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維也納古典學派?
維也納學派(德語:Wiener Kreis),也稱奧地利經濟學派或心理學派,是近代資產階級經濟學邊際效用學派中最主要的壹個學派。它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流行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
編輯本段奧地利經濟學派簡介
壹般認為,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形成始於1871年卡爾·門格爾(Carl Menger)《經濟學原理》的發表。當時還是個公務員的門格爾也因此書而成為維也納大學的壹名青年教師。經擔任數年魯道夫(Rudolph)王儲的私人教師和旅伴後,他被任命為維也納大學的教授。兩位更年輕的經濟學家,歐根·馮·龐巴維克(Eugen von Bǒhm-Bawerk)和弗裏德裏克·馮·維塞爾(Friedrich von Wieser)雖非門格爾的學生,卻成為門格爾這本成名之作新觀點的熱情支持者。在19世紀80年代,由於這兩位追隨者和門格爾壹些學生不遺余力寫作,特別是由於門格爾本人發表了壹本有關方法論的著作,門格爾及其追隨者的觀點引起了國際經濟學界的重視。至此,奧地利學派已成為壹個公認的實體。龐巴維克和維塞爾的壹些著作被譯成了英語;1890年《美國政治及社會科學學會年刊》的編輯們壹再要求龐巴維克撰文闡述這壹新學派的思想。
編輯本段維也納學派歷史
維也納學派是發源於20世紀20年代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壹個學術團體。其成員主要包括領袖人物石裏克、魯道夫·卡爾納普、紐拉特、費格爾、漢恩、伯格曼、弗蘭克、韋斯曼、哥德爾,等等。他們多是當時歐洲大陸優秀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他們關註當時自然科學發展成果(如數學基礎論、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並嘗試在此基礎上去探討哲學和科學方法論等問題。
受到19世紀以來德國實證主義傳統影響,加上在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思想啟示下,維也納學派提出了壹系列有別傳統的見解。大致來說,他們的(除哥德爾)中心主張有兩點:壹,拒絕形而上學,認為經驗是知識唯壹可靠來源;二,只有通過運用邏輯分析的方法,才可最終解決傳統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