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全流域性大洪水由什麽形成
淮河全流域性大洪水由長歷時、大範圍連續暴雨所形成。其特點是幹支流洪水遭遇,淮河上遊及中遊右岸各支流洪峰接踵出現,中遊左岸支流洪水又相繼匯入幹流,從而出現長達兩個月左右的洪水過程,淮河沿線長期處於高水位狀態,淮北平原大片地區洪澇為害。
上中遊洪水雖有洪澤湖調蓄,但對下遊平原地區仍有嚴重威脅。1931年洪水,裏運河大堤潰決,淮河下遊裏下河地區淪為澤國。
擴展資料:
洪水主要來白淮河上遊、淮南山區及伏牛山區。淮河上遊幹流河道比降大,洪水匯集快,洪峰尖瘦。洪水進入淮河中下遊後,幹流河道比降變緩,壹般僅為0.03‰,沿河又有眾多的湖窪、低地,經調蓄後洪水過程顯著變緩。
淮河左岸諸支流中,只有少數支流的上遊為山丘區,多數為平原河道,安全泄量小,洪水過程平緩。淮河右岸諸支流均為山丘區河流,河道短、比降大,洪峰尖瘦。淮河洪水按影響範圍可分全流域洪水和局部地區洪水兩種類犁。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淮河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