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癌後拍十年綠皮火車幸運"重生”是怎麽回事?
在多數的30歲以上中國人的記憶中,總有壹段記憶與綠皮火車有關。
49歲的錢海峰,是江蘇無錫某酒店的普通電工,用了近10年的時間,拍攝中國的綠皮火車。他的作品《綠皮火車》曾經獲得攝影大獎。近日,他的故事被制作成了視頻,剛剛發布半小時,就超過了10萬次的點擊量,總點擊次數如今超過了百萬。
“可能是因為有***鳴吧。”錢海峰說,觀眾們也曾這樣坐過火車,去求學、去打工,曾睡在過道上,曾睡在行李上……
他說,每壹個乘坐過綠皮火車的人,都會有壹段屬於他們自己的記憶。
“說起《綠皮火車》給我帶來的影響,說句實話還真沒什麽,還是照樣工作,照樣拍照。如果非要說有什麽變化的話,就是應付媒體的采訪多了些。”錢海峰笑著說。
49歲的錢海峰,是土生土長的江蘇無錫人,說普通話時帶著當地的口音。
2000年,他身患鼻咽癌。2005年,通過積極治療,鼻咽癌沒有復發,錢海峰最終活了下來。
“就像醫生說的那樣,不用去看那些治愈率,對於個體而言,只有兩個結果,壹個是生,壹個是死。”錢海峰說,他很幸運。
開始“獨行”
1987年,錢海峰高中畢業後,就進入無錫大飯店做電工,月薪200元,這在當時是人人羨慕的高收入。在飯店,他可以看到不少英文的紀錄片。
“我拿起照相機獨行,拍火車也好、拍當地民俗也罷,都是去拍攝人,不單是看風景。我現在想想,與看過的那些紀錄片,有些潛移默化的影響。”他說。
2005年,經過5年的治療,他什麽都看開了,攢錢也沒什麽用,萬壹癌癥復發,多少錢也活不下來,不如把這個錢花在愛好上——“去遠方看看”。
因此,他成了壹名獨行的背包客。“獨行並不是孤獨地行走,而是獨自行走,沒有約束,沒有目的地,隨性而為。”
2006年,錢海峰開始了自己的第壹次旅行,前往西藏。“當時我是真的想著去洗滌下心靈,現在想,也就是去了壹趟西藏而已。”他回憶說,當時見到布達拉宮、納木錯、唐古拉山,他還是很激動的。因為這些都是在地理書上的東西,能夠這樣親近地看到,感覺無法言喻。
結果他壹回來之後,就感覺頭暈目眩的。“然後我就以為又完蛋了 。”
做了壹個全身的檢查後,醫生告訴他這是正常反應,休息幾天會好的。但醫生同樣“警告”他:“妳這種有嚴重呼吸道疾病的,是不能去那麽高海拔地區的。妳這是玩命,那個地方不是妳去的地方。”
2007年,他又想去新疆看看,但那邊有的地方海拔有4000多米,為了保險起見,他把高海拔地區的行程也就放到了最後。“那次回來就沒有什麽反應了,於是我決定,我要在中國大地上鋪開自己的足跡。”
壹般情況下,錢海峰的行程比較隨意,但絕不會跟旅行團。“跟了團費用比較高,去壹趟西藏可能要上萬元,我去壹趟可能三四千元就夠了。”
錢海峰說,在能夠搭班車的情況下,他都會搭班車,沒有班車時,就會攔車搭順風車,住宿也選擇最經濟實惠的旅館,沒有旅館就投宿到村民家裏。
綠皮火車
在2008年之前,錢海峰努力獨行在路上,但並沒有將目光集中在綠皮火車上。在他的眼中,“綠皮火車只是承載自己獨行的交通工具。”
直到他看到王福春的作品《火車上的中國人》,他被感動了。“綠皮火車幾乎是我獨行的最主要交通工具,我想自己也可以試試,去拍攝綠皮火車內的小社會。”
於是,錢海峰的第壹幅《綠皮火車》作品在2008年那年拍攝完成了。
在攝影圈,人們評價他的《綠皮火車》時說:“錢海峰這個人很聰明,在高鐵開通的那年開始拍綠皮火車。”2008年8月1日,中國第壹條高鐵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
“其實只不過是湊巧罷了,我當時真沒這麽想過這個時間點。”錢海峰笑著說,當自己覺得“可以拍拍綠皮火車”之後,並沒有特意去拍攝綠皮火車,而是在“去遠方看看”的路上,記錄著自己在車上有趣的畫面。
到2010年,滬寧城際高速鐵路,南京到上海不再有綠皮火車。錢海峰曾經發在論壇的“綠皮火車”圖片,在他同意後,被當地媒體刊登在了紙媒的版面上,“我覺得自己的照片還是有點意義的。”
“當時盡管高鐵時代的步伐在加快,但綠皮火車還是蠻多的。”他說。
到2012年,當他再次打算遠行到貴陽,發現曾經上海南到貴陽的綠皮火車已經停運了,“我當時就覺得,中國大地上該行走的地方也行走得差不多了,而綠皮火車卻很快就要退出歷史舞臺。”此後,他的出行就調整到拍綠皮火車。
真實“小社會”
在網上的評論中,網友對於綠皮火車的“刻板印象”是“臟亂差”“擁擠”。
錢海峰也這麽認為,這才是真實的綠皮火車的場景。“它不是文藝青年所感受的那種綠皮火車,真實的綠皮火車,就是壹個設備簡陋,比較臟亂差的交通工具,但它卻很鮮活、很現實。”
隨著社會的進步,近幾年,錢海峰再去拍春運的時候,發現車廂內明顯比過去好了許多,壹些90後也會把垃圾包好,放到塑料袋裏,或丟到垃圾桶裏。
“但肯定也有很多我們所謂的不文明的場景”。他說,如果火車擁擠的話,車廂內的味道確實比較難聞,盡管他的鼻子不好,但他還是都聞得到的。“擁擠的火車上,壹些女孩子上廁所,都是捂著鼻子上的。這些細節我也都拍到過。”
錢海峰曾拍攝過棉農返鄉的綠皮火車,妳的腳擡起來後,還要叫人家挪挪位置,腳才能放下去。“幾乎所有空間都全部坐滿了人,我也壹樣,直接坐在垃圾堆上。”由於車廂太擁擠,乘客根本沒有辦法走動,也沒有辦法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這是當時的環境造成的。
此外,在綠皮火車上,如果腳壹直不動,就會水腫起來。“我曾經拍過壹張照片,那是2013年,壹趟從成都到上海的綠皮火車。由於春運,原來的硬臥車廂改成了硬座,把最高的壹層改成行李架。那個小夥子就是蜷縮在行李架上,伸不開腿,非常難受,只有到了站之後,他才能把腳伸出窗外蹬蹬腿。”
自己的“影子”
“我其實也只是壹個普通的打工者,我和他們都是壹樣的。”錢海峰說,他始終都是帶著壹種“平視”的心態去拍攝綠皮火車上的人和事,記錄的是別人也是他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如果由過著精致生活的攝影師去拍,估計會拍不出那種感覺。”
長時間站立的話,無論什麽人都會吃不消。他說,白天的話,有些年輕人可能會顧忌面子,不好意思坐在地上。但是,時間久了,年輕人也會坐下,“體力透支的話,妳就不會想到這是不文明的了。”
錢海峰說,在拍攝時,他其實和那些照片中的人有相似的經歷。“妳看到他們躺在桌子底下,躺在座位下面,其實我從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也躺在過道上,躺在座位下面。我也是這樣用杯子吃方便面,吃最便宜的盒飯。”
錢海峰告訴記者,因為酒店有淡季旺季,他經常是在旺季的時候加班,在淡季的時候就出去“遠行”。錢海峰的遠行是隨意的,拍攝也是隨意的。“沒有壹定要拍到什麽,也沒有壹定要去什麽地方。”
正是這種“隨意”,碰巧為之,才讓他捕捉到旅行中比較“美妙”的地方。
照片見證?美麗愛情
近幾年,為了能拍到壹個區段裏最後的壹趟綠皮火車,錢海峰都會和同事換班。
當他知道漠河到沈陽的綠皮火車要退役,他馬上就和同事調好班,去了漠河。“我還拍過從北京到張家口、漢口到威海、深圳到信陽、深圳到溫州的最後壹趟綠皮車,如果不拍的話就沒有。”
錢海峰說,他不會乘坐著高鐵去拍攝。“以我現在的收入,當完全不能支撐我行走時,我就停下了。”他笑著說,可能到了那時候,他會選擇在家裏看看照片,回憶自己在綠皮火車上的故事。
旅途中,錢海峰經常會碰到不期而遇的“故事”。他回憶說,在2014年時,在西安的壹趟綠皮火車上,他身邊有壹個男孩,旁邊還有個女孩。由於男孩在西安上大學,也是“驢友”,兩人聊得蠻好的,就互相留了QQ。後來,錢海峰還給他和旁邊的女孩拍了照片。
兩年後,男孩突然QQ上給他留言,“妳還記得我嗎?我是當時在西安的火車上坐妳旁邊的,當時不是還有個女孩子嗎?現在是我的女朋友了。那個晚上是我和我女朋友第壹次見面,我記得妳拍了照片,還保存著嗎?”
“還在。”然後,錢海峰就把照片發給了男孩。
他說,他也是無意中拍攝了這樣壹個故事。“雖然只是壹張普通合影,但是對他們來講太珍貴了。記錄了他們的初次相識。”他說,等男孩和女孩結婚的時候,他把這張照片放大了送給他們。
“綠皮火車裏也有美妙的故事,就像小說裏壹樣。”錢海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