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兔毛的價格走勢?
有人習慣從生產角度分析,認為產量少了,價格自然就上去了。筆者認為,應當針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特點及兔產品的特殊性去分析影響今年兔產品(不包括兔肉)市場走勢的因素。
宏觀經濟大環境
放眼全球經濟,“美元墮入深谷,油價竄上高空”,世界經濟減速,消費需求萎縮,甚至連發達國家的老百姓都開始節衣縮食。而“節衣”很可能成為消費者的首選目標,這就給紡織服裝業帶來很大威脅。目前,兔毛制品及獺兔裘皮制品仍然以外銷為主,由於外銷需求不旺,導致出口訂單減少。筆者從皮革企業相對比較集中的浙江桐鄉、海寧壹帶了解到,由於出口訂單減少,不少企業不敢貿然購進原料,從4月下旬開始,鞣制好的獺兔皮出現了滯銷跡象,而從5月中旬以後,當地獺兔生板皮價格也從三四月份的每張37-40元下降到32-35元(當然這其中也有季節性的因素)。從國內宏觀經濟層面分析,為了抑制CPI過快上漲,國家不會對從緊的貨幣政策有所松動。而皮革企業恰巧是資金占用大、周轉時間長的行業,銀根緊縮更使相關企業如履薄冰。
產品結構調整
兔毛的消耗與毛紡織品的內在結構有很大關聯。1997年,兔毛竄到每公斤180元的高價時,當時長三角地區的壹些毛紡織企業年消耗兔毛超過500噸(指壹個廠家),生產的大部分是高比例毛紗,即兔毛含量達50%-60%。而今年,混毛紗比例有所調整,兔毛含量僅為5%左右,也就是說生產20噸毛紗,只需要壹噸兔毛。這就極大地制約了兔毛的用量。據浙江壹家兔毛經營企業反映,現在客戶購買兔產品只要壹兩噸,很少有10噸、20噸的大單子。所以,兔毛企業在兔毛價格已經跌到成本價的時候,仍然不敢大量購進。在裘皮產品上,由於今年水貂皮價格下跌了50%,壹些廠商為了提升服裝的檔次,多采用貂皮;而低檔的產品,均采用家兔皮拔針毛的方法取而代之,相應減少了獺兔皮的用量。
相關政策變動
從去年7月1日開始,紡織品、裘皮制品出口退稅大幅度下調,紡織品從13%調至11%,裘皮退稅下調至5%,這給以外銷為主的毛紡企業和皮革企業帶來沈重壓力。而日益堅挺的人民幣也讓出口企業壓力加大。據測算,出口壹噸兔毛,目前匯率與2005年8月前的匯率相比,減收人民幣2萬元。如果年內人民幣持續升值,無論是出口原料、半成品還是制成品,匯兌風險會進壹步加大,從而強有力制約原料價格的攀升。
另外,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後,作為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服裝業,生產成本大幅度增加。企業必須要考慮這些綜合因素,從而對原料進價適當控制。
筆者認為,兔產品市場價格的走勢既取決於產量的多寡,更取決於消費需求的旺盛與萎縮,而需求則是起決定作用的。讓廣大的生產者更多地關註市場需求,讓更多的經營者加入到終端市場的營銷當中去,才能促進兔產業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