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經濟發展為什麽不好?
1、制造產業外移。
自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就把60年代以來發展成功的輕型制造業向中國內地,主要是珠三角地區進行了大規模轉移,韓國、臺灣和新加坡自80年代以來雖然也有產業外移趨勢,但顯然不如香港轉移的如此徹底,所以自1997年以來,香港本地的制造業仍在繼續萎縮,但其他“三小”的制造業卻還保持了壹定的發展速度。根據新世紀初期對香港經濟的有關研究,說明香港本地出口產品的附加值率是40%,轉口的附加值率是20%,離岸貿易只有不足8%。
2、自90年代中期以來,內地的產業結構變動方向與香港的優勢相分離。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經濟增長軌跡,前十年具有顯著的“輕型化”傾向,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開始從計劃經濟的傳統模式中走出來,轉向了低積累、重消費的增長軌道,同時由於在80年代還是國有企業為主體,而國企在獲得經營自主權後,有明顯的收入分配傾向於消費的傾向,因此在整個80年代,中國經濟的增長始終是個人收入與輕工業的增長顯著超過了儲蓄與重工業的增長,而這種增長模式與香港向內地大規模轉移輕型制造業的過程是高度配合的。
3、新全球化改變了東亞地區原有的產業與貿易格局,香港經濟則由於朝向服務業而難以適應這個變化。
冷戰結束於90年代初,接著開始出現了新全球化過程,到新世紀初新全球化出現了“奔騰”化的發展。巨大的外部需求不僅是拉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又壹巨大動力,也由於美歐發達經濟體的產業資本向中國轉移,使中國的貿易結構得到提升。
4、中國產業結構的變化,又帶來了區域結構的變化,而這個變化對香港的服務產業也有著明顯的負面影響。
改革前30年,中國經濟的空間結構特征壹直都是“東輕西重、南輕北重”,即工業結構越往南往東就越“輕”,相反北部和西部的重工業比重更高。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前半期,由於經濟結構的“輕型化”傾向,就使得國內需求集中指向了珠三角這個輕工業比重高的地區,加之香港對珠三角地區的輕型產業轉移,使珠三角的輕工產業優勢更加明顯,因此使廣東省的經濟增長得以在長期內領先全國。
但是進入到90年代中後期,隨著中國產業結構朝向重化工業,需求重心就開始向珠三角以北地區轉移,這種“經濟增長極北移”的現象,使工業、貿易與投資活動都不斷向珠三角以北的中國東部沿海地帶,尤其是向長三角地區轉移,由於香港在地域上遠離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香港的服務產業優勢就更加難以發揮。
5、香港服務業難於和內地的實體經濟發展相結合,也直接受到珠三角地區的基礎設施日趨發達,服務業發展日趨成熟,服務業逐漸本地化的巨大影響。
珠三角地區正在興建高鐵網絡,建成後在半徑300公裏範圍內將形成“壹小時”都市圈,將整合進珠三角範圍內的所有主要城市,由於基礎設施更發達,產業聯系也更緊密,估計服務業脫離香港而更加本地化的傾向也會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