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segway有哪些型號呢?

segway有哪些型號呢?

依照功能劃分,賽格威目前***擁有三個主要產品系列HT、XT與GT,但其中最早登場的Segway HT又依照需求差異,還更細分為多種尺碼、輸出與用途不同的系列。

Segway HT

i系列:標準型的賽格威隨意車,擁有20公裏/小時左右的最高車速,新壹代的版本已經可以選配儲電力較高的鋰電池,使得續航力提升到38.6公裏的水準。

p系列:輕型的賽格威隨意車,雖然輸出較i系列小,但是車身尺碼更精簡重量更輕,它除了可以在較狹窄的環境中順利操作外,因為體積小,可以放進大部分車輛的行李廂中四處攜帶。

e系列:高負荷型的賽格威隨意車,不只荷重更強,車身上還設計有額外的置物盒。專屬的電子式停車腳架可以讓車子在沒人騎乘操作時,仍然保持站立的姿勢。

Segway XT:越野型的賽格威車,除了輸出動力比HT強速度更快外,還配備粗獷的越野車胎可以應付各種不平地面。不過它相對的有種缺點,就是不能在像是人行道這般的平坦場合使用。

Segway GT:高爾夫球場用的賽格威車,有較長的續航力、較高的車底距地高還有附加壹個高爾夫球袋掛架,強調跟傳統的電動高爾夫球車壹樣環保,但更靈活。

Segway Concept Centaur:“半人馬”是賽格威在2004年時推出的雙人座四輪版概念車,外觀上它非常像是壹輛傳統的沙灘車(All-Terrain Vehicle,ATV),且的確擁有可以媲美壹般沙灘車的越野能力,與比壹般的賽格威快很多的車速(接近40公裏/小時),但是它仍然保持了賽格威車絕對不可少的動態穩定功能,因此很輕易地就可以做出前輪離地、只靠後輪著地站立的平衡姿勢,還可以保持這姿態進行原地旋轉或加速前進、後退,與爬上落差很大的臺階之類普通ATV做不到的高級動作。賽格威半人馬是壹輛總體表現很令人期待的嶄新交通工具,它唯壹的缺點大概就是賽格威並沒有實際將它量產的打算,壹般消費者只能望車興嘆。

Segway RMP:賽格威的機器人移動平臺原本是為了美國軍方的需要而開發出來的,但後來也開始提供商業用途的客戶采購作為進壹步發展成其他機械產品的基礎平臺。

推廣困難

雖然早在賽格威隨意車實際上市之前,無論是產業界、學術界還是金融投資界,都對其寄予厚望,認為這是壹種劃時代、可以改變人類運輸方式的偉大創意,但實際上歷經幾年的實際觀察之後,人們卻發現賽格威並沒有如預期般受到消費者註意,事實上,甚至連攤平當初的研發投資都還有困難。

賽格威在推廣上的困難點,主要集中在價格與法規問題上。首先,由於大量使用最先進的科技來制造隨意車,每輛新車的價值都頗為高昂。縱使是最入門的p系列,售價也高達4,000美元上下(參見亞馬遜賽格威網絡賣店,至於臺灣地區引進的賽格威p系列,則定價為18萬新臺幣,相當於3輛125cc.等級速克達摩托車的價格,更別說價格只有摩托車壹半的電動腳踏車),因此如果量產技術沒有有所突破進壹步降低制造成本,那麽短時間之內,賽格威仍然只能保持它高收入階層消費者才使用得起的尷尬定位。

賽格威旅程再來就是,像賽格威這種過去在道路法規中從未存在過的新產品,到底應該分類在哪種等級的交通工具裏面,各地區皆有不同的認知。在美國,賽格威原本被歸類為動力腳踏車類的低輸出動力車輛,因此必須行使於標準的慢車道上,而無法普遍用於它原本開發時所鎖定的主要使用環境——人行道。為此,賽格威公司花費了非常多的力量在遊說美國各州乃至於世界各國的主管機構,終於順利地讓賽格威可以行駛的範圍擴展到當初的預期,但也相對延遲了新產品概念的推廣。

但是與美國的情況相反的,在部分地區例如臺灣,是以機動車輛是否領有牌照來決定能不能行駛於道路上,賽格威因為不屬於任何等級的動力車輛,因此無法合法上路。為了解決這問題,在2005年7月施行新的車輛分級制以小型輕型機車來包括所有電動代步車,但屆時掛了牌後可以行駛到車道上的賽格威是否因此失去了在人行道上移動的資格呢?這可能是造成推廣新運具最大的困擾之壹。

賽格威在推廣上最後壹個問題點,就是以壹種前所未見的嶄新科技來說,從沒實際見過它的人,根本完全無法料想到世間有這種事物的存在——縱使他們其實真的有需求,是賽格威的潛在客戶。因此在賽格威開始銷售的前幾年,實際購買其產品的大都是消息靈通、對新事物有非高度敏銳性愛嘗鮮的買主。曾經有壹項針對車主的追蹤調查顯示,大部分購買賽格威的私人買家,其實都是把它用於娛樂用途,實際上拿來通勤或作為其他運輸行為的人反而有限,這點與當初開發它的時後希望它能夠成為新運具的訴求,是互相沖突的。而且,娛樂性質的買家在壹段時間之後就會失去對產品的興趣、市場很容易飽和,只有建立它的使用成為壹種特定的運具模式,才有可能確保此類產品日後的穩定消費。為了解決這問題,賽格威才會選擇與大型生活百貨通路合作,與在各地舉辦現場現場試用活動來讓消費者意識到此種新交通工具的存在。如同許多新型能源或交通概念產品,例如替代能源車、混和動力車之類的,基於政策考量,政府機關往往是這類新技術的最大用戶,但卻只能提供有限的消費力,而目前賽格威也限於類似的困境之中,需要更多時間與力氣去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