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兒時的年味|煙花燦爛糖葫蘆甜

兒時的年味|煙花燦爛糖葫蘆甜

文/曉妮臆空間

今年過年,我要在所工作的城市度過了,還有壹個月才過年,但我已經在考慮過年的活動了。因為,現在過年正如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沒有年味了。可年味到底是啥味呢?

活到而立之年,成天忙忙碌碌,壹年又壹年,但似乎關於年的感覺越來越淡,反倒是兒時年的記憶越發清晰。

兒時,到了冬至二十八,早早被父母叮囑寫完寒假作業的我在家嚴陣以待。大人們壹下班,由叔叔開著壹個被叫做“拖鞋”的車(就是前面是駕駛室,有兩排座位可以坐人,後面帶著壹個車鬥,可以裝貨的小型汽車,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來接我們。我最先爬上車坐好,等爸爸媽媽把酒、蘋果、油、米等等年貨都搬到車鬥裝好後,我們兩家人匆忙向農村爺爺家駛去。

冬天,天黑的很早,山路上只有叔叔的車燈閃亮,車廂裏播放著孟庭葦、鄧麗君或高勝美甜美的歌聲,大人們在聊天,年幼的弟弟基本上是壹坐車就睡覺,我百無聊賴看著車窗外,順著車行駛的方向只見得到燈光延伸的路,看向壹側,有時是黑漆漆的啥也看不見,有時路過村莊間或看到幾盞燈光,聽得見遠遠傳來的狗叫聲,有時看著看著,我的頭就歪向壹邊睡著了。

等醒來的時候就到了爺爺家,他和奶奶已經準備好了蔬菜水果、豆腐肉肉、瓜子花生等。我睡眼惺忪的被叫到炕上和弟弟壹起吃零食、看電視。媽媽和嬸嬸換好了衣服就開始準備做飯,爺爺奶奶和爸爸、叔叔會壹起上炕,聊聊天,有時也會打壹圈麻將。

到了二十九、三十,基本上就是吃和玩了,做飯和打麻將是主要活動。爺爺會用蜂窩煤爐子小火悠悠燉上大半天牛肉,筋道有嚼頭,放涼切片裝盤,每壹片都口齒留香。對我們小孩子來說除了吃零食之外就是和弟弟抱著電視,看上壹天的連續劇轉播。什麽《倚天屠龍記》、《新白娘子傳奇》的,百看不厭。

但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爺爺做的冰糖葫蘆。爺爺家有好大壹顆山楂樹,紅彤彤、綿茸茸,盡管如此,我們也都沒那麽喜歡吃,因為太酸了。有壹年,爺爺說,給我們做冰糖葫蘆試試,家裏大人小孩都很開心。大年二十九的下午,爺爺開始挑選山楂,選擇個頭大的山楂,壹壹洗好、晾幹。

大年三十吃完早飯,爺爺就坐在爐子前先把山楂按照六個或八個,穿成串。然後開始熬糖,我和弟弟眼巴巴在旁邊看著,看鍋裏的糖慢慢融化變得粘稠,然後爺爺用山楂蘸糖,然後放在壹旁的玻璃板上。有時候,爺爺怕燙著我們倆小孩,會把我們趕到炕上,不讓在旁邊看著。

我倆會悻悻離開,但心裏卻惦記著糖葫蘆。做好了卻沒得吃,爺爺說要放在外面晾涼,糖變硬就會和外面賣的壹樣了。於是又是新壹輪的等待,我們倆從屋裏的窗戶上盯著外面的糖葫蘆,希望會像冬天冰冷的天氣壹般讓糖葫蘆變硬。

等到了傍晚,雖然從大人到小孩,我們無數次跑到院子裏小心翼翼戳戳糖葫蘆,但沒有紅彤彤的顏色,沒有硬硬的模樣,依舊粘粘的。終於還是拿過來吃了,沒有外面賣的糖葫蘆脆,糖有些粘牙,山楂也燙的半熟,顏色並不鮮亮,第壹次吃有些失望,明明和外面賣的不壹樣嘛。後來幾年爺爺每年都試,雖然每年都有進步,但最終也沒能做成和外面的糖葫蘆壹摸壹樣,可這糖葫蘆確實比我吃過的很多糖葫蘆都甜的多。那些等待的過程,因為對結果充滿了期待,反倒顯得很充實。

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晚飯前各家各戶會放壹串鞭炮,劈裏啪啦,頗為熱鬧。老人們說這炮仗嘣壹嘣,壞的東西就不敢上門了。八點整準時坐在電視前看春晚,我就在期待著零點前放煙花。

那個時候,叔叔和姑父總會在過年準備很多煙花,從晚上十壹點開始,媽媽和嬸嬸她們煮剛包好的水餃,爸爸和叔叔就到院子裏放煙花。冬天好冷,我們小孩被勒令呆在炕上沖窗戶外看,奶奶和我們壹起,爺爺通常都不看,然後我趴在滿是水氣的窗戶前,顧不得涼,用手趕忙擦拭幹凈,以便看得更加清楚。我和弟弟小,擠在窗臺上的壹邊,另壹邊讓給奶奶,可奶奶通常只在後面炕上看看,並不向前和我們壹起擠著。

爸爸或叔叔會在開始前,大喊壹聲“準備好了啊,我要開始放了。”

空中是碩大盛開的花、是快速劃過的流星、是飛竄的火箭;地上是刷刷上噴的火花,金光燦燦、絢爛奪目。

半小時後,煙花結束,大家開始吃水餃,小孩子們仔細嚼著水餃,希望可以吃到代表好運的紅棗。吃到了開心無比,吃不到就會悻悻的不開心,大人們有時會特地找到那些有標記的給我們小孩子,以免我們失望。

零點的鐘聲敲響,給老人拜年,收著壓歲錢道謝,然後帶著濃濃的喜悅,飽飽的進入美美的夢鄉。

大年初壹的早上,在清脆的鞭炮聲中醒來。大人們會來催促早起吃飯,因為壹會兒會有人來拜年。看到家裏的小孩子不起,會生成懶惰的印象。但對於兒時的我們,印象算什麽,激勵我們起床的,是有新衣服穿。

爸媽和叔叔嬸嬸吃完早飯會壹起結伴去村裏的長輩那裏拜年。而我們小孩子便和爺爺奶奶留守家中,等待村裏人來拜年。

爺爺早已經備好了茶,燒好了水。等待來拜年的人前來。很熟識的會盤腿坐在炕上,對著爺爺奶奶說些吉祥話,互相道壹聲“過年好”,其樂融融,熱鬧非常。

現在想來,拜年或許是壹種儀式感,但卻是誠懇的問候,年輕人卸下壹年的疲憊,穿著嶄新的衣服,壹切都是新的,精神抖擻地迎接新的開始;老人盡管不是每年都有新衣服,但看著年輕壹輩輩長起來也滿是喜悅,聊聊過去的光景,越發珍惜如今的好日子。

壹晃兒,老人作古農村早已沒了家,我們也長大了,有了各自的家,回的家也不是小時候的那個家了;因為環保的緣故,煙花鞭炮大多都是禁燃禁放,那些夜空中的絢爛成了回憶;糖葫蘆再甜也不是小時候爺爺做的味道,有些味道是獨屬的印記,永遠不會重復;現在拜年,電話、手機微信、短信等等形式多樣,即時面對面,但也不是壹起圍坐在大炕上的感覺。

現在過年,沒了以前的內容,但也多了新的形式。 不管如何變化,合家團圓是不變的主旨;無論年味如何,與家人團聚永遠是最暖心的記憶。

只是,逝去的兒時的年味,我們很懷念他。懷念那時候的爺爺奶奶身體還硬朗,懷念那時候的父母他們還年輕,懷念那時候倍受寵愛、無憂無慮的我們自己。

#羽西X 紅蘊新生#,等妳來參與,詳情請見。

活動傳送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