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外用藥——硫磺

外用藥——硫磺

別名石硫黃(《本經》),石流黃(《範子計然》),硫黃(《吳普本草》),石留黃、流黃(《吳普本草》),昆侖黃(《本草經集註》),黃牙(《丹房鑒源》),黃英、煩硫、石亭脂、九靈黃童、山石住(《石藥爾雅》),黃硇砂(《海藥本草》),將軍(《湯液本草》),白硫黃(《百草鏡》),天生黃(《綱目拾遺》),硫黃花(《中國醫學大辭典》),硫黃粉(《藥物圖考》)。原礦物自然硫又名:斜方硫。

 英文Sulfur拉丁Sulfur

 商品名光明硫磺,舶上硫黃(又名舶硫、舶硫黃、白硫黃,古稱倭硫黃),硫黃(又名石硫黃、黃牙、黃硇砂),天生黃。

 處方名硫黃、硫磺、石硫黃、石流黃、生硫黃、制硫黃、魚子黃。

 性味味酸,性熱,有毒。

 歸經歸腎、脾、大腸經。

 功效補火壯陽,溫脾通便,殺蟲止癢。

 考證  硫黃首載於《本經》,原名石硫黃,列為中品。《本草經集註》雲:“今第壹出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色如鵝子初出殼,名昆倉黃。次出外國,從蜀中來,色深而煌煌。”《海藥本草》曰:“《廣州記》雲:生昆侖日腳下,顆塊瑩凈,無夾石者良……蜀中雅州(今雅安等縣)亦出,光膩甚好,功力不及舶上來者。”《本草圖經》曰:“今惟出南海諸番,嶺外(即嶺南)州郡,或有而不甚佳。以色如鵝子初出殼者為真,謂之昆侖黃,其赤色者名石亭脂,青色者號冬結石,半白半黑名神騖石,並不堪入藥。又有壹種土流黃,出廣南(今兩廣)及榮州(今四川中部),溪澗水中流出……又可煎煉成汁,以模鎢作器,亦如鵝子黃色。”《綱目》雲:“硫黃有二種:石硫黃,生南海琉球(即琉球群島)山中;土硫黃,生於廣南,以嚼之無聲者為佳。舶上倭硫黃亦佳。”《綱目拾遺》記有:“天生黃,浪穹(雲南洱源)溫泉升華。色黃白,灰蒼,堆巖下。而泉底產硫黃於(與)升華者異。”綜上所載,可見硫黃有三種。第壹種是石硫黃,產山石間,昆侖黃、天生黃均屬此。其黃色瑩凈無夾石的可入藥,雜色的不入藥或不直接入藥用。第二種是土硫黃,屬含硫礦物風化帶由有機質還原出的硫黃堆積物,雜有粘土質及鐵礬等,只宜外用。第三種即制硫黃,無論何種色澤的石硫黃,乃至土硫黃均可用來煉制升華的硫,多由硫化鐵或其他硫化物煉取,今日藥用的均屬制硫黃。

 《海藥本草》:“按《廣州記》雲,生昆侖日腳下,顆粒瑩凈,無夾石者良。蜀中雅州亦出,光膩甚好,功力不及舶上來者。”《本草圖經》:“石硫黃,赤色者名石亭脂,青色者名冬結石,半白半黑名神驚石,並不堪入藥。又有壹種土硫黃(壹作‘水硫黃’),出廣南及榮州(壹作‘資州’),溪澗水中流出。”《綱目》:“凡產石硫黃之處,必有溫泉,作硫黃氣。《庚辛玉冊》雲,硫黃有二種,石硫黃,生南海硫球山中;土硫黃生於廣南,以嚼之無聲者為佳。舶上硫黃亦佳。”《物理小識》:“舶硫如蜜黃,中有金紅處,擊開如水晶有光,今青硫不佳也。……遇硫毒,研釜底煤泡湯飲。”

 藥源為自然元素類硫黃族礦物自然硫Sulfur,主要用含硫物質或含硫礦物經煉制升華而成的結晶體。

 形態晶體結構屬斜方晶系。晶體為錐柱狀、板柱、板狀或針柱狀,集合體呈致密或疏松塊狀,或為泉華狀及隱晶的土狀塊體、皮殼、被膜等。黃、蜜黃或褐黃色;因合雜質可帶灰、黑或綠、紅色調。條痕白色至淡黃色。晶面金剛光澤,斷口松脂或油脂狀光澤。近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多組、不完全。致密塊體呈貝殼狀至不平坦狀斷口。硬度1~2.相對密度2.05~2.08.性脆,易碎;受熱易產生裂紋。有硫黃臭味。熱至270℃則燃著,火焰藍色,並放出刺鼻臭氣味。易溶於二硫化碳、松節油、煤油,但不溶於水及鹽酸和硫酸;遇強硝酸和王水則被氧化為硫酸。

 自然硫主要形成於火山噴氣作用,火山硫含少量砷、硒、鋅和鉈。沈積巖或風化帶中的自然硫含粘土、有機質、瀝青等機械混入物。臺灣省的自然硫及山西、新疆、山東、江蘇、湖南、四川、貴州等地的有藥用史,以上各省及甘肅、青海、內蒙古、陜西、河南、湖北、安徽、廣西、廣東、西藏等省區都有制品硫產銷。

 產地主產於內蒙古赤峰、陜西南部、四川甘孜、河南洛陽、山西;江蘇、湖南、江西、廣東、臺灣亦產。銷全國各地。

 采收采挖得自然硫後,加熱熔化,除去雜質,或用寒硫礦經加工制得。

 炮制1.硫黃《聖惠方》:“細研,水飛過。”《博濟方》:“以柳木槌研三二日。”《孫尚藥方》:“(用)牛角研令極細。”《普濟方》:“去沙石,細研如飛塵。”“打碎。”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搗成小塊。生品有毒,多外用,以解毒殺蟲,治癬為主。

 2.制硫黃(1)豆腐制 《醫學綱目》:“入豆腐中煮三五沸。”《本經逢原》:“入豆腐中煮七次。”現行,先將豆腐切成片,鋪壹層於鍋內,再鋪上壹層凈硫黃塊,如此層層鋪好,加清水沒過藥材,用文火加熱煮至豆腐顯黑綠色時,取出,除去豆腐,漂凈,陰幹。每硫黃100kg,用豆腐200kg.制後降低毒性,以助陽益火為主。

 (2)蘿蔔制 取凈硫黃與蘿蔔***煮至蘿蔔爛時,取出,曬幹。每硫黃100kg,用蘿蔔40kg.(3)豬大腸制《醫方集解》:“石硫黃壹斤,豬大腸二尺,將硫黃為末,實豬大腸中,爛煮三時,取出去皮。”現行,取硫黃灌入豬腸內,煮後晾幹,或將硫黃放入生豬腸內,兩端紮緊,放熱湯中煮3h,反復3次,每次均另換豬腸。

 《綱目》:“凡用硫黃,入丸散用須以蘿蔔剜空,入硫在內,合定,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氣;以紫背浮萍同煮過,消其火毒;以皂莢湯淘之,去其黑漿。壹法:打碎以絹袋盛,用無灰酒煮,三伏時用。又消石能化硫為水,以竹筒盛硫埋馬糞中壹月,亦成水,名硫黃液。”

 商品情況  商品規格商品壹般分為硫黃、倭硫黃、天生黃三種。

 (1)硫黃為不規則塊狀,黃色或帶淺綠色,不透明,表面較粗糙,常有細孔。

 (2)倭硫黃系將硫黃經過提煉而成。呈不規則塊狀,鮮黃色,半透明,表面較光滑,無細孔。系進口商品,質佳。

 (3)天生黃呈大小不同的顆粒狀,或砂狀結晶,淺黃色,微有玻璃光澤。

 光明硫磺,為硫黃中色黃、光亮、松脆、無雜質者,品質。

 舶上硫黃,又名舶硫(《遵生八箋》)、舶硫黃、白硫黃(《百草鏡》),古稱倭硫黃,為海外進口硫黃。主產日本、美洲等地。系將硫黃提煉而成。現多國內生產。

 硫黃:又名石硫黃、黃牙、黃硇砂。為各種硫黃的統稱。

 天生黃:為含硫溫泉處升華凝結於巖石上者。收集後,先用冷水洗去泥土,再用熱水燙10余次,最後放入香油內,撈取浮於表面者即得。醫學教育網搜集

 均以光亮、松脆、色黃、無雜質者為佳。

 藥材特征  硫黃呈不規則塊狀、粗顆粒狀。淺黃色、黃色或略呈綠黃色。條痕白色或淡黃色。表面不平坦或粗糙,常具多數小孔隙。脂肪光澤。體輕,質松脆,易砸碎。有的斷面呈蜂窩狀,縱面可見細柱或針狀晶體,近於平行排列,金剛光評。具特異臭氣,味淡。

 以塊整齊、色黃、有光澤、質松脆、無雜質者為佳。

 此外,尚有天生黃和舶上硫黃二種商品:①天生黃(《綱目拾遺》)系含硫溫泉處升華凝結於巖石上者,收集後,先用冷水洗去泥土,再用熱水燙7~10余次,然後放在香油內,撈取浮於表面者。本品為淺黃色粉末,少有呈碎片狀,閃爍發光,有臭氣。

 ②舶上硫黃(《博濟方》)系將硫黃提煉而成。商品為不規則的塊狀,全體鮮黃色,半透明,有玻璃樣光澤。體輕而脆,易碎,斷面不平坦。有臭氣,味淡。

 藥材鑒別  燃之易熔融,發藍色火焰,並放出刺激性的二氧化硫臭氣。不溶於水及鹽酸、硫酸;遇硝酸或王水被氧化成硫酸;溶於二硫化碳、煤油及松節油中。

 應用1.用於疥癬,禿瘡,濕疹。本品外用有解毒殺蟲止癢作用,尤為疥瘡要藥。治疥瘡,可單用硫黃研末,麻油調塗患處;治壹切幹濕癬,配石灰、鉛丹等***研細粉外撤,可增強收濕止癢功效;治濕疹瘙癢,可單用硫黃粉外敷,或與蛇床子、明礬同用,以增強祛濕、止癢作用。

 2.用於寒喘,陽痿,虛寒便秘。本品內服有補火助陽,溫陽通便作用。治腎陽不足,下元虛冷而致寒喘者,常與附子、肉桂、黑錫等同用,如《和劑局方》黑錫丹;治腎陽虛陽痿,小便頻數者,可與鹿茸、補骨脂同用;治老年人腎陽不足,虛寒便秘者,常與半夏同用,如半硫丸。

 用量1.50-3.00g

 禁忌本品有毒,內服宜用制品,不宜多服、久服。陰虛火旺患者及孕婦禁用。

 附方  1.治男子腰腎久冷,心腹積聚,脅下冷癖,腹中諸蟲,失精遺溺,形羸力劣,腳膝疼弱,冷風頑痹,霍亂轉筋,虛滑下利;又治婦人血結寒熱,陰蝕疽痔硫黃十兩。凈揀去沙石,研細飛過,用瓷盒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鹽泥固濟曬幹,地內先埋壹小罐子,盛水令滿,安盒子在上,用泥固濟訖,慢火養七日七夜,候足,加頂火壹斤煆,候冷取出,研為細末,以藥末壹兩,用蒸餅壹兩,湯浸握去水,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多至百丸,溫米飲下,空心服之。(《局方》金液丹)

 2.治冷勞氣血枯竭,肉瘠齒落,肢倦言微石硫黃壹斤,豬大腸二尺。將硫黃為末,實豬腸中爛煮三時取出,去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漸加之。(《易簡方論》補火丹)

 3.治命火衰微,陽氣暴絕,及虛寒水腫,寒中等候九制硫黃、糯米粉等分,糊丸。每服三分,溫水下。(《醫級?雜癥類方》玉壺丹)

 4.治不孕明凈硫黃壹兩,用銅銚甘草湯煮壹日,取出陰幹,研如面。上以糊丸如梧桐子大,約二百粒。每遇婦人月經過後空心酒下二十五丸,次日下三十五丸,三日下四十丸,壹百丸盡,交合則授胎矣,次月當不行經,如復行經者又如法服前藥壹百丸,必有孕,自後可服清熱養血之劑則胎固,孕婦泰也。此方百發百中,不可以其簡易而略之。(《古今醫統》引《螽斯廣育》神效百子丸)

 5.治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硫黃末,新汲水調下二錢,良久,或寒壹起,或熱壹起,更看緊慢,再服,汗出即差。(《本事方》還陽散)

 6.治帶下硫黃五錢為末,烏梅肉三錢。搗丸如黃豆大。每五丸,空心酒下。(《種杏仙方》)

 7.治咳逆服藥無效硫黃、乳香各等分。為末,用酒煎,急令患人嗅之。(《奇效良方》)

 8.治久瀉不止,腹臟久冷不思食硫黃壹兩,白礬二兩,燒令汁盡。上件藥都研細為末,以粳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十丸。(《聖惠方》硫黃丸)

 9.治久患赤白痢硫黃半兩,密陀僧壹分(燒通赤),白礬灰半兩,寒水石二兩(燒通赤)。上件藥都研為末,以面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冷水下五丸。(《聖惠方》抵聖丸)

 10.治心腹壹切痃癖冷氣,及年高風秘、冷秘或泄瀉等硫黃(明凈*者,研令極細,用柳木槌子殺過)、半夏(湯浸七次,焙幹,為細末)。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幹蒸餅末攪和勻,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空心溫酒或生姜湯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婦人醋湯下。(《局方》半硫丸)

 11.治卒得疥瘡麻油摩硫黃塗之。(《肘後方》)

 12.治壹切幹濕癬石硫黃半錢,風化石灰半兩,鉛丹二錢,膩粉壹錢。同研如粉,用生油調。先以布揩破癬,塗之。未塗藥間,煎蔥白、甘草湯淋洗,如換時亦依此。(《聖濟總錄》)

 13.治小兒口瘡,不能吮乳用生硫黃為末,新汲水調貼手心腳心,效即洗去。(《普濟方》硫黃散)

 14.治鼻痛,流臭水氣,腦冷漏下硫黃、黃丹(炒)、白芷等分為末。少許吹鼻中,三五次即愈。(《普濟方》二黃散)

 15.治齒(上匿下蟲)硫黃壹分,白礬壹兩。上件藥相和,銚子中熬令黃煙盡,研為末。每日未洗面,先撿少許揩齒,含著,洗面畢即漱口。(《聖惠方》)

 16.治壹切無名腫毒惡瘡舶上硫黃、輕粉、白礬各等分。上為細末,酥油調。臨臥塗,三次用。(《普濟方》)

 17.治紫白癜風用生硫黃末,以生姜蘸擦之,隨手去。(《百壹選方》)

 18.治疣目及痣硫黃壹兩(細研),以醋調塗疣目上,六七度即瘥。(《聖惠方》)

 19.治反胃吐逆硫黃壹兩,白礬石壹兩。上二味於銚子內煉過,入朱砂壹分,同研如面,以面糊和丸,如小豆大。不計時侯,以生姜湯下五丸。(《聖惠方》)

 20.治小兒夜啼硫黃壹分,鉛丹炒過壹兩。上研如粉,以小合子內盛,封固濟。大火煆令煙盡,候冷。以竹筒中盛,紙單子封口,埋在地下,七日取出,更研細,用飯丸如黍米大。壹月及百日兒,每服二丸,用冷水下;半年至二歲兒,每服五丸,連夜三四服。(《普濟方》硫丹丸)

 21.治疝氣,甚至手足厥冷,上沖心腹欲死者,數服愈硫黃(溶化即投水中,去毒,研細末)、陳皮、荔枝核(打碎炒黃)各等分,研細末,上飯丸桐子大。每服五丸,酒下,勿多用。(《簡明醫彀》硫黃丸)

 22.治頭痛不可忍,或頭風年深、暴患,無所不治,服此除根硝石壹兩,硫黃二兩。上研令極細,滴水丸如指頭大。空心,臘茶清嚼下。(《婦人良方》硫黃丸)

 文獻

 《本經》:“石流黃,味酸溫有毒。主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能化金銀銅鐵奇物。生山谷中。”

 醫論1.論硫黃溫補殺蟲之功①李時珍:“硫黃秉純陽之精,賦大熱之性,能補命門真火不足,且其性雖熱而疏利大腸,又與燥澀者不同,蓋亦救危妙藥也。”(《綱目》)②繆希雍:“石硫黃,稟火氣以生。《本經》曰,寒*於內,治以溫熱。冷癖在脅,咳逆上氣,寒邪在中也,非溫劑無以除之。又曰,硬則氣堅,鹹以軟之。心腹積聚,邪氣堅積在中也,非鹹劑無以軟之。命門火衰,則為腳冷疼弱無力;下焦濕甚則為陰蝕、疽痔、(上匿下蟲)瘡,酸溫能補命門不足,大熱能除下焦濕氣,故主之也。其主頭禿、惡瘡、疥蟲者,悉取其除濕殺蟲之功耳。《本經》又主堅筋骨及《別錄》療鼻衄止血者,皆非其所宜,夫熱甚則骨消筋緩,火載血上則錯經妄行,豈有大熱之物,反能療是證哉,無是理也。”(《本草經疏》)③張石頑:“《本經》治陰蝕疽痔,乃熱因熱用,以散陰中蘊積之垢熱。但熱邪亢盛者禁用,又言堅筋骨者,取以治下部之寒濕。”(《本經逢原》)④王劍賓:“石硫黃性味酸溫,《本經》主治婦人陰蝕疽痔,以陰蝕疽痔均為濕病,酸能收澀而溫能散寒逐濕也。濕散則陰蝕可除而疽痔可愈矣。濕阻則化毒而為惡血,收澀可以制血,溫散可以行血,故能治惡血。筋骨不堅,由於濕阻而氣滯,收澀可以利氣,散寒可以逐濕,故能堅筋骨。頭禿為蟲病,石硫黃能殺蟲,故可治頭禿。《別錄》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肋,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寒濕阻滯則心腹積聚,酸以收澀,溫以散寒,寒濕去則積聚散矣。濕阻則氣不和而為邪氣,寒阻則濕不化而為冷癖,故散濕逐寒可以除在脅之冷癖邪氣也。氣中挾濕則咳逆,氣阻而不能下達則上氣,收澀可以利氣,溫中可以散濕,濕去而氣和則咳止矣。濕阻而不下達則腳冷,濕化為熱則疼,氣阻則無力,故收澀散寒可以治腳冷疼弱無力。血為寒濕阻滯於上,化熱則成鼻衄,故收濕散寒可以通阻而止鼻衄。”(《國藥詮證》)

 2.論硫黃的配伍應用①王好古:“硫黃如太白丹佐以硝石,來復丹用硝石之類,至陽佐以至陰,與仲景白通湯佐以人溺、豬膽汁大意相同,所以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陽,不得不爾,如無伏陽,只是陰證,更不必以陰藥佐之也。”(《湯液本草》)②陳士鐸:“惟大熱,用之不得其宜,亦必禍生不測,必須制伏始佳,須用寒水石制之大妙。寒水制硫黃,非制其熱,制其毒也。去毒則硫黃性純,但有功而無過,可用之而得宜也。”(《本草新編》)

 3.論硫黃之宜忌①寇宗奭:“石硫黃,今人用治下元虛冷,元氣將絕,久患寒泄,脾胃虛弱,垂命欲盡,服之無不效。中病當便已,不可盡劑,世人蓋知用而為福,不知用久為禍。此物損益兼行,若俱棄而不用,當倉卒之間,又可闕乎?或更以法制,拒火而又常服者,是亦弗思也。”(《本草衍義》)②嚴潔:“人生壹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每見虛熱者,補陰之劑,投之半載壹年,未即有效,遂以滋陰為無濟,不若補陽以生陰。且雲怯病內必有蟲,以食其髓,惟硫黃下補命門,兼可殺蟲,因之日服寸匕,以期速效。詎知陽火日盛,陰水益燥,速之使斃,而莫之知也。且果系虛寒,亦應補氣以回陽,乃用此酷烈之藥,而毒之死何哉!”(《得配本草》)

 成分純品主要含硫,並含碲與硒。商品中有雜質。主含單質硫S8,尚含少量鈣、鐵、鋁、鎂和微量硒、碲等元素,常有粘土和有機質混入。人工制品較純。

 藥理升華硫有殺菌(含真菌)、疥蟲作用,其作用是由於與皮膚接觸後變為硫化氫與多硫化物所致。升華硫並有溶解皮膚角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