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古代人寫字喜歡用雞距筆?
雞距筆,因筆頭形似雞爪突出的雞距而得名,粗短而鋒利,是雄雞之間戰鬥的武器,可謂“如劍如戟,可擊可搏”。因此,雞距筆省力、快捷、筆頭硬勁,可有效控制筆鋒使用範圍,能寫出遒美細致的小行草,和精細工整的楷書。
仔細觀察古人圖畫,尤其是筆尖,古人寫字之所以這麽細致好看,是因為筆尖上有秘密:因為,古人寫字時壹般只用筆尖蘸墨。筆尖,是運筆核心。
筆豪尖細精短,確實更好控制筆鋒筆勢。但我們臨習時發現並非如此,長毫寫字,只要功夫、腕力用到,也能寫出好看的字。這個秘密就來自蘸墨的技巧。當代著名大書法家孫曉雲《書法有法》對此有過專門論述。她說: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叫我只將筆毫泡開三分之壹,僅用筆尖上的毫。我母親說上輩人都是這樣教的。由此可見,如果是初學者,確實不妨可以筆尖只蘸壹點墨,毛筆不要全部泡開。等到功夫到家後,再全部泡開,鍛煉筆力、腕力。畢竟,古人的做法確實是有壹定道理的。晉人寫字體式為伏案或持卷,這就要求毛筆矯健有力。其實任何時候,好的書法都應該是遒勁有力的。正是此類粗短剛硬的雞距筆,寫下無數遒美開張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