果卻引起了原第壹大股東華潤的質疑。除了傳出華潤的三名董事在6月17日的萬科董事會上對增發預案投了反對票,華潤也在6月18日在官方微信上發文稱:不認同以增發股票收購資產的方式符合萬科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並直指萬科發公告前未通報全體董事是否已獲得獨立法律意見,也未將公告內容提交全體董事,此舉嚴重損害了董事圈裏和董事會尊嚴。如果萬科不重新審視重組預案存在的問題,在未來的董事會或股東大會上提出相同方案進行表決,華潤將會繼續投反對票。
有市場人士指出,作為萬科多年來的第壹大股東,華潤壹直被視為是萬科管理層的支持者。直到“萬寶之爭”的初期,萬科也曾向華潤求助增持。但此次對增發重組預案的質疑,則使得原本的“萬寶之爭”演變和升級為“三國相殺”的局面。
最終“坐下來談”的可能性較大
值得關註的是,“萬寶之爭”的原主角之壹——寶能系,早在今年春節前與華潤會晤後,就逐漸低調。此次“華萬之爭”被爆出後,有媒體報道稱,國資委原則上同意華潤收購寶能名下萬科股份,這壹說法已被華潤否認。
不過在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夏強看來,萬科股權之爭的演進並不是所謂建立在“話語權”分配上的爭執,“資本方不可能簡單的因為壹己私利而爭鬥不休。”他說,該事件其實反映出產業資本對優質資產控股權的爭奪。至於華潤為何現在提出質疑,除時間節點的考慮,可能還有對引入深地鐵方式的眾多探討。
按照程序,萬科收購預案已創提交深交所審核,壹般來說,深交所需要1到2個月的審核時間,期間有可能要修改預案,並提交董事會二次審議,然後再召開股東大會審議。另外在“野蠻人”寶能的“攪局”之後,目前萬科的股權結構已不再松散,除寶能、華潤和安邦三大股東外,排名靠前的股東也大多為機構,股權集中度已經較高。市場人士由此認為,包括寶能在內其他股東的發聲將會是壹個關鍵空間因素。
“萬科股權之爭壹波三折,最終解決估計還得‘坐下來談’。”華安證券投顧屈放分析,目前幾方都不能說占有決定性優勢,所以股票也需要在談判達成壹致,取得相對平衡、滿意的結果下復牌,“畢竟萬科議案沒有迅速通過的話,股價大跌也是相關方不願看到的。”
事件本身可寫進並購“教科書”
在引發市場關註的同時,這次事件也成為財經圈內鬧騰熱門。
“從萬科關聯獨董可以看出獨董制度的缺憾。”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獨立董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認為,萬科關聯獨董公開坦言回避表決,說明被監管者、投資人寄予厚望的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即“獨董不獨”和“獨董不懂”,難怪中小股東批評獨立董事是花瓶。劉紀鵬對華商報記者說,無論是萬科購並重組的復雜性、綜合性還是各股東間對控制權爭奪的關註度,這次事件持續時間長,市場關註度高,“這個案例都可以寫入資本市場購並歷史的教科書。”在各方談判的基礎上,最終結果還是股東代表大會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