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有什麽作用?是什麽樣子的?
沙參的功效與作用 南沙參 Nanshashen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或沙參A. Stricta Miq. 的根。主產於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趁鮮刮去粗皮洗後幹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 別名知母 藥性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養陰清肺,清胃生津,補氣,化痰。 應用 1.肺陰虛證。本品甘潤而微寒,能補肺陰、潤肺燥,兼能清肺熱。亦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幹咳痰少、咳血或咽幹音啞等癥。其潤肺清肺之力均略遜於北沙參。但對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因兼有壹定的祛痰的作用,可促進排痰;對氣陰兩傷者,還略能補脾肺之氣,可氣陰兩補。常與北沙參、麥冬、杏仁等潤肺清肺及對癥之品配伍。 2.胃陰虛證。本品又能養胃陰,生津止渴,並清胃熱。適用於胃陰虛有熱之口燥咽幹、大便秘結、舌紅少津及饑不欲食、嘔吐等證。本品養胃陰、清胃熱之力亦不及北沙參。但本品兼能補益脾氣,對於胃陰脾氣俱虛之證,有氣陰雙補之效,對熱病後期,氣陰兩虛兩余熱未清不受溫補者,尤為適宜。多與玉竹、麥冬、生地等養胃陰、清胃熱之品配伍,如益胃湯(《溫病條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註意反藜蘆。 鑒別用藥北沙參與南沙參來源於兩種不同的植物,因二者功用相似,均以養陰清肺、益胃生津(或補肺胃之陰,清肺胃之熱)為主要功效。但北沙參清養肺胃作用稍強,肺胃陰虛有熱之證較為多用。而南沙參尚兼益氣及祛痰作用,較宜於氣陰兩傷及燥痰咳嗽者。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輪葉沙參含三萜類皂苷、黃酮類化合物、多種萜類和烴類混合物、蒲公英萜酮、β-谷甾醇、胡蘿蔔苷、飽和脂肪酸、沙參酸甲酯和沙參醇。沙參中含呋喃香豆精類。 2.藥理作用:杏葉沙參可提高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且可抑制體液免疫,具有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輪葉沙參有祛痰作用,其祛痰作用較紫菀差;1%沙參浸劑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明顯強心作用;體外試驗,沙參水浸劑(1:2)有抗真菌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道,以本品配伍麥冬、金銀花等藥,制成蜜丸,空腹時含化、緩咽,1日3~5次,治療食管炎12例,治愈8例,好轉3例,無效1例(福建中醫藥,1982,4:28)。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補中,益肺氣。” 2.《本草綱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3.《飲片新參》:“清肺養陰,治虛勞咳嗆痰血”。 配伍效用: 南沙參配伍北沙參 二者均有養陰清熱之功, 但南沙參體輕質松, 味苦性寒, 長於清熱祛痰止咳;北沙參體重質堅, 味甘性涼, 功擅潤肺益胃生津.二者合用, 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益胃生津之功效, 用於治療肺熱陰傷之燥咳、少痰、咯血;或熱病傷津、胃陰不足之咽幹、舌燥、口渴等癥. 沙參配伍黨參 沙參甘涼以補肺胃之陰;黨參甘溫, 以補肺胃之氣.二者合用, 有補氣養陰之功效, 用於治療肺胃氣陰兩虛所致諸癥. 沙參配伍麥冬 二者皆味甘性寒, 均有滋陰清熱之功.但沙參體輕質松, 多入上焦, 清肺熱、養肺陰;麥冬甘寒柔潤, 善入中焦, 清胃熱、益胃陰.相須為用, 其功效更著, 用於治療肺胃燥熱之幹咳少痰、口渴咽幹等癥. 沙參配伍石斛 二者均有滋陰養胃生津之功效.相伍為用, 其效更著, 用於治療熱病之後、胃津不足之口幹舌燥、食少幹嘔等癥. 沙參配伍浙貝母 沙參潤燥止咳;浙貝母清熱化痰.二者合用, 有清熱、潤燥、化痰之功效, 用於治療咳嗽、痰稠咳吐不爽、舌紅而幹證屬肺燥者. 註意事項 宜忌:風寒作嗽及肺胃虛寒者忌服.反藜蘆. 醫家論藥 `肺主氣, 故肺家之藥, 氣勝者為多.但氣勝之品必偏於燥, 而能滋肺者, 又膩滯而不清虛.惟沙參為肺家氣分中理血之藥, 色白體輕, 疏通而不燥, 潤澤而不滯, 血阻於肺者, 非此不能清也.'(《本草經百種錄》) `人參甘苦溫, 其體重實, 專補脾胃元氣, 因而益肺與腎, 故內傷元氣者宜之.沙參甘淡而寒, 其體輕虛, 專補肺氣, 因而益脾與腎, 故金受火克者宜之.壹補陽而生陰, 壹補陰而制陽, 不可不辨之也.'(《本草綱目》) `沙參清肺, 肺氣肅則下行自順, 氣化鹹借以承宣, 故清肺藥皆通小水.喻氏謂有肺者有溺, 無肺者無溺, 可以勘破機關.'(《重慶堂隨筆》) `沙參有南、北兩種, 北沙參質堅性寒, 南沙參體虛力微.'(《本草求真》) 附註:根據文獻記載, 古代沙參並無南、北之分, 據對其形態的描述及功用推測可知, 古代文獻中之沙參應為今之南沙參.因此, 古代文獻資料處方中所用沙參壹名, 多系指南沙參.至清代張石頑《本經逢原》始言沙參`有南、北兩種'.《本草綱目拾遺》論述南沙參時提到`南沙參功同於北沙參而力稍遜'.嗣後沙參方有南、北之分.現今之處方名`沙參', 則大多指北沙參. 北沙參在我國北方地區均有出產, 其中產於山東即墨縣丁字港海南的半島上的栽培品, 加工細致, 品質較優, 稱海南參;產於遼寧者, 稱遼沙參.北沙參藥材呈條狀、細長、色白如銀而質堅, 亦稱北條參、條沙參、細條參、銀條參.有醫家習用真北沙參壹名, 只為強調正品入藥而已.北沙參體重質堅, 性味甘涼而膩, 偏擅於清肺養陰、益胃生津, 宜用於陰虛火旺、咳嗽少痰、骨蒸勞熱、口苦煩渴或病後陰耗津虧之口燥咽幹者, 常配伍麥冬、玉竹等養陰之品同用.此外, 臨床應用王氏清暑益氣湯時, 可用本品代西洋參入藥.因本品性質柔膩, 有外證者壹般不宜用. 南沙參形較粗大, 體輕質松, 根心空似絲瓜絡, 故亦有大沙參、空沙參之名, 少數地區(如四川)又稱其為泡參.南沙參微苦, 性涼, 入肺經, 功專清肺祛痰、養陰潤肺, 可用於肺虛有熱之咳喘, 常與川貝、麥冬等清肺止咳藥同用.對肺陰不足而兼有外感者也可應用, 如桑杏湯中每多選用南沙參配伍, 以治療外感溫燥、肺陰受灼所致的頭痛身熱、口渴咽燥、幹咳無痰之證. 北沙參功效 養陰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熱燥咳,虛癆久咳,陰傷咽幹、口渴 ①《本草從新》:"專補肺陰,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②《飲片新參》:"養肺胃陰,治勞咳痰血。" ③《東北藥植誌》:"治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膨脹不全,肺膿瘍等。" ④《中藥誌》:"養肺陰,清肺熱,祛痰止咳。治虛勞發熱,陰傷燥咳,口渴咽幹。" 沙參的功效與作用 字體[大中小] 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 主治:1.肺陰虛證。本品甘潤而偏於苦寒,能補肺陰,兼能清肺熱,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幹咳少痰、咳血或咽幹音啞等證。常與相似的養陰、潤肺、清肺及止咳、平喘、利咽之麥冬、南沙參、杏仁、桑葉、玄參等藥同用。 2.胃陰虛證。本品能補胃陰,而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熱。適用於胃陰虛有熱之口幹多飲、饑不欲食、大便幹結、舌苔光剝或舌紅少津及胃痛、胃脹、幹嘔等證。常與石斛、玉竹、烏梅等養陰生津之品同用。胃陰脾氣俱虛者,宜與山藥、太子參、黃精等養陰、益氣健脾之品同用。 性味:苦、微寒、無毒。 歸經:歸肺、胃經。 別名:南沙參,北沙參(功效比南沙參好)。 用量:9~30克 慎忌:反藜蘆(會增強藜蘆的毒效)。虛寒證忌用。 名稱考證海沙參,遼沙參,條沙參,真北沙參,萊陽沙參,萊陽參,銀條參,遼條參,北條參,野香菜根,細條參,珊瑚菜根,濱防風,輪葉沙參,杏葉沙參,闊葉沙參,鈴兒草,四葉沙參,挺杖沙參,長白沙參 釋名 亦名白參、知母、羊乳、羊婆奶、鈴兒草、虎須、苦心。 根主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結熱邪氣頭疼,皮間邪熱,安五臟。久服利人。主頭眩痛,益氣,長肌肉。去皮膚浮風,治常欲眠,養肝氣,宣五臟風氣。補虛,止驚煩益心肺,排膿,消腫毒。清肺火主咳肺痿。 發明:時珍說:人參甘、溫,其體重實,專補脾胃元氣,因而益肺、腎,適宜內傷元氣者。沙參甘淡而寒,其體輕虛,專補肺氣,因而益脾、腎,故適宜金能受火克者。壹個補陽而生陰,壹個補陽而制陽,不可不區分。 主治 1、肺熱咳嗽。用沙參半兩,水煎服。 2、突然發疝(小腹及陰中絞痛,自法出,幾欲死)。用沙參研細,每服 壹茶匙,酒送下。 3、婦女白帶。用沙參研細,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沙參分為北沙參南沙參兩種 壹、北沙參:(補益藥:補陰藥) 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 養陰潤肺,益胃生津。 應用: 1、用於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幹咳痰少,咽喉幹燥等。可單用。復方中常與麥冬、天花粉等配伍,如沙參麥冬湯。 2、用於熱傷胃陰或陰虛津虧所致的口幹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幹結等。常與麥冬、玉竹等益胃生津藥同用。 [用量、使用註意、禁忌] 9—30克。 二、南沙參:(補益藥:補陰藥) 性味、功用與北沙參相似,但效力較北沙參弱。此外,略有祛痰、補氣作用。 用於肺燥咳嗽及溫熱病後氣液不足較為適宜。 用量、使用註意等,與北沙參相同。 各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