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有關酸雨的問題

有關酸雨的問題

被大氣中存在的酸性氣體汙染,pH值小於5.65的降水叫酸雨。酸雨主要是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我國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我國壹些地區已經成為酸雨多發區,酸雨汙染的範圍和程度已經引起人們的密切關註。什麽是酸? 純水是中性的,沒有味道;檸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較大,它們都是弱酸;小蘇打水有略澀的堿性,而苛性鈉水就澀澀的,堿味較大,苛性鈉是堿,小蘇打雖顯堿性但屬於鹽類。科學家發現酸味大小與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有關;而堿味與水溶液中羥基離子濃度有關;然後建立了壹個指標:氫離子濃度對數的負值,叫pH值。於是,純水(蒸餾水)的pH值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堿性越大,pH值越高。(PH值壹般為0-14之間)未被汙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於7;當它為大氣中二氧化碳飽和時,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結合為碳酸),pH值為5.65。pH值小於5.65的雨叫酸雨;pH值小於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彌漫的霧,pH值小於5.65時叫酸霧。

檢驗水的酸堿度壹般可以用幾個工具:石蕊試液\酚酞試液\PH試紙(精確率高,能檢驗PH值)\PH計(能測出更精確的PH值)。

什麽是酸雨率?

壹年之內可降若幹次雨, 有的是酸雨, 有的不是酸雨, 因此壹般稱某地區的酸雨率為該地區酸雨次數除以降雨的總次數。其最低值為0%; 最高值為100%。如果有降雪, 當以降雨視之。

有時, 壹個降雨過程可能持續幾天, 所以酸雨率應以壹個降水全過程為單位, 即酸雨率為壹年出現酸雨的降水過程次數除以全年降水過程的總次數。

除了年均降水pH值之外, 酸雨率是判別某地區是否為酸雨區的又壹重要指標。

什麽是酸雨區?

某地收集到酸雨樣品, 還不能算是酸雨區, 因為壹年可有數十場雨, 某場雨可能是酸雨, 某場雨可能不是酸雨, 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國定義酸雨區的科學標準尚在討論之中, 但壹般認為: 年均降水pH值高於5.65, 酸雨率是0-20%,為非酸雨區;pH值在5.30--5.60之間, 酸雨率是10--40% , 為輕酸雨區; pH值在5.00--5.30之間, 酸雨率是30-60%,為中度酸雨區;pH值在4.70--5.00之間,酸雨率是50-80%,為較重酸雨區;pH值小於4.70, 酸雨率是70-100%,為重酸雨區。這就是所謂的五級標準。其實,北京、西寧、蘭州和烏魯木齊等市也收集到幾場酸雨,但年均pH值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區標準內,故為非酸雨區。

我國三大酸雨區包括(我國酸雨主要是:硫酸型)

1。西南酸雨區:是僅次於華中酸雨區的降水汙染嚴重區域。

2。華中酸雨區:目前它已成為全國酸雨汙染範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汙染區。

3。華東沿海酸雨區:它的汙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編輯本段]酸雨的發現

近代工業革命,從蒸汽機開始,鍋爐燒煤,產生蒸汽,推動機器;而後火力電廠星羅齊布,燃煤數量日益猛增。遺憾地是,煤含雜質硫,約百分之壹,在燃燒中將排放酸性氣體 SO2;燃燒產生的高溫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氣發生部分化學變化,氧氣與氮氣化合,也排放酸性氣體NOx。它們在高空中為雨雪沖刷,溶解,雨成為了酸雨;這些酸性氣體成為雨水中雜質硫酸根、硝酸根和銨離子。1872年英國科學家史密斯分析了倫頓市雨水成份,發現它呈酸性,且農村雨水中含碳酸銨,酸性不大;郊區雨水含硫酸銨,略呈酸性;市區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鹽,呈酸性。於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氣和降雨:化學氣候學的開端》中提出“酸雨”這壹專有名詞。

[編輯本段]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成因是壹種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的現象。酸雨中含有多種無機酸和有機酸,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業生產、民用生活燃燒煤炭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燃燒石油以及汽車尾氣排放出來的氮氧化物,經過“雲內成雨過程”,即水汽凝結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結核上,發生液相氧化反應,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經過“雲下沖刷過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過程中不斷合並吸附、沖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氣體,形成較大雨滴,最後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國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多成於化石燃料的燃燒:

⑴S→H2SO4 S+O2(點燃)→SO2

SO2+H2O→H2SO3(亞硫酸)

2H2SO3+O2→2H2SO4(硫酸)

總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S+O2(點燃)=SO2,2SO2+2H2O+O2=2H2SO4

⑵氮的氧化物溶於水形成酸:

a.NO→HNO3(硝酸)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總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4NO+2H2O+3O2=4HNO3

b.NO2→HNO3

總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4NO2+2H2O+O2→4HNO3

(*註:元素後的數字為腳標,化學式前的數為化學計量數。)

[編輯本段]酸雨形成的影響因素

1.酸性汙染物的排放及轉換條件

壹般說來,某地SO2汙染越嚴重,降水中硫酸根離子濃度就越高,導致ph值越低。

2. 大氣中的氨

大氣中的氨(NH3)對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氨是大氣中唯壹的常見氣態堿。由於它的水溶性,能與酸性氣溶膠或雨水中的酸反應,起中和作用而降低 酸度。大氣中氨的來源主要是有機物的分解和農田施用的氮肥的揮發。土壤的氨的揮發量隨著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京津地區土壤pH值為7~8以上,而重 慶、貴陽地區則壹般為5~6,這是大氣氨水平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壹。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風沙揚塵的緩沖能力低。這兩個因素合在壹起,至少在目前可以解釋 我國酸雨多發生在南方的分布狀況。

3. 顆粒物酸度及其緩沖能力

大氣中的汙染物除酸性氣體SO2和NO2外,還有壹個重要成員——顆粒物。顆粒物的來源很復雜。主要有煤塵和風沙揚塵。後者在北方約占壹半,在南 方估計約占三分之壹。顆粒物對酸雨的形成有兩方面的作用,壹是所含的催化金屬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對酸起中和作用。但如果顆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 起中和作用,而且還會成為酸的來源之壹。目前我國大氣顆粒物濃度水平普遍很高,為國外的幾倍到十幾倍,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能忽視的。

4.天氣形勢的影響

如果氣象條件和地形有利於汙染物的擴散,則大氣中汙染物濃度降低,酸雨就減弱,反之則加重(如逆溫現象)。

[編輯本段]酸雨的危害

硫和氮是營養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礦物質,供植物吸收。如酸度過高,pH值降到5.6以下時,就會產生嚴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農作物枯萎;也會抑制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與土壤離子結合的鈣、鎂、鉀等營養元素,使土壤貧瘠化;還可使湖泊、河流酸化,並溶解土壤和水體底泥中的重金屬進入水中,毒害魚類;加速建築物和文物古跡的腐蝕和風化過程;可能危及人體健康。

酸性雨水的影響在歐洲和美國東北部最明顯,而且被大力宣傳,但受威脅的地區還包括加拿大,也許還有加利福尼亞州塞拉地區、洛基山脈和中國。在某些地方,偶爾觀察到降下的雨水像醋那樣酸。酸雨影響的程度是壹個爭論不休的主題。對湖泊和河流中水生物的危害是最初人們註意力的焦點,但現在已認識到,對建築物、橋梁和設備的危害是酸雨的另壹些代價高昂的後果。汙染空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最難以定量確定的。

受到最大危害的是那些緩沖能力很差的湖泊。當有天然堿性緩沖劑存在時,酸雨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硫酸、硝酸和少量有機酸)就會被中和。然而,處於花崗巖(酸性)地層上的湖泊容易受到直接危害,因為雨水中的酸能溶解鋁和錳這些金屬離子。這能引起植物和藻類生長量的減少,而且在某些湖泊中,還會引起魚類種群的衰敗或消失。由這種汙染形式引起的對植物的危害範圍,包括從對葉片的有害影響直到細根系的破壞。

在美國東北部地區,減少汙染物的主要考慮對象是那些燃燒高含硫量的煤發電廠。能防止汙染物排放的化學洗氣器是可能的補救辦法之壹。化學洗氣器是壹種用來處理廢氣、或溶解、或沈澱、或消除汙染物的設備。催化劑能使固定源和移動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又是化學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能起作用的另壹個實例。

酸雨的損益值計

分析及計算公式

D=DH+DA+DF+DB+DC+DT

其中,

D——大氣汙染引起的總損失

DH——大氣汙染引起的人體健康損失

DA——大氣汙染引起的農業損失

DF——大氣汙染引起的林業損失

DB——大氣汙染引起的建築材料損失

DC——大氣汙染增加的清洗費用

DT——酸霧影響能見度的交通損失

1.大氣汙染對人體損失的估算

DH=DHM+DMT+DHD

其中,

DHM——呼吸系統疾病醫療費用損失

DMT——呼吸系統疾病的誤工損失

DHD——肺癌患者提前死亡引起的生產損失

2.大氣汙染對林業損失的估算

DA=DAV+DAG

其中,

DAV——大氣汙染引起的蔬菜減產的損失

DAG——大氣汙染引起的糧食減產的損失

3.大氣汙染對林業的損失估算

DF=DFW+DFE

其中

DFW——森林減產的木材經濟損失

DFE——森林生態效益危害(非林產品)的經濟損失

4.大氣汙染對建築材料的損失估算

DB=DBS+DBP

其中

DBS——鍍鋅鋼破壞的經濟損失

DBP——油漆破壞的經濟損失

5.大氣汙染增加的清洗費用估算

DC=DCH+DCR

其中

DCH——家庭清洗費用

DCR——城市房屋外觀清洗費用

6.能見度降低對交通運輸損失的估算

DT=DTH+DTW

其中

DTH——酸霧對陸路運輸造成的經濟損失

DTW——酸霧對水上運輸造成的經濟損失

[編輯本段]酸雨的治理措施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治理措施

世界上酸雨最嚴重的歐洲和北美許多國家在遭受多年的酸雨危害之後,終於都認識到,大氣無國界,防治酸雨是壹個國際性的環境問題,不能依靠壹個國家單獨解決,必須***同采取對策,減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經過多次協商,1979年11月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環境部長會議上,通過了《控制長距離越境空氣汙染公約》,並於1983年生效。《公約》規定,到1993年底,締約國必須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為1980年排放量的70%。歐洲和北美(包括美國和加拿大)等32個國家都在公約上簽了字。為了實現許諾,多數國家都已經采取了積極的對策,制訂了減少致酸物排放量的法規。例如,美國的《酸雨法》規定,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二氧化硫排放量要由1983年的2000萬噸/年,經過10年減少到1000萬噸/年;加拿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83年的470萬噸/年,到1994年減少到230萬噸/年,等等。目前世界上減少二 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脫硫技術,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約40%壹60%的無機硫。

2、優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氣等。

3、改進燃煤技術,減少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態化燃煤技術是受到各國歡迎的新技術之壹。它主要是利用加進石灰石和白雲石,與二氧化硫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鈣隨灰渣排出。

4、對煤燃燒後形成的煙氣在排放到大氣中之前進行煙氣脫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煙氣中85%壹90%的二氧化硫氣體。不過,脫硫效果雖好但十分費錢。例如,在火力發電廠安裝煙氣脫硫裝置的費用,要達電廠總投資的25%之多。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難之壹。

5.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術不夠成熟,如果使用會造成新汙染,且消耗費用十分高.

酸雨是大氣受汙染的壹種表現,因最早引起註意的是酸性的降雨,所以習慣上統稱為酸雨。

純凈的雨雪在降落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溶入其中形成碳酸,因而具有壹定的弱酸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壹般約在316ppm左右,這時降水的pH值可達5.6。這是正常的現象,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酸雨。

我們所講的酸雨是指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得pH值降低至5.6以下的酸性降水。隨著近現代工業化的發展,這樣的降水開始出現,並且逐年增多。它已經開始影響到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以及人類自己了。

古代的雨雪酸度沒有記載,對大約180年前的格陵蘭島積冰的測定表明,那時降雪的pH值為6~7.6之間。

二十世紀50年代以前,世界上降水的pH值壹般都大於5,少數工業區曾降酸雨。從60年代開始,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礦物燃料消耗的增多,世界上壹些工業發達地區(如北歐南部和北美東部)降水的pH值降到5以下,而且範圍不斷擴大,生態系統受到了明顯的傷害。

1872年英國化學家史密斯在其《空氣和降雨:化學氣候學的開端》壹書中首先使用了“酸雨”這壹術語,指出降水的化學性質受到燃煤和有機物分解等因素的影響,也指出酸雨對植物和材料是有害的。

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水生生態學家戈勒姆進行了壹系列研究工作,揭示了降水的酸度同湖水和土壤酸度之間的關系,並指出降水酸度是礦物燃料燃燒和金屬冶煉排出的二氧化硫造成的。但是,他們的工作都沒有引起人們的註意。

二十世紀60年代間,瑞典土壤學家奧登首先對湖沼學、農學和大氣化學的有關記錄進行了綜合性研究,發現酸性降水是歐洲的壹種大範圍現象,降水和地面水的酸度正在不斷升高,含硫和含氮的汙染物在歐洲可以遷移上千公裏。

1972年瑞典政府向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出壹份報告:《穿越國界的大氣汙染:大氣和降水中的磕對環境的影響》。從此更多的國家關註酸雨這壹問題,研究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1975年5月,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舉行了第壹次國際酸性降水和森林生態系統討論會。198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了國際環境酸化會議,酸雨已成為當前全球性環境汙染的主要問題之壹。

酸雨的形成是壹種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現象。酸雨中含有多種無機酸和有機酸,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以硫酸為主。硫酸和硝酸是由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轉化而成的,可以是當地排放的,也可以是從遠處遷移來的。

煤和石油燃燒以及金屬冶煉等工業活動會釋放二氧化硫到空氣中,通過氣相或液相氧化反應生成硫酸。同時高溫燃燒會使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生成壹氧化氮,其在大氣中與氧繼續作用,大部分轉化成為二氧化氮,遇水或水蒸氣就會生成硝酸和亞硝酸。

由於人類活動和自然過程,還有許多氣態或固體物質進入大氣,對酸雨的形成也產生影響。大氣顆粒物中的鐵、銅、鎂等是成酸反應的催化劑。大氣光化學反應生成的臭氧和過氧化氫等又是使二氧化硫氧化的氧化劑;飛灰中的氧化鈣、土壤中的碳酸鈣、天然和人為來源的氨,以及其他堿性物質又會與酸反應,而使酸中和。

降水的酸度實際上就是降水中的主要陰陽離子的幹衡。當大氣中二氧化硫和壹氧化氮的濃度較高時,降水中就會表現為酸性;如果降水中代表堿性物質的幾個主要陽高子濃度也較高時,降水就不會有很高的酸度,甚至可能呈現堿性。在堿性土壤地區,或大氣中顆粒物濃度高時,往往出現這種情況。相反,即使大氣中二氧化硫和壹氧化氮濃度不高,而堿性物質相對更少時,則降水仍然會有較高的酸度。工業區的高大煙囪可把二氧化硫擴散到很遠的地方,因而很多山區和荒野地帶也降酸雨。

硫和氮是植物生長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殼中的礦物質,供動、植物吸收。但如果酸度過高,例如pH值降到5以下,就可能使生態系統遭受損害。

在土壤鹽基飽和度低的地區或土層薄的巖石地區,酸性雨水降落地面後得不到中和,就會使土壤、湖泊、河流酸化。

當湖水或河水的pH值降到5以下時,流域內的土壤和水體底泥中的金屬(例如鋁)就會被溶解進入水中,毒害魚類,使其繁殖和發育受到嚴重影響。水體酸化還會導致水生生物的組成結構發生變化,耐酸的藻類、真菌增多,而有根植物、細菌和無脊椎動物減少,有機物的分解率降低。因此,酸化的湖泊、河流中魚類減少。瑞典和挪威南部以及美國東北部許多湖泊都已成為無魚的死湖。

例如美國東部阿迪朗達克山區,海拔700米以上的湖泊,目前半數以上湖水pH值在5以下,90%已無魚。而在1929~1937年間,只有4%的湖泊的pH值在5以下,或者是無魚的。現在瑞典18000多個大中型湖泊已經酸化,其中約4000個酸化嚴重,水生生物受到很大傷害。

酸雨還會抑制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與土壤粒子結合的鈣、鎂、鉀等營養元素,使土壤貧瘠化。

酸雨會傷害植物的新生芽葉,從而影響其發育生長;酸雨腐蝕建築材料、金屬結構、油漆等,古建築、雕塑像也會受到損壞;作為水源的湖泊和地下水酸化後,由於金屬的溶出,就會對飲用者的健康產生有害影響。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減少二氧化硫和壹氧化氮的人為排放量。另外瑞典等國試驗在已酸化的土壤和水體中施加堿性的石灰,在短期內也曾取得較好的效果

怎樣減少酸雨?

酸雨是我們當今面臨的、更為顯著的空氣質量問題之壹。酸性物質以及導致形成酸性物質的化合物,是在燃燒礦物燃料來發電和提供運輸時生成的。這些物質主要是從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衍生而成的酸。這些化合物也有壹些天然來源,例如雷電、火山、生物物料燃燒和微生物活動,但除了罕見的火山爆發外,這些天然來源同來自汽車、電廠和冶煉廠的排放氣相比,是相當小量的。

用以減少酸雨的各種戰略對策,可能每年需要幾十億美元的投資。由於耗資如此巨大,所以,至關重要的是要很好地了解涉及汙染物遷移、化學轉化和歸宿的大氣過程。

酸沈降包括兩部分,即“濕”降水(如雨和雪的形式)和幹沈降(氣溶膠或氣態酸性化合物的形式沈降到諸如土壤顆粒、植物葉片等表面上)。以被沈降而告終的物質,往往以壹種極其不同的化學形式進入大氣。例如,煤中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這是它從煙囪排出的氣態形式。隨著它在大氣中運動,便慢慢被氧化,並與水反應生成硫酸——這是它可能被沈降在下風向數百英裏處的形式。

氮氧化物的生成、反應以及最終從大氣中脫除所經歷的路線也是非常復雜的。當氮氣和氧氣在發電廠、在民用爐竈和汽車發動機中的高溫下加熱時,生成壹氧化氮(NO),再與氧化劑反應生成二氧化氮(NO2),最終生成硝酸(HNO3)。全球氮氧化物衡算——它們來自何方及它們去往何方的定量估計值仍然相當不確定。

可以容易地看到,在我們徹底了解各種不同化學形式的氮、硫和碳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以及這些化學物種的全球來源與歸宿之前,將難以滿懷信心地選擇空氣汙染控制戰略。大氣化學和環境化學是實現壹個更清潔、更有益健康的環境的核心。發展空氣中痕量化學物種的可靠測定方法、重要大氣反應的動力學、和發現可用以減少汙染物排放的、新的、更有效的化學工藝,這些就是未來10年中必須受到國家承諾的目標。

[編輯本段]酸雨的生物防治

世界觀察研究不久前發表的1994年全球趨勢報告《1994年生命特征》中說:總的來看,地球的情況並不太好,在所有衡量地球健康狀況的指標中,我們僅成功地扭轉了壹項指標的惡化—使臭氧層出現空洞的氟裏昂的減少。碳排放量沒有減少,大氣汙染日益嚴重。據統計,人類每年向大氣層排放SO21.15噸,NO2約5012萬噸。全世界城市人口中有壹半左右生活在SO2超標的大氣環境中,有10億人生活在顆粒物超標的環境中。大氣汙染已成為隱蔽的殺手。而SO2則是罪魁禍首。最近,歐洲的26個國家和加拿大,在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提出的壹份新協議上簽了字,休證把本國SO2的排放量減少87%,美國也承諾到了2010年將SO2的排放量減少80%。歐洲國家和加拿大稱贊這項新協議是防治大氣汙染的壹個裏程碑。 SO2不僅汙染空氣、危害人類健康,而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大氣中的SO2和NO2,在空氣在氧化劑的作用下溶解於雨水中。當雨水、凍雨、雪和雹等大氣降水的pH小於5.6時,即是酸雨。據美國有關部門測定,酸雨中硫酸占60%,硝酸占33%,鹽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機酸。

酸雨給地球生態環境和人類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的影響和破壞,酸雨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許多有毒物質被值物根系統吸收,毒害根系,殺死根毛,使植物不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抑制植物的生長發育。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體酸化,抑制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殖,甚至導致魚苗窒息死亡;酸雨還殺死水中的浮遊生物,減少魚類食物來源,使水生生態系統紊亂;酸雨汙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體健康。酸雨通過對植物表面(葉、莖)的淋洗直接傷害或通過土壤的間接傷害,促使森林衰亡,酸雨還誘使病蟲害暴發,造成森林大片死亡。歐洲每年排出2200萬噸硫,毀滅了大片森林。我國四川、廣西等省區已有10多萬公頃森林瀕臨死亡。酸雨對金屬、石料、木料、水泥等建築材料有很強的腐蝕作用,世界已有許多古建築和石雕藝術品遭酸雨腐蝕破壞,如加拿大的議會大廈、我國的樂山大佛等。酸雨還直接危害電線、鐵軌、橋梁和房屋。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區,壹是以德、法、英等國家為中心,涉及大半個歐洲的北歐酸雨區。二是50年代後期形成的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在內的北美酸雨區。這兩個酸雨區的總面積已達1000多萬平方千米,降水的pH小於5.0,有的甚至小於4.0。我國在70年代中期開始形成的覆蓋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和青島等省市部分地區,面積為200萬平方千米的酸雨區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區。我國酸雨區面積雖小,但發展擴大之快,降水酸化速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由於大氣汙染是不分國界的,所以酸雨是全球性的災害。

酸雨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註。聯合國多次召開國際會議討論酸雨問題。許多國家把控制酸雨列為重大科研項目。全世界已有40多個國家通過有關汙染限制汽車排汙。1993年在印度召開的"無害環境生物技術應用國際合作會議"上,專家們提出了利用生物技術預防、阻止和逆轉環境惡化,增強自然資源的持續發展和應用,保持環境完整性和生態平衡的措施。專家們認為:利用生物技術治理環境具有巨大的潛力。煤是當前最重要的能源之壹,但煤中含有硫,燃燒時放出SO2等有害氣體。煤中的硫有無機硫和有機硫兩種。無機硫大部分以礦物質的形式存在,其中主要的是黃鐵礦(FeS2)。生物學家利用微生物脫硫,將2價鐵變成3價鐵,把單體硫變成硫酸,取得了很好效果。例如,日本中央電力研究所從土壤中分離出壹種硫桿菌,它是壹種鐵氧化細菌,能有效地去除煤中的無機硫。美國煤氣研究所篩選出壹種新的微生物菌株,它能從煤中分離有機硫而不降低煤的質量。捷克篩選出的壹種酸熱硫化桿菌,可脫除黃鐵礦中75%的硫。據1991年統計,捷克利用生物技術已平均脫去煤中無機硫的78.5%,有機硫的23.4%,目前,科學家已發現能脫去黃鐵礦中硫的微生物還有氧化亞鐵硫桿菌和氧化硫桿菌等。日本財團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最近開發出的利用微生物膠硫的新技術,可除去70%的無機硫,還可減少60%的粉塵。這種技術原理簡單,設備價廉,特別適合無力購買昂貴脫硫設備的發展中國家使用。生物技術脫硫符合“源頭治理”和“清潔生產”的原則,因而是壹種極有發展前途的治理方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編輯本段]酸雨的黑色幽默

泡菜

酸雨酸化了土壤以後,進壹步也酸化了地下水。德國、波蘭和前捷克交界的黑三角地區(當地先以森林,後以森林被酸雨破壞而著名)的壹位家庭主婦,在接待日本客人奉茶時說:“我們這個地區只有幾口井的井水可供飲用。我們自己也常開玩笑說,只要用井水泡蔬菜,就能夠做出很好的泡菜(酯腋菜)來。”

染發

酸化的地下水還腐蝕自來水管。瑞典南部馬克郡的西裏那村,有壹戶人家三個孩子的頭發都從金黃色變成了綠色。這就是使馬克郡出名的"綠頭發"事件。原因是他們把井中的汲水管由鋅管換成了銅管,而pH小於5.6的水對銅有較強的腐蝕性,產生銅綠。所以這戶人家的浴室和洗漱臺都已被染成銅綠色。這種溶有銅或鋅離子的水還能使嬰幼兒發生原因不明的腹瀉。馬克郡的幼兒園發生過的集體"食物中毒"也是這個原因(大約半數的瑞典人都是把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的)。英國的蘭克夏,水龍頭裏曾放出含有因水管腐蝕而造成大量鐵銹的濁水。酸雨甚至使輸水管道因腐蝕而破裂。1985年聖誕節前4天,英國約克夏直徑1米的輸水管破裂,備用的也都不能使用,使20萬人壹度處於斷水的恐慌之中。

慢車

波蘭的托卡維茲因酸雨腐蝕鐵軌,火車每小時開不到40公裏,而且還顯得相當危險。

泰姬陵變色

大理石含鈣特多,因此最怕酸雨侵蝕。例如,有兩座高157米尖塔的著名德國科隆大教堂,石壁表面已腐蝕得凹凸不平,“酸筋”累累。通向人口處的天使和瑪麗亞石像剝蝕得已經難以恢復。其中的砂巖(更易腐蝕)石雕近15年間甚至腐蝕掉了10個厘米。已經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著名印度泰姬陵,由於大氣汙染和酸雨的腐蝕,大理石失去光澤,乳白色逐漸泛黃,有的變成了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