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生姜目前的栽培及經濟效益情況如何?

生姜目前的栽培及經濟效益情況如何?

生姜為重要經濟作物,在計劃經濟時期,由於受就地生產、就近供應產銷方式的限制,流通渠道不夠通暢,因而種植面積較小,發展較緩慢,除了少數生姜集中產區以外,多為小面積零星種植。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無論南方或北方,生姜種植面積均迅速擴大,以山東安丘市為例:1985年種植面積為700公頃,1997年已發展到5337公頃左右,其總收入約占全市總收入的40%,生姜生產已成為該市重要支柱產業之壹,並湧現出壹大批生姜生產專業戶和專業村,開始由零星栽培向規模化發展。

從近代生姜發展情況來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1949年前,由於舊的生產關系的束縛,生姜生產發展緩慢;新中國成立後,姜的生產不斷發展,生產水平逐步提高;改革開放以來,生姜生產得到迅速發展,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大幅度提高,在種植業結構中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農民致富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山東省萊蕪市,1949年全縣種植面積不足80公頃,新中國成立後,生姜生產有了新的變化。1960年在萊蕪召開全國八省二市姜、蔥、蒜生產規劃會議上,將萊蕪姜列為全國名貴產品,對萊蕪姜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20世紀50~70年代,常年保持在300公頃,改革開放以後,隨著高產、高效農業的發展,生姜生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勢,栽培面積迅速擴大,1982年發展到750公頃,1985年種植面積達2000公頃左右,1997年已發展到7000公頃以上。現在生姜生產已經成為當地種植業中商品率高、見效快、經濟效益好的壹個優勢產業。目前萊蕪市已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商品姜生產基地,遠銷國內外。據初步調查統計,山東生姜種植總面積約為2.5萬~3.0萬公頃。

近年來,隨著科技成果的迅速推廣普及,生姜栽培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單產也顯著增加。山東省各姜區,20世紀70~80年代,壹般每667米2中產田產量在2000千克左右,2500~3000千克即為高產水平,還有相當數量的低產田,產量每667米2僅有1000~1500千克,到90年代中期,采用地膜覆蓋,小拱棚和大拱棚栽培,以及立體種植、間作套種等壹系列綜合高產技術措施,大大延長了生姜的生長期,充分利用了時間、空間和地力,因而產量產值大幅度提高,現壹般中產田產量約在2200~2500千克。每667米2產量在3500~4000千克的高產田也屢見不鮮,小面積的高產田,甚至可在5000千克以上。由於經濟效益顯著,當前種植生姜已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

隨著市場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生姜不僅以調味品在國內銷售,其加工產品如脫水姜片、鮮姜塊、酸姜芽、軟化姜芽等也大量出口日本、美國及東南亞壹些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壹定聲譽。

種生姜的經濟效益很高,過去應有“千畦姜韭其人與千戶侯等”的記載。從最近幾年生姜的價格上看,壹般都維持在5~15元/千克,2004年的生姜價格就達到了15元/千克,個別地區的價格甚至還超過15元/千克。由於生姜的產量較高,壹般每667米2產量都能達到3000千克以上,現在姜農靠種植生姜致富不乏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