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正確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什麽時期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武帝時期。
歲首,指壹年之始。地球繞太陽公轉壹周為壹年,“年”屬於太陽歷範疇,與朔望月相無關。最初歷法以“立春”為歲首,當節氣立春時,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意味著新的壹個輪回已開啟。後由於歷法變動,新年通常指陰歷正月。
元旦,是陽歷中壹年的開端。咱們都知道,中國有兩種並行的日歷,陽歷和陰歷。陽歷取自西方,以耶穌誕辰為元年,於辛亥革命後的中華民國開始施行,只有短短100年的歷史。陰歷又稱夏歷,自古就有,在使用的過程中,幾經修改,最後確定了正月為壹年之首。
而在改歷法上影響最大的,非漢武帝莫屬。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馬遷等人建議使用《太初歷》,恢復了夏歷即農歷,以正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訂入農歷,
後來歷朝歷代雖對歷法有過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歷》為藍本,以夏歷的孟春正月為歲首,正月初壹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壹天。
漢朝皇族出自彭城劉氏。漢高帝劉邦是沛郡豐邑中陽裏(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中陽裏街道)人,平時不參加農業勞動。喜歡劫富濟貧。
到青年時代,秦始皇已統壹中國,他當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長,並與郡縣小吏關系非常密切。劉邦在生活上有失檢點,但他為人仗義,胸懷大誌,待人寬厚,能孚眾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原泗水亭長劉邦亦於沛縣(今江蘇徐州沛縣)起兵響應,稱沛公。後加入項氏叔侄的反秦義軍。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月,楚懷王遷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封沛公劉邦為武安侯,任碭郡長,領碭郡兵。公元前207年,劉邦從彭城率部出發攻入鹹陽,秦王子嬰降,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