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手機還是GPS定位,為什麽不用我們的北鬥系統?
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其中之壹就是北鬥。GPS作為全球最早使用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確實要占據壹定的優勢。北鬥起步晚,算是後來居上吧。即便現在的國產手機絕大多數都支持北鬥導航,但要廣泛使用取而代之GPS也尚需時日。
北鬥發展迅猛,但也有“局限”之處。國際公認的四大導航,美國的GPS、歐盟的“伽利略(Calileo)”、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以及中國的北鬥系統。隨著我國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樣也研發了屬於我們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北鬥起步晚。北鬥星系統上個世紀90年代才開始建設,直到2018年才能全方位的實施全球定位。時間上的“滯後”自然也給GPS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但GPS憑借其成熟的技術並廣泛應用於全球時,自然無法輕易撼動其地位了。軟硬件設施支撐還不夠。確切的,北鬥於2012年投入民用使用,由於沒有軟硬件設施支撐,即便是真正的投入使用了,市場的占用率根本還是跟GPS比不了。
現在的國產智能手機多數集成北鬥和GPS導航模塊,其實這也是北鬥的“過渡”過程。近日亮相的榮耀v30,其所發布的超級導航,其實就是5G+北鬥的解決方案。從已經公布的
0.3~0.5 米的精度來看,這壹領先方案已經有著極高的完成度。確實,手機集成了北鬥和 GPS
導航模塊,能提供精準度更高的定位能力。這大概是相輔相成的結果。未來還可以通過機器算法學習,進壹步實提升定位導航的精度。
當然,憑借國產手機極大的出貨量,可有效為北鬥的後續調試與布局提供了市場數據支持。但同時也要明確的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若想取而代之GPS,廣泛民用北鬥是必須的。而目前而看,仍需更多的時日去鋪墊。我們看到的是北鬥利好的壹大方面。但這還遠不止於此,未來北鬥還被應用於各類生產活動當中。未來的5G時代會真正實現全場景定位,北鬥系統也有望不斷提高精度和廣度從而廣泛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