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球拍
2、碳纖維是壹種高強度纖維,就像繩子壹樣柔軟,要與樹脂基體結合後,固化成型。樹脂的比列壹般38%----57%不等,樹脂含量越高網球拍的性能越差,價格越便宜。也有樹脂含量達到34%以下的,這類網球拍是職業比賽專用球拍,價格非常昂貴。常用的樹脂有:聚酯、環氧樹脂、熱塑性樹脂等,其中環氧樹脂基的碳纖維網球拍性能最好,比其他樹脂基的性能高出幾倍,球拍價格也最高。職業比賽的球拍是用環氧樹脂基的碳纖維預浸料制成,環氧樹脂34%,碳纖維66%。i沒有100%碳纖維的網球拍,因為根本就不能成型,是商家騙人的。在國外他們就不敢這樣標識材料,為什麽就只是欺騙我們中國人呢.......?
碳纖維預浸料125克/平方米,不含稅137.3元每平米,再乘 17% 的稅,壹只拍子毛胚重量 330--350 克;加上裁減邊角損耗***430克左右。再加上人工、打磨、油漆(85--110元/只)、配件材料(70---120元/只)、包裝(85--160元/只)、不良品率、生產設備、廠房租金、管理費用、水電費、企業利潤、企業 25% 所得稅,品牌效應。再加上銷售商、零售商的利潤,加上5%營業稅,加上20%所得稅等等.......。材料成本只是銷售價格的極小壹部份,就拿我們常用的指甲剪刀來說吧,它的材料成本不到0.23元,零售價格3元的指甲剪刀是質量比較差的,質量中等我們家裏常用的指甲剪刀壹般零售價都在8---10元左右,然而指甲剪刀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要比生產碳纖維網球拍簡單的多。我們看看日用品、化妝品、大中消費品材料成本與銷售價格的差距。如果300---500元能買到100%碳纖維網球拍的話,那壹輛寶馬車 5 萬元就能輕松買到。太假了吧!!!!
網球拍表面塗有壹層漂亮的油漆,油漆下面是什麽材料,根本看不見。
購買高價格的網球拍時,最好要商家或廠家做壹個書面的網球拍材料成份承諾,如假包賠,有效期至少 3 年。這樣當妳想更換球拍或球拍受損時,可以鋸開壹看就清楚,玻璃纖維、碳纖維、碳素、碳鋁、碳鈦等材料,可以分辨出。在國內認識碳纖維的人越來越多,把鋸開的部分拿去請教壹下就行。是假的可以告他欺詐,並索賠。目前在國內市場上,材料魚目混珠的多。
很多品牌網球拍還是在中國制造的,制作網球拍的材料決定網球拍的性能、質量、手感,看重品牌不如看重材料(如果妳懂材料的話),看重材料不如看重書面承諾。
網球拍上的標誌:
w是維爾勝。
h是海德。
y是尤尼克斯。
d是登路普。
網球職業選手所用各種裝備均可為各知名體育用品贊助商提供,壹用來提高品牌知名度,二來可為職業選手保證持續的競技狀態作保障。另 各網球職業選手手中的球拍與大眾能購買的球拍有壹定區別。這也是網球裝備品牌策略的另壹表現。
選擇網球拍的AMSSEFCSL標準
“AMSSEFCSL”標準在國際上非常流行,下面介紹壹下“AMSSEFCSL”標準的9大要素:
A——avoirdupois(重量)
太重的球拍會使球員在揮拍時動作緩慢,太輕的拍子則不易應付強力的來球,也容易翻拍。
normal選擇:壹般來說,年輕男性的適用範圍是320—330g,中老年女性適用300—320g之間的球拍,年輕女性的適用範圍是280—300g。
M——measure (握把尺寸)
跟重量壹樣,握把的大小也要以自己覺得舒適為宜。
normal選擇:壹般的男性球員適用4 3/8,若能力允許,也可用大壹點的如4 1/2;女性適用4 1/4—4 3/8。
S——skin(握把外皮)
握把上的外皮,是球拍與人體接觸的部分。外皮不好時,拍子就抓不好,這樣的話,妳即便有再好的球拍、再好的球技都無法發揮。
normal選擇:握把皮需要留意,時常更換,這是保持握把外皮最佳狀態的好辦法。
S——sweet spot(拍面的甜區)
偏離球拍中心點擊中球,也可以把球擊出去的區域,英文稱之為sweet spot(中文譯為“甜點”或“甜區”)。normal選擇:大拍面的球拍易學,稍微偏離中心也能打到球,缺點是缺少速度,控制也較差,適合女性,初學者及年紀大者,宜用大約110—115平方英寸的拍面。小拍面適合中高級及年輕球員,它的特點是球速快,打點控制好,但是甜區小 。
E——equipoise (平衡點)
平衡點與球拍面的輕重大小有關,它的中心話題就是“頭重”或“頭輕”的問題。這也是壹個“因人而宜”的話題。
normal選擇:頭重適合長拍,底線抽球的對打;頭輕適合網球截擊,雙手兼用的選手常用。
F——form(形狀)
每壹個拍面的形狀都有它獨特的設計理念,形狀不同甜區的位置就不同。壹般來說,拍面的形狀主要有橢圓形、蛋圓形兩種,而橢圓形拍面的甜區處於拍面中心,蛋圓形拍面的甜區則處於拍面後中心區,距離握手處較近。穩拍功夫較好的人可選用前者,反之選用後者。
normal選擇:這可從拍子的簡介或吊牌中看出。
C——construct(構造)
網球拍的構造方面,整支球拍會有不同的軟硬度存在。當然,揮拍動作大、力氣大的人,適合硬度較小的拍子(若是揮拍動作大、力氣也大的人使用較大硬度的球拍時,球拍的手柄、拍面網線及拍面框均易於損壞)。
normal選擇:吊牌中也會有顯示,大部份是以號碼來表示,號碼越大,硬度越小,
S——scales 球拍的磅數
球拍的磅數越高,彈性越低,但是揮拍速度快的球員可獲得較好的控球效果,磅數低會產生彈簧床作用而使反彈力增加,相對的控球性就會減低。
normal選擇:網球拍壹般最常用的磅數是55到60磅之間,職業選手往往都穿(“穿”是職業選手要求廠商生產球拍時穿用較粗的網線——由於網線較粗,因而磅數較大)到70磅左右。
L——linear (線的選擇)
網球線的主流是尼龍線,這種線因不怕潮濕,耐磨,能大量生產而價格合理等優點而盛行,但是尼龍線也有缺點,那就是因容易松弛而使磅數變化。
normal選擇:既耐用又好打的線太少,原因是線越粗越耐用,而越細越好打,所以三兩天就會斷線的人最好穿上直徑1.35mm到1.45mm較粗的線,但是粗線的手感並不好;而細線壹般在1.20mm到1.30mm之間,切球較敏銳,彈力也佳。
網球拍的壹些參數
Head Size(拍面):
拍面MID為95平方平方英寸,MP為96-100,之上為OS拍面。即Mid,Mid-plus,Over-size。
壹般來說,新手和力量偏弱的女士建議用OS拍面,擊球面積大,甜點大,容易接到球,而且由於拍面大,球接觸到球網之後力量分散得也開,卸力的效果明顯,又方便借力打力。而MID拍面由於甜點小,擊球時對技術和力量的要求都高,但擊球時力量更集中即可以方便大力選手打出暴力的重擊!所以MID拍面的拍子大部分都是重量型球拍,專為暴力選手配備。而MP球拍,可以說是當今最主流的球拍,從高人到新人都可以用,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選用。
Length(拍長): 標準拍長27 inches(英寸) / 69 cm(厘米)
成人拍中,沒有短的,只有加長型,為的只是加長力臂,對力量的要求增加卻可以給發球和擊球帶來更大的力量。對此問題,請參照中學的基礎力學知識。張德培是最早試用加長拍的人,他因此將發球速度提至了120英裏/小時。加長拍中最著名的是POG加長,即張德培壹代,以及羅迪克代言的PD+,不過新手不建議用PD+,動作不協調極易得網球肘,但張壹加長可以推薦,對手臂極為友好,就是力量沈了些,量力而行了。
Strung Weight(上線後重量):
有多大力量,用多重的拍子,上場揮揮就知道自己能不能打得動了。除了O3,其它拍子的重量可以作為揮重的參數了。
給想打暴力球的男士壹個提醒:高手協調發力能力強,用輕拍也能打出暴力球,但壹般人用力不充分,想打出暴力球,還是用動量定理比較好,即:球拍重擊球狠,對手接著也就更費力。這就是為什麽羅迪克這種不塗拍的人要在拍子上加海量的鉛片的緣故了。
Balance(平衡):
頭輕打網前省力,底線費力,頭重打網前不爽,但底線省力。不過想自己發力,加強控制力的,頭輕是不二選擇。 不想把手臂打得很粗的技術型選手或女士,用頭重拍很好。想學職業選手的諸位,頭輕吧,有了控制和自己發力才是技術提升的途徑!
有個反例,大小W姐妹,力量超強,用頭重拍,還經常做出極不標準的動作擊球,不過因為有不輸於男人的肌肉,所以......
數據解釋:1pts頭輕,即拍子的平衡點在球拍中點靠近拍柄1 point的位置:
公式:1pts = 1/8 inch = 1/8 * 25.4 mm = 3.175 mm=0.3175CM
對於標長27inch即68.5cm的拍子而言,平衡點在從拍柄數31(68.5/2-0.3175=33.9)CM處。頭重就在中點處加上平衡點數值。
n six-one 90,9點頭輕,就是68.5/2-0.3175*9=31.4 即平衡點在從拍柄數31.4CM處。網站上的是315,出入是因為我取的四舍五入點精確數位多所致。
1點頭重,即68.5/2+0.3175=34.5CM,即從拍柄數34.5cm處。
大部分拍子揮起來會比原來的重量輕些,我們可以理解為借著慣性省了些重量。O3是個例外,超強的大孔減少了陰力,使拍子揮重遠遠輕於自重。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出現自重350克,揮重系數不足300的情況。這項指數建議大家自己上場試試才會有感覺。因為揮重受到擊球方式、位置等因素影響不小。
Stiffness(硬度):
越硬拍子彈力越大,對球如此,對手臂也如此,所以軟拍子對手臂都很友好。但用好了,借力加力後硬拍子的威力也是很恐怖的。想想美國大炮用PD+發出的250+KMH的發球吧。軟拍由於拍子變形大,吸收力量大,所以需要更多自己發力,力量偏小喜歡借力的人士最好還是選硬度65以上的拍子。相反,力大人士用軟拍子更能發揮自己的控制力和力量。
Beam Width(拍框厚度): 22-25 mm
直接影響球拍力量指數的因素,拍框越厚,由於線床變形越小,球拍力量會增強,減震也越好。拍框薄,球拍的控制要好壹些,拍框薄拍子也越靈活。拍框的厚度和拍面的大小也有壹定關系,OS拍面很少有小於20mm的。總之窄邊的拍子都是暴力拍,L6、Tour90,都屬於這類。寬邊的如PD等借力效果好。
Composition(成份): Graphite (碳素) / Kevlar (卡夫拉)
現在的拍子中碳素為主,加入金屬或纖維物質都是為了增加拍子的硬度,加強拍子的力量和穩定性。只需要說明壹點,有些人會不習慣金屬元素的震動感覺,可以選用減震效果好的純碳拍。這個因人而異。
此處順帶說明壹下避震的問題,覺得震手就加避震覺得太木沒感覺就不加避震。如果沒加避震還覺得木就換個震動強的線或震動強的拍子。手感敏銳者如費得樂薩紛不用避震,卻也有如老桑阿加西這樣用避震的。納達爾和克裏斯特爾斯這些大力選手也用避震。所以大家自己判斷好了。而且避震有不同的樣式和效果,纏住的線越多減震效果越好。
順便說提醒壹句:使用95以上拍面的大力擊球手,如果用的是非力士浪硬線的話,使用壹般的避震經常會被震飛(連續擊球中來不及理線,由於力量大,球線分散,造成避震脫落),建議使用皮筋兒或皮管兒壹類可以系在線上的避震。
Power Level(力量級別):
力量越大,越省力,力量越小,越需要自己來發力,大家量力而行吧。
壹般來說,這都是和拍子的重量、揮重緊密相連的指數,重拍要求揮拍速度快,因為什麽?因為如果妳揮得不夠大力,就不夠快,沒有力量是擊不出好球的。所以重量和揮重決定了妳的揮拍速度壹點不為過。
揮重小的,揮拍速度中等,力量小,借力多,適合休閑打法。
Grip Type(原廠拍的柄皮型號): Syntec Grip
有什麽用什麽,喜歡拍柄棱角感的或想加拍柄厚度的,可以換成小牛皮,不過價格很貴,新手就不必了。有些好拍了如N90是配了小牛皮柄皮的。其它的內柄皮也有加厚減震型或速幹透汗型,原則上來講,換外柄皮就OK了。內柄皮壹般不用換。
Grip Size
因手而異,壹個手指為最佳,看圖!
註:追求上旋的高手會選擇小壹號的手柄,為了方便轉手腕,不過新人或技術不熟練者不要過早追求動手腕擊球!
String Pattern(線床密度) :16 Mains(豎線) / 19 Crosses(橫線)
記住壹點,豎線越少,上旋效果越好,反之則是平擊效果。16*19是當今主流,但18*20依然占有壹部分市場,如HEAD的Prestige和Dunlop的200G等依然占有壹片特別的市場,Safin更是用自己天生的素質用小拍面線密線床的拍子打出了極強的上旋球。可見技術上的優勢遠遠淩駕於拍子之上!
順便加壹句,線疏且拍面在MP或OS的拍子,很容易走線,小拍面緊線床相對走線少。如果是特別不喜歡整線,就上聚脂線,如果又是經常會把力士浪硬線都打走的高手,建議換用小拍面的拍子。
String Tension(上線高低峰值): 53-63 pounds (磅)
非力士浪硬線,本著先上拍子推薦的中值,再根據手感調整。相加力量的,減少磅數,想加控制的,加磅數,每次調整2-3磅。
如何挑選網球拍
首先,妳得決定所挑選的球拍是妳認為客人需要的還是客人要求的,這聽起來好像是妳期待著找到壹個賣點,但它真的非常重要 !壹支稱手的球拍能使球手在比賽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很多品牌都將其生產的球拍分成三種類型以適應三種不同的球手,像拍身較硬、彈性較大的球拍適合揮拍的幅度小、速度比較慢的球手;拍身較軟.彈性較小的球拍適合全幅型、揮拍速度比較快的球手,而性能介於兩者之間的則適合中等幅度和速度的球手。
那麽,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球拍本身還是揮拍的特點呢?這是很關鍵的,對初學者尤為重要。如果妳給他壹支彈性很大的球拍,他將不得不把動作縮短以保持對球的控制;如果妳給他壹支拍身較軟、彈性較小的球拍,他將不得不把動作加長.提高揮拍的速度以保持擊球的深度。所以,在選擇壹支球拍之前;妳必須確定妳的客人期望成為哪種類型的球手以及他們願意壹次對自己的動作作出多大調整。
壹、對待第壹次買球拍的客人
對於第壹次接觸網球的客人,該選擇什麽類型的球拍是很難決定的,這需要壹個較長的過程,而且未必能百分之百準確,因為這樣的客人往往還不了解自己想要成為哪種類型的球手。像這樣的球手我建議就根據他的身高、體形和體能考慮如果是身材高大健壯、體能好的球手,我建議使用拍身較軟、彈性較小的球拍,因為他們能夠完成幅度大、速度快的揮拍動作;如果是身材較瘦小、體能較差的球手,則適合使用拍身較硬、彈性較大的的球拍,這樣無須大大動作他們的擊球就能獲得足夠的威力和深度;最後如果妳不能確定他屬於哪種類型的話,那麽妳可以讓他們嘗試中幅型的球拍。在真正接觸網球運動後,他們就會逐漸發現自己需要從球拍上得到什麽,因為那時他們會有壹些參考意見。當妳為壹個初次接觸網球的客人選擇拍時,必須讓他明白這支球拍不會永遠適合他。
二、對待能夠提供參考意見的客人
壹旦球手對球拍的使用有了經驗,那為他們選擇適合的球拍就容易得多了。如果他們了解不同的技術數據,他們就能找到適合他希望成為的那類球手的球拍。在選擇的時候,我們要查看球拍上的制造數據,並且知道這些數據如何影響這支球拍和它適合哪種類型的球手,我們談到每壹組的數據時是在探討它對球拍的彈性、操控性能.旋轉和手感的舒適程度等方面的影響,當然還有其它重要的因素,但這幾點是我們考慮的重點。
三、球拍的技術數據
1、長度
從拍頭的頂部到握柄的底部之間的距離就是球拍的長度。標準的長度是27英寸,盡管現在大多數的球拍的長度都接近275英寸了。在不減慢揮拍速度的情況下,加長的球拍擊球會更有威力,因為它所提供的力距較長,也就是意味著拍頭的速度更快 ;同時加長的球拍允許球手接到那些稍微遠壹點的球,這就意味著妳的球場覆蓋率增加了.腳步的移動卻相對減少了;而且加長的球拍在球手采取上旋打法時能夠制造更多的旋轉,這是因為在接觸球的瞬間拍頭的速度提高了。
哇,更多旋轉.更大威力還能接到更遠的球.聽起來很有吸引力對嗎?那麽為什麽不人人都用加長的球拍呢?原來這裏面還隱藏壹些不利的因素。首先;如果妳不能把球控制在場區以內,威力對妳來說是不必要的。第二,使用加長球拍時,如果妳要保持原來的揮拍速度將會較為吃力,因為球拍有更多的重量遠離妳的手(這就意味著揮重增加,)如果妳將揮拍速度減慢,拍頭的速度也會隨之減慢,那麽威力也就無從談起。另外,加長的球拍在操控性能方面也比較遜色,就是說妳要讓球拍及時到位擊球也比較困難,球手在網前攔截時尤其容易發現這壹點。最後壹點,用加長球拍在擊壹些較近身的球時,妳會多壹點點的不舒服。所有這些實際情況我們在為客人選擇時都應該考慮進去,確定到底他們的下壹支球拍應該短壹些,長壹些還是和他原來用的球拍壹樣長。
2、拍面大小
現在,球拍的拍面大小從85平方英寸到135平方英寸的都有,拍面越大球拍的甜點(回球最有效的區域)也越大,這就意味著擊球時允許更大的誤差,妳可以在更大的區域裏擊出穩定的球。如果不增加線的密度的話,線與線之間的空隙加大了,所以較大拍面的球拍會比較小柏面的更經常斷線。而由於城與線之間有較大的空隙,使擊球時球與線的接觸更為充分,這樣也有助於制造旋轉。對於很多球手來說用較大拍面的球拍感覺會更舒服(除非他刻意提高了穿線的磅數)因為拍面大了,網線在拍框上的距離就大了,在觸球時線有更多延伸的機會。此外,較大拍面的球拍在妳的擊球點稍微偏離甜區時產生的扭轉和擺動會小些,這是因為即使擊球點稍微偏離甜區,相對較小的拍面而言,仍然離拍框較遠。
盡管如此,較大拍面的球拍常常被認為操控起來不夠靈活,很多球手往往會更喜歡較小拍面的球拍處理球幹脆利落的感覺。拍面面積會直接影響到球拍的威力,因為較大的拍面其網線較長,延伸度較大,產生的威力也較大(球的落點較深〕。另外,拍面面積也會影響甜區的位置,較小拍面的球拍甜區通常比較大拍面的要高。有研究表明,多數球手傾向在線床中心的上方擊球。我們可以觀察壹下這些球手經常擊球的地方,如果妳將橫線推離它原來在直線上的位置時;就會發現他們擊球最多的地方凹槽最深。妳也可以在球拍上畫上圖案,看看哪個區域的顏色掉得最快。
3、彎曲/硬度
球拍的硬度直接影響到它的彈性;擊球時,球拍會向後彎曲,球拍向後彎曲的幅度越大,剛返回到球的動量越小;因為球在拍子反彈前己經離開了線床。所以較硬的球拍能夠提供較大的彈性,而較軟的球拍的彈性較小,要獲得與較硬球拍同等的效果,球手的動作就要大壹些、完整壹些。
基於相同的原因,較硬的球拍也更容易將擊球時產生的震動傳至妳的手臂。當人們在談論較軟球拍的控制能力比較硬的要好,其實這要看妳如何界定控制能力。確實,較軟的球拍不能把球送到較硬球拍的那樣遠(這是對控制能力的其中壹種界定),而較硬的球拍對擊球方向的控制能力也比較強,因為在擊球點稍微偏離甜區時所產生的扭曲和擺動較小,所以能夠比較有效地將球送到妳想要的方向。相反,較軟的球拍在觸球時的扭曲和擺動較大,所以出球時球不會按其進人的角度離開。
較硬的球拍對制造旋轉會有壹點點的影響,但不如網線、穿線的磅數和線床的密度影響那麽大。盡管較硬的球拍對操控性能的影響很小甚至沒有,在選擇不同硬度的球拍時妳也需要考慮操控性,如果妳要選擇壹支較軟的拍子,那麽妳首先要弄清楚球拍操控起來是否靈活,因為球手要獲得相同的擊球威力就得加快揮拍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