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梆子是不是就是豫劇?
河南梆子就是豫劇。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壹、中國第壹大地方劇種。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臺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意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
擴展資料梆子的歷史溯源
1924年,王義成在《京報》副刊《戲劇周報》上發表《豫劇通論》壹文,文章中的豫劇是對河南省所有劇種的統稱。
1947年秋,洛陽、開封、蘭州、西安四地的民間報界方以此稱謂專指河南梆子。
1947年末,豫劇教育家李戰在蘭州組建甘肅第壹個豫劇表演團體“新光豫劇團”。
1948年,創辦豫劇歷史上第壹所學校“私立新光豫劇學校”,這是最早使用“豫劇”名稱的組織機構。
1950年,中南區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為發展戲劇事業,派人在鄭州招收壹批河南梆子演員到武漢,組成以梆子大王陳素真及王魁元、黃忠祥為首的“群眾河南梆子劇團”在武漢演出。演出結束後,中南區軍政會副主席鄧子恢接見了相關演員。
談到河南梆子時,鄧子恢說:“河南梆子是個小名,豫是河南省的簡稱,我看可以取個大名為豫劇比較恰當。”1950年8月間,陳素真、王魁元等率領該劇團在河南、河北等地巡回演出時將河南梆子定名為豫劇,此後“豫劇”壹詞正式取代了河南梆子。
百度百科—豫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