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天津衛三絕指哪三絕?

天津衛三絕指哪三絕?

外省人來咱哏都大天津,往往指名道姓要吃“狗不理”,總以為狗不理乃是代表津門特色的名吃。

沒錯,天津衛確有“三絕”,分別是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可這些東西,真正的津門土著壓根就不吃,甚至於都不拿正眼看壹眼。

您要走在天津衛的街頭,隨便攔下壹個土生土長的津門土著,您就問他:“嘛好吃?”

他保準連波兒都不打,順口搭音兒告訴您:“還能有嘛,煎餅果子啊!”

聽聽,這才是地道的天津人最標準的回答。要回答“貼餑餑熬小魚”、“嘎巴菜”、“大餅卷壹切”,倒也算及格,但唯獨“煎餅果子”能給滿分。

在天津衛吃煎餅果子,非得吃那種小推車上帶倆爐子眼兒的,先問壹句:“要蔥花麽?”

等把綠豆面兒攤開了,再加壹句:“要辣子麽?”

末了再問壹句:“要馃子還是馃箅兒?”

如是,恭喜您吃到正宗天津衛煎餅馃子了。

反之,要分辨吃煎餅的那人是不是津門土著,請上眼往他們的手裏面看,舉凡自帶雞蛋到煎餅攤兒攤煎餅的,甭細問,十個之中起碼有九個是津門土著,剩下壹個是入鄉隨俗的。

自個兒不帶雞蛋上煎餅攤兒——“您老介不似打鑔嗎?”

再給點經驗之談,您要到了天津衛的旅遊寶地古文化街,聽到那些字正腔圓,管“嘎巴菜”叫“鍋巴菜”的;又或是那種口音裏面不帶兒化音,把“驢打滾兒”叫“驢打滾”的,您老最好別靠前,管保吃進肚子裏面的不是正經玩意兒。甭管是漿子、面茶、老豆腐、煎餅果子、嘎巴菜,乃至大餅卷壹切,都透著濃濃的商業氣息,偏偏少了煙火味兒。您大可以放心大膽的吃,但絕不是“津味兒”。

您要吃津味兒就得是犄角旮旯的小推車,或者隱於鬧市的“狗食館兒”,別在意環境,在意的是味道,嘛叫“老爆三”,嘛叫“獨面筋”,嘛叫“醋溜木須”,嘿,爺們兒,得著吧您吶。

白話大半天,我究竟要說嘛呢?我呀,想要說壹說煎餅果子與蒲松齡之間的關系。

此言壹出,那位朋友說了:“快別找樂了,人家蒲松齡是山東的,跟妳天津衛的煎餅果子有嘛關系?妳可別跟那韓國人似的,甭管逮著嘛,都往自個兒身上貼金。咱都是千年老狐貍,就別玩聊齋了。”

非也,非也,說這種話啊,您就嫩了。煎餅果子與蒲松齡之間還真就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不信啊,您就聽“大獅”接著跟您瞎白話。

話說,三百年前,寫過《聊齋誌異》的蒲松齡老先生,曾於康熙年間寫過壹篇《煎餅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