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PDCA與PREP法則

PDCA與PREP法則

? 本來今日想聊聊昨日參加的Someet無意義節,想起好友聊起的不要分別心太強,所以轉為科普小文,與大家分享兩個自己受用的執行與溝通法則。

1.PDCA質量環法則。

所謂PDCA法則,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其實四個階段很好理解,拿到題目先做調研尋找項目目標, 根據目標分解列出計劃,制定實施行動,列出收支計算,這裏有壹個通式通法的啟發,那就是我們在做任何方案和計劃時都包括這幾部分,比如妳需要出壹個新媒體推廣方案,那妳至少需要做到妳的方案裏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項目背景,推廣目標,實施方案,經費預算。

其中的do是指執行階段,講究的是壹板壹眼的按計劃行事,這裏的執行需要的明確到人,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人,事,時間,錢,以人為例來說,壹個行動的主負責人是誰,審核人是誰,配合人是誰,被告知的人是誰都應該被明確分工,其中的事兒的時間階段,工期時間長度,資金結算周期,結算方式,付款節奏等等細項都應該被考慮到do的環節中。

?而check則是指檢查環節,行動的檢查其實是圍繞目標的結果對比,檢查重要的不是對比差池,而是尋找出入的原因,有時會超出預期,有時會低於預期,超出預期是因為什麽而造成,低於預期又應該如何去彌補,這些都是check環節中應該尋找的東西,也是我們平常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最後的action,其實我更願意理解為adjust,因為最後的壹個步驟其實是調整。當check之後發現還有問題時,最後繼續進行調整才能算是完成項目執行的閉環。

整個PDCA是傳統的質量環,也是我們拿到壹個任務是的正確打開方式,縱向流程捋順之後,再看問題也許沒有那麽難。

?2.PREP溝通法則

我們常常會遇見匯報、談話,談判等表明觀點時的溝通場景,有時候腦子裏容易想的很清楚,但是壹出口就會邏輯混亂,我本人就是如此,之前接觸到了金字塔法則,對溝通中的結論先行有了壹定了解,但是還沒有太直觀的感受,看到這個法則之後,突然有了壹些恍然大明白的感覺,所以分享給大家。

?在PREP溝通法則,P代表Point,R代表Reason,E代表Example,最後壹個P還是Point,這就是說,我們在陳述觀點時要先說結論,然後用數據化的內容來說明原因,再通過壹些貼切的案例來強化印象,最後重復核心觀點,完成壹次完整的表達。我們來看這幾個步驟的要點與意義:

?先說結論----結論意味著清晰,明確的觀點指向行動。

?再講理由----分別陳述原因,數據與事實更有客觀說服力。

?拿出例證----有理還需有據,生動形象飽滿發言

?重申結論----將發散的思維回歸結論,強化焦點

? 其實表達都是相通的不是麽?無論是我們小時候寫的作文還是大學中的辯論賽,是否很多也是按照這樣的邏輯去表達觀點呢?觀點清晰,論據翔實,案例生動,聚焦結論,記住了PREP,也就記住了溝通的黃金法則。

廣告三張圖的小尾巴

1.鞋帶的邀請函,妳見過麽?

我們曾聊到過壹期,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放到這裏最為合適,誰說邀請函就壹定要是兩張折頁打開的樣子呢?根據產品特色設計相應的邀請函,拿到的人又何嘗不會驚喜呢?我們來簡單看看這張邀請函的巧妙之處,作者采用了行為類比法,將鞋帶打開的過程類比為了折頁打開的過程,也就形成了開折頁像是開邀請函壹般。換而言之,鞋帶可以用,手套,衣服,褲子,甚至是褲子的拉鏈,還有皮帶,帽子等等生活用品是否都可以嘗試呢?即使是折頁,恐怕也會讓人難以忘懷。

? 2.彈孔的強迫註意力

我們說廣告的本質是壹門關於註意力的生意,生產優秀廣告的能力,不僅包括著吸引註意力的能力,更代表著持續關註的能力,這則廣告調動的好奇心,就如同很多強迫癥廣告壹般,引得路人駐足觀看者比比皆是。彈孔代表著中槍,中槍意味著死亡或是受傷,只能在電影中的場景突然出現在了生活中的廣告屏中,那麽這點好奇心,自然也就被吸引過來了。表面上來看這個彈孔滿足的是獵奇心理,其實是利用了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想看到別人是怎麽死的,是為了避免未來自己不這麽死而已。

? 看到這裏就會明白,彈孔裏或者旁邊無論植入什麽,大家也都會圍觀上來看了,因為註意力已經被強行拉過來了。

? ? 3.如此書簽,有趣的創意

這是兩個小人在通電話,也是兩個書簽在互動。想起壹個區別,那就是我們國內的書簽其實不乏這樣的小創意,就是書簽上印卡通人物或形象,伸出書外也會顯得好看,但是常常只印壹種書簽。既沒有形成互動,也會顯得呆板,這裏的兩個小人在通電話,除了與連接的主題交相呼應之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簡單的互動,讓書簽變得不那麽呆板而成為壹種場景話的表達。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