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特爾和奧海因是怎麽制造出真正的噴氣式飛機?
在噴氣式發動機(又叫引擎)誕生之後,才使真正的噴氣式飛機得以出現,這項發明得歸功於英國的弗蘭克·威特爾和德國的漢斯·馮·奧海因。
1945年3月18日,壹群英國B-17“空中堡壘”轟炸機和B-24“解放者”戰鬥機從容地飛臨德國上空。突然,有37架德國戰鬥機出現了,它們以難以置信的速度沖刺過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外形光滑呈流水線的殲擊機竟然沒有螺旋槳。這場遭遇戰,英軍18架轟炸機遭遇慘敗。
這種沒有螺旋槳的飛機是怎麽壹回事呢?
16年前的1929年,年僅22歲的英國皇家空軍軍官威特爾提出了壹種新的飛機推進方法:取消螺旋槳和活塞上擎!他認為這可以使飛機飛得更高更快。當時,人們認為飛機怎麽可以沒有螺旋槳?這簡直不可思議!
而威特爾的設想是,在雪茄形機器上用壹臺像風車那樣的風扇將空氣吸入,壓縮了的空氣用燃料加熱,大量的廢氣以高速排出,成為推動飛機前進的動力。
威特爾將他的設想交給英國空軍部引擎顧問審查,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然而卻毫無結果。不過有壹個人卻對威特爾的設想很感興趣,他便是威特爾所駐皇家空軍基地的教官,名叫約翰遜。1930年1月16日,約翰遜叫威特爾把這壹設想拿到英國專利局登記,以後幾年,他又和威特爾壹起四處遊說,但沒有人感興趣,於是,噴氣發動機制造設想被束之高閣。
1935年1月,此時的威特爾經濟上十分困難,連25英鎊的專利費也付不出,他只得放棄了。正在這時,有兩個商人卻專門成立了壹家公司來發展引擎,他們當然想把威特爾拉過去,但空軍部不願意,只同意威特爾每個星期為他們工作26個小時,而且有言在先,必須向政府支付產品的商業利益的25%。
此時,威特爾在英國已經克服了技術上的困難,制成了壓氣機、渦輪、燃燒系統和其他部件,他將這些部件裝配起來,像個巨大的低音喇叭。1937年4月12日,威特爾開動了這個引擎,第壹次聽到了噴氣發動機特有的嗚嗚聲,他信心十足,將轉速提高到了每分鐘2500轉,壹下子,嗚嗚聲變成了刺耳的尖叫,他急忙關掉閥門,但引擎仍然繼續轉了幾秒鐘。到了1938年初,由於長時間工作,使威特爾頭痛欲裂,精神幾乎崩潰,但他仍然堅持著。經過壹年的孤軍奮鬥,他終於在這壹年的4月制成了第二臺引擎,但災難也發生了:開始兩小時,渦輪運轉很正常,到每分鐘13000轉時,引擎破碎了!威特爾感到十分沮喪,因為他已沒有錢再造另壹臺了。
歐洲戰爭從1939年開始了。如果英國政府壹開始就支持威特爾,這時很可能就占盡了空中優勢,但英國當局沒有理會他。幸運的是,正在威特爾走投無路時,空軍部給了他壹份合同,要求他制造出供飛機使用的輕型引擎。
1940年,7月份的時候,威特爾的引擎已能正常運行,它的推力足以推動壹架小飛機了。1941年5月15日的黃昏,當試飛員爬進這架狹窄的飛機座艙後幾秒鐘,這架銀光閃閃的小飛機就在雲端發出尖銳的鳴聲了。隨後,另壹架飛機飛往哈特菲爾機場請丘吉爾首相檢閱。
而壹個23歲的德國人奧海因的思想與威特爾相仿。早在1934年,奧海因在德國哥廷根大學讀物理研究生時,便自己設計引擎草圖,1939年初將引擎制造好。這年7月,他興高采烈地向希特勒介紹這種噴氣式引擎,但希特勒並不欣賞。看來只有先斬後奏以事實說話了。於是他開始秘密制造噴氣機。
1942年7月18日這架飛機首次飛行,到1943年底已經投入大規模生產。終於,這種飛機引起了希特勒的興趣,但他要求改為轟炸機,希特勒這個愚蠢的命令浪費了寶貴的10個月時間,這10個月卻使盟軍得以控制了諾曼底的上空,為1944年6月開辟第二戰場的登陸打下了基礎。後來,德國空軍終於采用了Me-262飛機,它的速度比盟軍戰鬥機快,而且能爬升得更高,然而,為時已晚,德國已到了瀕於崩潰的地步,戰爭過了不到兩個月便宣告結束了。
由於英國和德國的官僚們都反對這種“沒有螺旋槳的飛機”的設想,因此,噴氣式飛機沒有能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壹直到朝鮮戰爭,噴氣式飛機才開始投入實戰。
1948年,英國政府公開承認了威特爾的貢獻,並對他封爵行賞。此後,世界上許多國家、城市、大學和專業團體都紛紛把獎章、獎金和榮譽學位頒贈給他,以表彰他的傑出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奧海因也移居美國,他先在俄亥俄州的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擔任噴氣式飛機設計工作,後來又轉到大學任教授。
1965年,兩位噴氣式飛機的發明者——威特爾和奧海因終於在美國紐約見面了,這是他們第壹次見面,從此他們便成了壹對好朋友。
1991年10月,美國政府為他倆頒發了美國工程師最高獎——德雷伯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