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鍍鉻棒的電鍍廢水是如何產生的?
鍍鉻棒鍍鉻又稱“鍍硬鉻或耐磨鉻”。鍍鉻層具有很高的硬度,根據鍍液成分和工藝條件不同,其硬度可在很大範圍(HV400MPa~1200MPa)內變化。鍍鉻層有較好的耐熱性,在500℃以下加熱,其光澤性、硬度均無明顯變化。鍍鉻層的摩擦系數小,特別是幹摩擦系數,在所有的金屬中是最低的。所以鍍鉻層具有很好的耐磨性。鉻鍍層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在堿、硫化物、硝酸和大多數有機酸中均不發生作用。在可見光範圍內,鉻的反射能力約為65%,介於銀(88%)和鎳(55%)之間,且因鉻不變色,使用時能長久保持其反射能力而優於銀和鎳。由於鍍鉻層具有上述優良的性能,可大大延長工件使用壽命。因此,鍍鉻棒鍍鉻工序壹直被廣泛應用至今。電鍍廢水的產生主要分為電鍍前的前處理漂洗廢水和電鍍後的鍍後清洗廢水兩大類。對鍍鉻棒鍍鉻而言,前處理漂洗廢水的主要汙染物是pH、COD和石油類,無重金屬汙染;鍍後清洗廢水的主要汙染物是Cr6+和Cr3+,是造成重金屬汙染的主要因素。目前國內含鉻廢水基本是采用末端化學處理法,雖然可達標排放,但無法從源頭減少電鍍料液的用量和廢水的排放量。本次研究的總體思路是將電鍍後工件的“盆浴”改成“淋浴”,通過對工件采用“氣霧噴淋”後,用水量僅為原先的5%~8%。同時,由於洗下來的廢液中電鍍液元素較高,采用大氣蒸發濃縮裝置,使含鉻漂洗水濃縮後全部直接回用至電鍍槽,從而實現含鉻清洗水零排放,有效地避免了環境汙染風險。除此之外,與傳統化學法相比最大的區別還在於不形成含鉻汙泥和殘渣,避免了此類物質對環境和人類的危害。含鉻廢水零排放是壹項系統工作,涉及設備、工藝、管理等方方面面,需要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筆者根據近幾年的鍍鉻生產技術改造和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實踐,結合國內電鍍行業技術管理水平現狀,試圖對鍍鉻棒鍍鉻中含鉻廢水零排放的清潔生產措施進行壹些研究和分析,通過系統實施汙染預防的環境策略,力求改善鍍鉻棒鍍鉻中尚普遍存在的粗放型加工方式,實現“節能、降耗、減汙、增效”的預期目標。
1、鍍鉻棒鍍鉻生產中含鉻廢水零排放的可行性分析,電鍍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加工業,廣泛地分布在各行業中,經統計33.8%的電鍍企業分布在機械制造業、20.2%分布在輕工業、5%~10%分布在電子業,其余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及儀器儀表業。鍍鉻在電鍍工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電鍍單金屬中較為特殊的鍍層。鍍鉻層是帶有微藍的銀白色,具有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對鋼鐵基體來說,鍍鉻層屬於陰極鍍層。由於金屬鉻有很強的鈍化能力,在空氣中很容易生成壹層很薄的致密氧化膜,所以鍍鉻層有較好的耐蝕性,並顯示了貴金屬的特點。鍍鉻的用途可分為裝飾性鍍鉻和鍍硬鉻兩大類。前者往住需要中間鍍層打底,鍍層薄,能使鍍層成為藍白色,外表美觀,起到裝飾作用,因而命名為裝飾性鍍鉻。後者鍍層較厚,具有較高的硬度,因其有良好的耐熱、耐磨和抗腐蝕性,常用來做耐磨鍍層和修復鍍層,稱為鍍硬鉻,被廣泛應用於工程機械、礦用機械、汽車減震器、自卸車舉升油缸以及液壓工具等諸多領域。本次研究主要針對鍍鉻棒鍍鉻,屬鍍硬鉻(也稱“耐磨鉻”)。
2、改進過程控制:將人工操作改造為自動(或半自動)生產線,能有效減少廢水的跑、冒、滴、漏現象,避免人工操作引起的回收工序停留時間不足、人工沖洗導致用水浪費等不規範操作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