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阿膠之鄉在哪裏?
平陰縣東阿鎮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阿膠之鄉,並與茅臺鎮、景德鎮壹道成為受國家原產地保護的中國三大傳統特產名鎮
阿膠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藥“三寶”,因產老東阿縣(今平陰縣東阿鎮)而得名。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將其列列為“上品”《本草綱目》稱之為“聖藥”,為中華民族醫藥寶庫中壹顆璀璨的明珠。
《中國藥學大辭典》對古東阿鎮壹帶熬制阿膠的要素作了明確的論述:“每年春季,擇純黑無病健驢,飼以獅耳山之草,飲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殺取皮,浸狼溪河內四五日,刮毛滌垢,再浸漂數日,取阿井水,用桑柴火熬三晝夜,去滓濾清,再用銀鍋金鏟,加參芪歸芎橘桂甘草等藥汁,熬至成膠,其色光潔,味甘鹹,氣清香,此即真阿膠也。
阿膠因始產古東阿(今平陰縣東阿鎮)而得名,生產史已有2500多年。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將阿膠列為上品,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載阿膠,本經上品,出東阿,故名阿膠。據歷史記載,李時珍生於1518年,死於1593年。東阿鎮作為東阿縣城的時間為1375至1948年。由此可見,李時珍時代的東阿既是指以東阿鎮為縣城的東阿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