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民歌的文化遺產
藏族民歌浩如煙海,豐富多彩,東西南北獨具特色,風格各異。藏民族歷史悠久,在他們中間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民間音樂和優美動人的民間舞蹈,“歌必舞”、“舞必歌”是藏族人民自娛的壹種獨特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無論是在勞動之余,節日、聚會之上,豐收之後,只要有壹小塊空地,或草壩上、或園林中、或打麥場上,到處可見男女老少同歌***舞的場面,以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情感,對美好生活的想往,對愛情的追求。
甘肅省夏河縣拉蔔楞鎮上唐乃合村農民達老,從小喜歡唱、跳,模仿力強,領悟力強,嗓音渾厚悠長,語言生動、優美,在前人的基礎上,多年摸索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在藏區深受群眾喜愛,是頗負盛名的藝人之壹。唱腔氣長,出聲長,是後世的唱法所不能比擬的,民歌品種全。主要唱法有齊合勒、焦勒(以懷念親人為唱詞)、坎次兒(贊歌)、針勒(對唱的唱法)。
由於這些民間音樂的歌詞和樂曲歷史上沒有文字傳承,均系民間藝人們心記、口傳、並通過歌唱、伴奏而傳給後輩,所以搜集整理工作是很艱辛的。同時,隨著社會進步和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滲透,年輕壹代不願意接受和學習這些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導致甘南民歌瀕臨失傳的危機。
2014年,《甘南藏族民歌集》面世,該書以文字形式讓藏族民歌得以留存,很多文化工作者60年深入草原深處搜集民謠682首,歷時5年整理面世,結束了當地民歌口口相傳的歷史。
《甘南藏族民歌集》內容有“歌舞之鄉”拉蔔楞的酒曲、格爾(說唱)、情歌等,還有碌曲、瑪曲草原文化的紮聶琴彈唱,以及卓尼的土族民歌和巴浪鼓舞曲調。此外,還有舟曲、叠部兩地的多迪、央賽等舞曲。 從2005年開始,甘南州文化部門行動起來,積極尋找和搜集甘南民歌的資料。
歷來由農牧民群眾自發組織的民間民歌賽歌會,此後由鄉、村等基層政府牽頭舉辦,文化部門對大賽中選拔出的有較高演唱水平、對民歌藝術理解全面的歌手給予壹定的獎勵並選送到州上參加州級、省級的賽事,並逐步完善各類原始資料。甘南全州***搜集整理民歌1054首,其中絕大部分是藏族民歌。還有藏、漢、土、回等民族的戲曲、說唱、小調、舞曲、藏劇唱段、《格薩爾王傳》中各種人物唱腔及勞動歌曲和宗教音樂等。此外還有英雄史詩、白嘎爾、相聲等說唱藝術。編輯錄制有《鍋莊舞曲精選》、《甘南藏族舞曲》、《甘南藏族民歌》、《甘南藏族輕音樂》、《舉杯在香巴拉》等磁帶;整理出版有《藏族民歌選》、《藏族民間歌曲選》、《藏族拉伊選》、《洮州花兒散論》等專集;擁有《甘南地區民間音樂簡介》、《甘南州的民族民間樂器》、《拉蔔楞寺佛殿音樂試析》、《拉蔔楞寺佛殿音樂試探》等壹批重要研究成果。 遺產級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準序號:614
遺產編號:Ⅱ-115
項目名稱:藏族民歌 (甘南藏族民歌)
申報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批準文號:國發〔2008〕19號
批準時間:2008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