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高中必備古詩文言文

高中必備古詩文言文

1. 高中生必背古詩文40篇

氓 離騷(節選) 迢迢牽牛得 短歌行(對酒當歌)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山居秋暝 蜀道難 夢遊天姥吟留別 將進酒 兵車行 蜀相 客至 登高 登嶽陽樓 石頭城 琵琶行並序 李憑箜篌引 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 錦瑟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雨霖鈴(寒蟬淒切) 桂枝香(登臨送目) 念奴嬌(大江東去) 鵲橋仙(纖雲弄巧) 聲聲慢(尋尋覓覓)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 永遇樂(千古江山) 揚州慢並序 長亭送別(節選) 逍遙遊(節選) 勸學(節選) 屈原列傳(節選) 陳情表 騰王閣序(節選) 師說 阿房宮賦 六國論 遊褒禪山記 前赤壁賦。

2. 高中必背古詩文文言文有哪些

《論語》十則孔子語錄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壹簞食,壹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

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壹戰。

戰則請從。公與之乘。

戰於長勺。公將鼓之。

劌曰:“未可。齊人三鼓。

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劌曰:“未可。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

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出師表》諸葛亮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壹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壹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失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7《桃花源記》陶淵明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

3. 高中必背語文文言文和古詩

沁園春長沙 采桑子重陽 陳情表 赤壁賦 騰王閣序 過秦論 師說 阿房宮賦 歸去來兮辭 蘭亭集序 蜀道難 將進酒 兵車行 李杜詩五首 齊桓晉文之事 屈原列傳 勸學 鄒忌諷齊王納諫 詩經三首 離騷 孔雀東南飛 漢魏晉詩三首 夢遊天姥吟留別 近體詩六首 詞七首 六國論 遊褒禪山記

李杜詩五首為;峨眉山樂歌 春夜洛成聞笛 客至

旅夜書懷 登嶽陽樓

詩經三首為 靜女 氓 無衣

詞七首 虞美人 雨霖鈴 念奴嬌赤壁懷古 鵲橋仙 聲聲慢 京口北固亭懷古 揚州慢

漢魏晉詩三首 歸田園居 短歌行 迢迢牽牛星

近體詩六首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石頭城 錦瑟 書憤

其它背誦書篇 漁翁 聞樂天左江江州司馬 李平箜篌引 過華清宮 菩薩蠻 浪淘沙 桂枝香金陵懷古 江城子 蘇幕遮 壹剪梅

4. 高中必背古詩詞 文言文

荀子《勸學》

韓愈《師說》

杜牧《阿房宮賦》

蘇軾《前赤壁賦》

《詩經——氓》

屈原《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豈余心之可懲)

李白《蜀道難》

杜甫《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

李商隱《錦瑟》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壹)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王羲之《蘭亭集序》

王勃《滕王閣序》

李密《陳情表》

5. 高中生必背古文有哪些

以下這些是 高中課本上的

鄒忌諷齊王納諫(全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浴乎沂壹段)

勸學 秋水 過秦論 蘭亭集序 歸去來兮辭 師說 阿房宮賦(全文)

諫太宗十思書(十思壹段和前壹段)

六國論

遊褒禪山記(議論的壹段)

項脊軒誌(姍姍可愛壹段)

長亭送別(3小段)

陳情表 赤壁賦 逍遙遊 滕王閣序 (全文)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論述的長段)

報任安書(孫子臏腳壹段)

屈原列傳(屈原即黜 壹段,漁父壹段,還有壹段忘了)

初中

陋室銘………………………………………… 劉禹錫

愛蓮說………………………………………… 周敦頤

桃花源記…………………………………………陶源明 (全文)

五柳先生傳 三峽 小石潭記 與朱元思書 始得西山宴遊記 醉翁亭記(了解)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魚我所欲也

嶽陽樓記…………………………………………範仲淹 (全文)

出師表…………………………………………諸葛亮

6. 高中生必備古詩文50篇

《論語》六則

魚我所欲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曹魁論戰

鄒忌諷齊王納諫

出師表

桃花源記

三峽

陋室銘

小石潭記

嶽陽樓記

醉翁亭記

愛蓮說

記承天寺夜遊

送東陽馬生序

關雎

蒹葭

觀滄海

飲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次北固山下

使至塞上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行路難

望嶽

春望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觀刈麥

錢塘湖春行

雁門太守行

赤壁

泊秦淮

夜雨寄北

無題

相見歡

漁家傲

浣溪沙

登飛來峰

江城子密州出獵

水調歌頭

遊山西村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過零丁洋

天凈沙秋思

山坡羊潼關懷古

己亥雜詩

7. 高中必備古詩文

文言文{18篇}

1.《論語》六則

《論語》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3.魚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遙遊

《莊子》

5.勸學

《荀子》

6.曹劌論戰

《左傳》

7.出師表

諸葛亮

8.桃花源記

陶淵明

9.三峽

酈道元

10.師說

韓愈

11.陋室銘

劉禹錫

12.阿房宮賦

杜牧

13.嶽陽樓記

範仲淹

14.醉翁亭記

歐陽修

15.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16.赤壁賦

蘇軾

17.愛蓮說

周敦頤

18.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詩詞曲{42篇}

1.關雎

《詩經》

2.蒹葭

《詩經》

3.氓

《詩經》

4.離騷

屈原

5.觀滄海

曹操

6.飲酒(結廬在人境)

陶淵明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次北固山下

王灣

9.使至塞上

王維

10.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11.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

李白

12.蜀道難

李白

13.望嶽

杜甫

14.春望

杜甫

15.登高

杜甫

16.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18.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19.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20.觀刈麥

白居易

21.琵琶行

白居易

22.雁門太守行

李賀

23.赤壁

杜牧

24.泊秦淮

杜牧

25.夜雨寄北

李商隱

26.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27.錦瑟

李商隱

28.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李煜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30.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範仲淹

31.浣溪沙(壹曲新詞酒壹杯)

晏殊

32.登飛來峰

王安石

33.江城子·密洲出獵

蘇軾

3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35.念奴嬌(大江東去)

蘇軾

36.遊山西村

陸遊

37.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

辛棄疾

38.永遇樂(千古江山)

辛棄疾

39.過零丁洋

文天祥

40.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41.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42.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 龔自珍

8. 高中生必備古詩文

1.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2.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3.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4.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5.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6.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7.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8. 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莊公十年》9.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壹》10.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戰國策·趙策壹》11.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戰國策·燕策三》12.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謀攻》13.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14.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15.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第七十四章》16.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易經·系辭上》1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乾卦》1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19.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衛靈公》20.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21.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下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以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22.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23.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24.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2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2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生主》27.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2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29.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3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醜下》31. 行,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32.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33.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告子下》3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35. 故不積跬步,無以成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36. 千裏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3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38.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39. 臨淵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淮南子·說林訓》40.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41.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幫能就其深。

李斯《諫逐客書》42. 壹夫作難而七廟隳(huī),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過秦論》43. 智者千慮,必有壹失;愚者千慮,必有壹得。

《史記·維陰侯列傳》44.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45.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史記·留侯世家》46.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47.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史記·項羽本紀》48. 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49.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司馬遷《報任安書》50. 百聞不如壹見。班固《漢書·趙充國傳》51.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52.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範曄《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53.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54.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55.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56.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諸葛亮《出師表》57. 鞠躬盡瘁,死而後矣。諸葛亮《後出師表》58.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誌遠。

諸葛亮《誡子書》59.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60.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陳壽《三國誌·吳書·先主傳》61.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陳壽《三國誌·吳書·呂蒙傳》62. 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63.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陶淵明《飲酒》64.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兮辭》65. 盛年不重來,壹日難再晨。

陶淵明《雜詩》66.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67.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吳均《與朱元思書》68.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宋書·元景安傳》69.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枚乘《上書諫吳王》7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71.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72.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73.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