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蕙是誰?
不久前,韓小蕙獲得了第六屆韜奮新聞獎,這是她獲得了眾多文學獎項後,新聞界又給予她的肯定和崇高榮譽,她是當之無愧的!
(壹) 新中國第壹個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講演者
美國國會圖書館是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那裏是書籍的寶庫,是知識的聖殿,集中了無數人類的智慧的精華,她不僅是美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各國知識界文化人向往的地方。不要說在那發表演講,即便是瀏覽壹番、壹睹她的豐采,也是壹種難得的享受。
中美兩國已經建交多年,文化交流也越來越廣泛和頻繁,但在 2003年9月20日之前,還沒有壹個中國人站上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講壇。臺灣被聯合國逐出後,在政治上難與大陸抗衡,就極力打出“文化牌”,多次妄圖擠進該館,但他們壹次次碰壁,壹次次空嘆。
2003年9月20日,中國人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發表演講的“空白”被壹位女性打破了——她就是作家和記者韓小蕙。
這壹天,由韓小蕙主編的《美國新生活方式叢書》經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後,被邀請進入美國國會圖書館舉行首發式。這是中國大陸、中國港澳臺、美歐以及全世界的漢字出版物首次進入該館舉行的活動,實現了華人零的突破。作為中國新聞出版界第壹人,韓小蕙向聽眾發表了題為《且聽他們的慷慨悲歌》的演講。演講獲得極大成功。在20分鐘的時間裏,在那金碧輝煌的大廳,回蕩著韓小蕙舒緩而有節奏感的聲音,傳遞著親切而富有激情的語句,她借助文學的感染力,從世界大家庭講到中美關系,從華人登陸美國150年的奮鬥史,講到中國的迅速發展,從個人、家庭的生活,講到中美兩國人民的交流與互動,聲情並茂,娓娓道來。當最後壹句“謝謝大家!”剛壹結束,全場立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聽眾們原以為來自中國大陸的編輯只會講官話、套話,只會講毫無個人色彩的“外交辭令”,沒想到通篇演講如此文學而個性化,具有如此打動人心的力量,這令他們驚奇和感動!
演講壹結束,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李化偉博士就走上講臺,激動地說:“我現在知道誰是老師了!”中國大使館公使街參贊劉川生說:“講演實在是太好了!感謝妳為中國大陸爭了光!我們多年跟臺灣當局鬥爭,他們在政治上鬥不過我們,就老是打文化牌,也拼命想往這裏擠。現在,我們終於戰勝了他們。”
回國後,韓小蕙《且聽他們的慷慨悲歌》講演詞在《光明日報》發表後,迅速被《美文》、《散文選刊》以及美國華人愛國刊物《彼岸》等多家報刊轉載,被中國散文學會向會員推薦,還被選入《2003年中國散文精選》壹書,在新聞界和文學界產生極大反響,認為這是壹篇愛國主義的宣言,同時又視角獨特,富有文采,具有打動人心的美學魅力,既能讓美國讀者接受,又不失我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立場。
(二) “文薈”聚集起當代中國最優秀的學人
“文薈”是光明日報的文學副刊,1991年創辦,後來取代了該報創辦於上世紀50年代的“東風”副刊。多年來壹直由韓小蕙擔任主編。其間,人手不夠時,就她壹個人幹,既是主編,也是編輯。在全國數不清的大小報紙中,欄目繁多,內容眼花繚亂,但隨著市場化的推進,越來越難有文學副刊的立足之地,文學越來越被冷落在壹邊。在屈指可數的幾家文學副刊中,“文薈”是迄今仍然最活躍、最“文學”的副刊之壹,早己成為作家、學者和仍然熱愛文學的人們喜愛的版面,是他們展示新作、壹吐心聲的陣地,是他們須臾難離的精神家園。
為了做壹個稱職的副刊編輯,不辱光明日報的地位和影響,韓小蕙真是殫精竭慮甚至可說是在玩命。副刊發表的文體以散文為主,韓小蕙過去鐘情小說創作,並且已經取得壹定成果,她是很想在這方面有所發展,但為了適應版面需要,取得與作家們對話的地位與資格,為了約到和編發壹流的作品,她放棄了個人的小說創作,開始寫起散文。這是她的初衷,孰料,日後卻成就了壹位卓有成就的散文家。要有稿件就要有“資源”,韓小蕙從“壹無所有”做起,她采訪了北京乃至全國上千位知名作家學者,並熟讀他們的作品,逐步使自己成了壹部活的“當代作家詞典”。韓小蕙對待每壹篇稿件都像對自己的文章壹樣字斟句酌,直至達到最滿意的程度。著名隨筆大家谷林先生曾有壹篇《亂翻書》,韓小蕙給改成了《閑翻書》,壹“亂”壹“閑”,浮躁之氣頓清,作者大喜,專門致信感謝,稱她為“壹字師”。韓小蕙還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想方設法擴大散文作者隊伍。著名作家李國文原來只寫小說,韓小蕙拉他寫了第壹篇散文《賣書記》,竟使他放棄小說轉向散文,成為今日的隨筆大家。為此李國文先生戲說“是韓小蕙教我的散文”,“我是被韓小蕙培養的散文新星”。
韓小蕙利用“文薈”這塊陣地,創意、設計了壹系列活動,都取得了驕人成績。除行業報紙外,她在全國大報副刊最早推出“人類與自然”環保欄目。她曾發起“永久的悔”無獎征文活動,發動全國的學者巨擘們拿起這把觸及靈魂的鑰匙,打開了久鎖的心扉。韓小蕙至今記得,她給季羨林先生的約稿信寄出3天以後就接到了厚厚的四千多字的稿件,題目就叫“賦得永久的悔”。面對當時就已是八十幾歲老人壹天之內寫下的寶貴文字,韓小蕙感動不已;季先生隨稿件信箋“出到人心裏去了” 的誇贊,更給了她極大鼓舞。後來季羨林先生出版的壹本散文集,就用了這文章題目作為書名。
從此,季老與韓小蕙建立了不可動搖的信任與友誼。老人是全國各家媒體都在追蹤的大師,他的稿件實在是難得。但只要是韓小蕙約稿,季羨林先生總是會給她寫。多少年來,不少人難以理解韓小蕙有什麽“魔力”——能隨心所欲地“指揮”大師和名家寫稿,能想要誰的稿有誰的稿,想什麽時候要就什麽時候要?他們哪裏知道,韓小蕙背後付出了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這種“回報”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她所做的壹切感動了“上帝”!
原新聞出版署署長宋木文同誌曾在壹次工作會上說:“我不知道光明日報的韓小蕙是男同誌還是女同誌?建議大家去看看她辦的副刊,研究壹下她的經驗。”
而韓小蕙自己總結說:“我把當編輯看成是修築金字塔 ——基座是人生,需要用吃苦耐勞、敬業獻身的磚石結結實實地壘砌,此以人品取勝;中腰是文學,需要借助繆斯女神邀八方神聖***同打制,此以情商取勝;塔頂是哲學,需要修煉大智慧才能到達淩絕之頂,此以天分取勝。成功的編輯=7分實幹+2分才能+1分天分”。
韓小蕙的總結是真誠的,正是這壹切,季羨林、張中行、金克木、臧克家、周汝昌、馮亦代、葉君健、馮至、荒煤、吳冠中、李國文、王蒙、邵燕祥、陸文夫、林斤瀾、汪曾祺、葉楠、從維熙、賈平凹、韓少功、張抗抗、唐敏、劉心武、張潔、陳祖芬……這些響當當的名字,才團結在她的周圍,成為她的鐵桿支持者,為“文薈”增色,為“文薈”壯威,由此形成了“文薈”在全國報紙副刊中的地位!
(三) 用“心”寫作,在新聞和文學中馳騁
韓小蕙是個盡心竭力的好編輯,但她內心深處是期望當個社會時政記者,以更好地實現她的人生目標:“我要求自己在文章中,力求跳出小我,獲得壹個大我的人類意識,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壹己的傾吐表達出人類***同的情感與思考。在歷史的長河中,個人只是微塵壹粒,毫不足道,他的價值在於:哪怕只擁有壹點螢光,也盡可能地去照亮別人!”
韓小蕙畢竟是文化記者,她的目光更多地關註文壇,壹再寫出引領文壇局勢的重頭新聞。1990年,當紀實文學方興未艾,“地攤文學”如火如荼,她就從種種現象中觀察到散文潮正在悄悄湧動,最早發現了散文創作升溫的態勢,寫出長篇綜述《太陽對著散文微笑》,向世人預言“90年代將是散文的年代”,該文為文學界、出版界傳遞了信息,直接推動了全國散文創作和出版熱潮。以後每年壹篇,韓小蕙對散文創作進行理論性述評,以新聞與文學相結合的獨特寫法論述她的發現,逐漸成為散文界的風向標。上個世紀末,她發表了長篇理論力作《中國散文的八個問題》,再次震動文壇,最終榮獲首屆冰心散文理論獎。韓小蕙的散文研究和報道被寫入多部中國當代文學史,這在新聞人中是十分罕見的。
韓小蕙始終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密切關註著文化環境,以犀利的筆鋒滌蕩著汙濁。針對文學的低俗化,她最早寫出《女性隱私文學悄然湧動》和《文學呼喚崇高》;針對壹些作家嚴重脫離社會生活,她頂住壓力,屢次大聲疾呼現實主義創作回歸;針對全國紛紛削減文學副刊,她及時詰問《文學副刊緣何日漸清瘦》,此文受到中宣部重視,後委托新華社召開行業會議專題研討。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韓小蕙在幹好編輯、記者工作之余,開始了至今已持續20年的散文創作。她將對人生的體驗,心靈的感悟,命運的思考,歷史的審視,社會的批判,都統統化作了散文語言,凝聚在壹篇篇散文中,她的《悠悠心會》、《有話對妳說》、《我的大院,我昔日的夢》、《問書》、《在兵馬俑前的沈思》、《蘇州街涅盤 》、《蒲甘落日》、《鉆石並不恒久》……壹篇篇有影響、被讀者所喜愛的散文相繼問世,不少作品被收入各種選刊、年度選本和各種散文選本,散文辭典,成為當代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韓小蕙的散文成就得到了文學界的尊重,她的文學地位也得到公認。“當代中國女性文學獎”壹***只評了包括張潔、鐵凝在內的30人,只有3位散文家獲獎,韓小蕙是其中之壹。“冰心散文理論獎”8名獲獎者中7人是男性、大學教授、評論家,韓小蕙又是僅有的1名女性散文家。多部《中國當代散文史》為她開辟了專門章節,給以很高評價。臧克家、季羨林、張中行、王蒙、張潔、賈平凹,張頤武等學者、作家都以不同的方式給韓小蕙以很高的評價和贊譽。
如今,韓小蕙已出版了45部文學書籍,基本都是散文集,她是中國作家協會資格審查專家組成員,中國作家協會長年特聘《中國散文年度選》主編,還有其他社會職務。
韓小蕙始終保持著樸素健康開朗的心境,面對榮譽、地位、利益和各種誘惑,她看得淡如風影。她惟壹看重的是手中的筆,透過那筆鋒,流出的是她的責任,她的良知,她的道義,她的智慧,她揮灑自如地舞動著新聞和文學雙刃劍,呼喚著真善美,鞭撻著假惡醜。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人心如何幻化,潮起潮落時,站在潮頭有永遠直面人生的韓小蕙!
(四) 柔弱的外表包裹著壹顆堅強的靈魂
這些年來,韓小蕙壹面是在新聞和文學領域縱橫馳騁,壹面是她的人生走過了壹段艱難的旅程,經受過精神的、肉體的煎熬。對於壹位感情十分豐富敏感的知識女性而言,這就更為殘酷!
韓小蕙曾有過壹次失敗的婚姻。由於精神的高下、思想的距離、追求的差異,不能不產生裂痕,在難以修補的情況下,她不得已選擇分手。十幾年前,壹處房子對壹個人是多麽重要!“福利分房”時代,縱使妳腰纏萬貫,如果“單位”無房,也難覓棲身之地。但韓小蕙把房子留給了前夫。她領著幼女在深冬的寒風中擠進了父母家!這種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尤其是年輕媽媽還帶著壹個女兒!這需要怎樣的大度,怎樣的犧牲,怎樣的堅強才能做到!每次我讀韓小蕙當年寫下的《無家可歸》,都為她當年的處境而心酸,也會對她心懷的寬廣而敬佩: “我拉著女兒的小手,在大街上流浪……我惟壹的要求就是壹套房子……女兒張開小手,摟住我的脖子,乖乖地靠在她的‘家’上,有我在,她就感到安全,感到溫暖,感到甜蜜,感到幸福。我就是她的房子,可以為她遮風擋雨,可以為她除去病災,可以為她趕走黑暗的壓迫和壞人的欺辱,可以為她創造壹個人文意義上最溫馨的家,可我們的家在哪呢?還有比房子更重要的精神家園!”
這就是韓小蕙!這些年,她獨自把女兒培養成人,當年隨媽媽“流浪”的小女,如今在英國著名學府深造。面對女兒今天的“輝煌”,壹個曾經“無家可歸”的單身女人,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啊!
2000年夏,壹場大病突然降臨到韓小蕙頭上,這不啻晴天霹靂!她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壹時全被打亂。但她很快鎮定下來,冷靜梳理自己的思緒,以樂觀的態度面對這場災難,積極配合治療,很快邁過了鬼門關。她僅僅休息了半年,就回到了工作崗位,依如過去,壹是壹,二是二,壹點不馬虎,從沒產生過很多人大病後的“頓悟”。但她畢竟是患過大病的人,在身體還沒有完全復元的情況下就上班,壹次竟因勞累過度昏倒在辦公室,她爬起後,面對大家的關切,依然是“沒事,沒事” 。
2003年“非典”時期,她又壹次面臨生死的考驗。中醫、西醫都給她開了3個月的假條,警告她不可出門:“妳是免疫力低下者,白血球又偏低,要是感染上必死無疑!”可是當她聽說年輕編輯不來了,副刊面臨停刊的命運時,就冒著“死了就死了”的決心,戴著口罩,騎自行車上班,壹個人做兩個人的工作。還千方百計組織抗非典的壹線報告文學和詩歌,壹如既往地美化版面,使主管副刊的副總編輯大受感動,特意在大樣上批示:“這不是湊合的版面,版式也是精心設計的”。
回望韓小蕙走過的道路,每壹步都是堅實和令人感動的,文壇因為有了她,多了壹份絢爛的色彩,多了壹份驕傲的資本,多了壹份人生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