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新事物的出現到底是好是壞?

新事物的出現到底是好是壞?

正方觀點:

大力發展技能機器人是好: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尤其在現代化的大生產中,有的人每天就只管擰同壹個部位的壹個螺母,有的人整天就是接壹個線頭,就像電影《摩登時代》中演示的那樣,人們感到自己在不斷異化,各種職業病開始產生。於是人們強烈希望用某種機器代替自己工作。於是人們研制出了機器人,代替人完成那些枯燥、單調、危險的工作。由於機器人的問世,使壹部分工人失去了原來的工作,於是有人對機器人產生了敵意。“機器人上崗,人將下崗。”不僅在我國,即使在壹些發達國家如美國,也有人持這種觀念。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任何先進的機器設備,都會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也就必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這已被人類生產發展史所證明。任何新事物的出現都有利有弊,只不過利大於弊,很快就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比如汽車的出現,它不僅奪了壹部分人力車夫、挑夫的生意,還常常出車禍,給人類生命財產帶來威脅。雖然人們都看到了汽車的這些弊端,但它還是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英國壹位著名的政治家針對關於工業機器人的這壹問題說過這樣壹段話:“日本機器人的數量居世界首位,而失業人口最少,英國機器人數量在發達國家中最少,而失業人口居高不下”,這也從另壹個側面說明了機器人是不會搶人飯碗的。

美國是機器人的發源地,機器人的擁有量遠遠少於日本,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美國有些工人不歡迎機器人,從而抑制了機器人的發展。日本之所以能迅速成為機器人大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壹條就是當時日本勞動力短缺,政府和企業都希望發展機器人,國民也都歡迎使用機器人。由於使用了機器人,日本也嘗到了甜頭,它的汽車、電子工業迅速崛起,很快占領了世界市場。從現在世界工業發展的潮流看,發展機器人是壹條必由之路。沒有機器人,人將變為機器;有了機器人,人仍然是主人。

所以大力發展技能機器人是好事,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多的便捷。

反方:

大力發展技能機器人是壞:

機器人將接管勞動力市場,很多人面臨著下崗。沒有事情可做。導致他們有可能通過犯罪來維持自己的升級,從而使得社會的秩序動蕩不安,這樣的結果會讓人不盡如意。

例如發生在美國的新聞行業的壹件事,機器人完成這樣壹篇新聞綜述,他只花了不到壹秒鐘。

簡直匪夷所思。但1秒鐘完成絕不是mission impossible,因為美聯社的報道原文就根本不是人類所寫,而是軟件的手筆——準確的說是壹臺機器人——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小城德漢姆的壹家公司Automated Insights(以下簡稱AI)制造。上個月,美聯社宣布將使用Automated Insights的軟件產品Wordsmith,預計這種機器人每季度可“生產”4440篇企業盈利相關的報道,數量是人類記者目前水平的十倍多。

當天,各大通訊社紛紛報道美鋁的盈利報告時,壹家投資研究公司Zacks Investment Research會立即統計這些數據,通過美聯社自有的計算程式傳給該社,抽取關鍵數據和詞語,讓它們與其他背景信息匹配。只需花上幾毫秒時間,軟件就能編寫壹篇美聯社風格的完整報道,看不出和出自人手的報道有什麽區別。很快,這篇報道就會出現在許多美聯社的關聯網站,如美國的全國公***廣播電臺(NPR)、夏威夷新聞網站Hawaii News Now、阿肯色州和密蘇裏州的新聞頻道KAIT8。

據AI的發言人所說,美聯社的員工會參與編輯,在財報的基礎上增加美鋁的相關報道。但美聯社稱,在不遠的將來,許多報道的操作過程都會由機器人負責,實現自動化。

時至今日,在那些生產汽車或者電子產品的工廠裏看到機器替代人類勞動者,我們已經不再意外,太正常不過了。可要說到風風火火、神氣活現的記者,大家壹直覺得這根本是壹群完全不會受到“自動化”威脅的安全職場人士。所以當美聯社宣布啟用新壹代自動化機器人發布新聞時,美國本土乃至全球坐在辦公桌後的新聞人都坐不住了。有人甚至可能在看到這條消息時沖著排字工同事喊聲:“嘿夥計,別忙活了,都歇歇吧,機器人要把人類的工作換下了!”

所以從中可以看出大力發展技能機器人是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