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打黑專項行動的意義

打黑專項行動的意義

政治意義

1、政治性:這是黨和人民交給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應自覺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去認識,去踐行。這絕非壹般意義上的專項行動,而是事關興衰治亂的戰略之舉。

2、全面性:“掃黑除惡”與“打黑除惡”雖壹字之差,但就其深度、廣度、力度則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徹底性:要像“大掃除”壹樣,掃出朗朗乾坤、清風正氣,露頭即打,打早打小,同時,通過“兩個結合”,達到標本兼治,邊掃邊治邊建,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

4、協同性:政法委牽頭,綜合治理,齊抓***管,整合資源,多措並舉,多部門聯動,形成強大合力。要堅決克服掃黑除惡是政法系統壹家之事的想法。

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隨著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市場經濟負面效應刺激,境外敵對黑勢力滲透及社會管理能力的局限等因素,黑惡勢力的打擊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在壹些地方、行業、領域滋生蔓延,並呈現新動向。主要表現:

1、向政治領域滲透。企圖操控或把持基層政權,撈取政治資本和政治光環,並挾持群眾與黨和政府對抗,制造群體性事件,從而損壞了黨的執政根基。

2、向新領域、新行業擴張。披著公司、企業等經濟實體之外衣,非法吸儲、非法募集資金,用高利貸、惡意逃債、虛假訴訟、“套路貸”“現金貸”“校園貸”的手段和方式,謀求非法利益最大化。

3、向隱蔽化轉型。以貌似合法化的組織形式,頭目“幕後化”指揮,用恐嚇、滋攏、非法侵宅、“協商”等“軟暴力”方式實施犯罪。

歷史意義

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的壹項重大決策和部署。其歷史意義主要表現在:

1、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的必然要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壹切為了人民,讓人民安居樂業,有安全感、幸福感,必須掃黑除惡,必須充分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

2、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不掃黑除惡,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人民群眾也不可能帶著滿滿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邁入小康社會,全面小康也成了壹句空話。

3、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開展掃黑除惡鬥爭,才能改變被黑惡勢力汙染的社會環境,才能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才能有良好的社會秩序,才能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基礎。

4、是鞏固黨的執政之基的必然要求。壹些地方基礎政權存在的種種亂象,與黑惡勢力為非作歹不無關系,不開展掃黑除惡,這些亂象不可能根本性消失,黨的政治生態就不可能凈化,執政之基就不可能紮實牢固。

擴展資料:

黑勢力是:

1. 形成較穩定的犯罪組織,人數較多,有明確的組織者、領導者,骨幹成員基本固定;

2. 有組織地通過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其他手段獲取經濟利益,具有壹定的經濟實力,以支持該組織的活動;

3. 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有組織地多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

4. 通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庇護或者縱容,稱霸壹方,在壹定區域內或者行業內,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惡劣影響,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

惡勢力是:

是指以暴力、威脅、滋擾等手段,在壹定區域內或行業內多次實施違法犯罪活動,嚴重擾亂經濟、社會生活秩序,造成惡劣影響的犯罪組織。根據法學家的解釋,“惡勢力”應當同時具備以下4個特征:

1. 具有壹定的組織形式,人數較多(壹般為3人或3人以上),有相對明確的組織者或首要分子,骨幹成員基本固定;

2. 在壹定區域或行業內,多次(壹般為5起或5起以上)以暴力、威脅、滋擾等手段,有組織地實施敲詐勒索、強迫交易、聚眾鬥毆、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組織容留婦女賣淫等違法犯罪活動,具有壹定的公開性和暴力性;

3. 嚴重擾亂壹定區域或行業的經濟、社會生活秩序,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4. 壹般無合法經濟來源,經濟實力較弱,沒有大的經濟實體,保護傘和關系網不明確,或層次較低。

參考資料: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意義-太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