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求各類星際小說中宇宙戰艦的名稱和描述!越多越好~~

求各類星際小說中宇宙戰艦的名稱和描述!越多越好~~

標準宇宙戰艦種類:

穿梭機(小型):壹種用於宇宙港、空間站與星球表面之間的短途交通工具,形狀酷似現代的戰鬥機,大多只能搭乘1至2人。

護衛艦(小型):星際宇宙中最基礎的小型戰鬥艦船,優點是飛行速度快,反應敏捷,壹般往往扮演著偵察、警戒、護航,或巡邏危險區域的角色。標準搭乘艦員800至1000人。

工業艦(小型):量產泛濫的宇宙運輸船,完全沒有任何攻擊力,飛行速度相對緩慢,而且體形也很笨重,艦體大概是護衛艦的三倍,標準搭乘艦員100至200人。

攔截艦(中型):小型護衛艦的威力加強版,主要功能是阻斷敵方戰艦的空間躍遷行為,使得限制範圍內的敵人無法安然逃脫。不過隨時間流逝,攔截艦卻成為了星際海盜們的專寵,用以堵劫在星之道的貿易航線上,阻斷商船的逃生去路。標準搭乘艦員3000至5000人。

突擊艦(中型):以行動迅速和攻擊靈活著稱,是小型護衛艦與中型驅逐艦的結合體,配備十米厚的外部裝甲,能抵抗壹定的密集炮火打擊,反擊能力也表現得不俗,屬於全天候的多功能戰艦。標準搭乘艦員4000至6000人。

驅逐艦(中型):性能跟反應敏捷的護衛艦恰好相反,驅逐艦犧牲了其靈活的機動性,用來提升本身裝甲厚度,炮火的打擊能力,因而艦身堅固、炮火密集的它,通常在戰場之上皆有不俗的表現,驅逐艦的另壹個特點作用是排雷、布雷。標準搭乘艦員5000至8000人。

星際貨艦(大型):好似宇宙中的巨型油輪,同樣沒有任何的攻擊力,飛行速度緩慢。但是龐大空曠的船體空間,可以搭載幾百艘小型護衛艦,內部相當於100艘工業艦的容量,外觀看起來足有航空母艦的五分之壹規模。標準搭乘艦員5000至10000人。

巡洋艦(大型):最常見的大型宇宙戰艦,是突擊艦防護、體積和攻擊能力的四到五倍,艦體性能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得非常平均,沒有什麽顯著的優點,也沒有什麽太突出的缺點。屬於是經濟實用性、中規中矩的作戰艦船,配備大型宇宙戰艦,所擁有的中性粒子流主炮。標準搭乘艦員兩萬至三萬人。

戰列艦(大型):戰鬥力強橫的大型宇宙戰艦,壹支規模中等的戰列艦編隊組合在壹起,其所能釋放出的能量是非常之震撼的。足以輕易地讓壹艘巨型航空母艦,包括其附屬的混編戰艦集群,在三次主炮齊射之後,沒有懸念地變成太空垃圾。標準搭乘艦員五萬至八萬人。

航空母艦(巨型):強大的蜂巢型戰艦,配備有數量不等的護衛艦、驅逐艦、突擊艦,以及搭載的人型機甲、防禦衛星等。艦體好似壹座可以移動的太空堡壘,能夠全方位地炮火打擊任何角度的敵艦,不過也因為自身蜂巢原因,無法安裝大型戰艦招牌裝備的粒子主炮。標準搭乘艦員二十萬至三十萬人。

無畏艦(巨型):廣泛作為宇宙艦隊的核心旗艦出現,是國家之間星際戰爭的中堅力量。專門用來打擊毀滅太空防禦建築,壹舉沖垮對方的艦隊陣型。威力恐怖的高能粒子流主炮,有時可以壹次性摧毀空間站、宇宙港,引爆小行星。雖然無畏級戰艦移動起來,緩慢而笨重,但與航空母艦類似,其本身就是壹座充滿威脅的太空堡壘。標準搭乘艦員十萬至十五萬人。

泰坦戰艦(超巨型):擁有“天堂猛獸”,或“陽光殺手”的稱號,威力自然不必多說。壹般就算準備好所需要的全部建造材料,不考慮人力、物力和能源的消耗,制造壹艘泰坦級戰艦也需要三十年以上的時間。它的超巨型船體,質量驚人,甚至能改變星球的潮汐現象。目前在整個宇宙三大國中服役數量不明,標準搭乘艦員不明,最低操作人員不明。

標準宇宙戰艦規格:

小型宇宙戰艦:標準長度在500米以下,寬度為100米~200米之間。

中型宇宙戰艦:標準長度在500米~2000米,寬度為200米~800米之間。

大型宇宙戰艦:標準長度在2000米~5000米,寬度為800米~2000米之間。

巨型宇宙戰艦:標準長度在5000米~10000米,寬度為2000米~4000米之間。

超巨型宇宙戰艦:理論長度超過兩萬米,寬度超過八千米,具體規格沒有限制。

------------------選自《星空戰國》作者:落拓青衫

-----------------------------------------------------------

比較經典的搭配1

第壹輪測試最風光的戰艦搭配

大艦LV9 + 10引擎 + 撞角 + 裝甲

按照撞角的解釋,殺傷和耐久速度掛鉤,而相對於高速戰艦脆弱的護甲,明顯還是大艦的高耐久大容量更加吃香.

優勢

1.高耐久,高殺傷,撞角威力雖然不是最強,不是大範圍,但是依然擁有中上等的殺傷力

2.廉價,對比高科技出的制導、定向能、彈道等,什麽都不需要的撞角在科技點和生產時的造價都是超級的廉價

3.建造時間,相對於滿裝的武器,只占裝備1的撞角會節省很多生產時間

4.低消耗,撞角不消耗H3,這使撞角艦如同神壹樣可以壹夜十戰

劣勢

1.普遍不會選擇安裝火控雷達,所以面對高回避戰艦時很頭疼

2.沒有遠距離作戰能力,壹旦被炮灰包圍容易受到敵遠距離打擊

3.對行星能力超級低下,如果數量不是爆多,沒有其他武器戰艦配合,攻擊行星時妳就郁悶去吧

比較經典的搭配2

第壹輪測試出現的閃電戰配備

高速戰艦 + 10引擎 + 撞角 + 護盾或裝甲

高速戰艦 + 10引擎 + 存儲艙 +對行星武器 + 護盾或裝甲

這種兩種戰艦搭配使用可以出現躍遷時間低於30的恐怖速度,壹般國家防禦都存在於外圍結構,壹旦被打開口子,這種艦隊可以長驅直入,迅速瓦解無數星系.

優勢

1.神話般的躍遷速度,本人LV6高速戰艦LV2的推進系統,已經能使艦隊躍遷時間達到29分之低,如果是頂級戰艦,頂級引擎估計速度能到達20分

2.等同於大型撞角的壹些優勢,如低消耗、低成本、建造時間快等

3.對行星武器和存儲艙的配備使艦隊不需要單獨配備運輸和其他攻擊艦隊,所以可以實現閃電戰的理論

劣勢

1.高速的耐久、空間明顯不如大型戰艦,所以在面對對方主力作戰艦時,會大量損失

2.由於超高的推進速度使得補給成為不可能,因為沒有任何殖民船能追趕的上......(所以需要在戰略上有合理布局)

3.需要指揮官盡可能的持續作戰,壹旦妳休息,那麽在敵人內部會被輕易圍剿

4.需要壹定的推理能力和RP,進攻路線盡量飄忽不定,盡量避開可能是對方生產基地的星系,否則壹頭撞上基本就完蛋了

比較經典的搭配3

批量化的低級戰艦配合高價遠程武器

這種極端配置其實沒什麽好評價的,只要妳先制夠高,先出手來那麽壹下就夠敵人受的,不過需要有其他近戰戰艦配合,否則被反擊時就能看煙花了

比較經典的搭配4

炮灰神作

低級戰艦 + 撞角(還有無武裝型) + 1引擎

還是沒什麽可評價,撞角型可以當炮灰的同時消耗敵人,不過命中和殺傷都有問題.而無武裝炮灰可以有效阻擋敵人移動.炮灰壹般3種布置方式,單炮灰編組,3炮灰斜向編組,9炮灰滿編組,主要針對是否有面傷武器來配置設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