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韓國為什麽能成功將端午節申請為韓國的?

韓國為什麽能成功將端午節申請為韓國的?

端午節俗稱端陽節、端午節、天中節,除我國漢族外,還有滿、蒙、藏、苗、彜、畬、錫伯、朝鮮等約28個少數民族都慶祝這個節日。我國的端午節很早就傳入了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這些國家至今還在歡度端午佳節。實際上,韓國所獲勝的江陵端午節本來就源於我國遠古的祭龍日,它的遠古文化蘊涵是用龍的威懾力驅除所有的災疫邪祟。從時令上看,“端午”為“陽極之日”,故《風土記》曰:“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時為天中節,故作種種物辟邪惡。”

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是不爭的事實,應該說,此前普遍認為亞洲國家是絕對不可能申請成功的(當然這是後話)。因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需要具備惟壹性、完整性和真實性這三個特點。其他國家的端午節不滿足前兩個條件。而如今韓國的江陵端午節被批準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多少有點出乎意料。然而,韓國的申請成功憑借的就是自己的保護與重視程度,從這點來看,我們是不能比的。

韓國申請成功“不是壞事”,原因如專家所說: “江陵端午祭其實與我們的端午節不是壹回事。”韓國的端午祭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壹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這倒不見得,復旦大學文博系民俗學研究者胡誌祥副教授就有不同看法:“ ‘端午節’和‘端午祭’並沒有本質區別。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響部分,在傳播過程中總會發生壹定的變化,在這期間,往往是核心部分保留了下來。端午節在中國本來就是祭祀活動,韓國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部分就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雖然在韓語中,‘祭’和‘節’的意義有所差別,但是在‘申遺’時,無論端午節還是端午祭,都應該用英文的FESTIVAL(節日)表示。”

無論說法如何,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是不爭的事實!祖宗留下的遺產落敗了,我們以何顏面笑談“這不是壞事”?說出口還真有壹種心虛的感覺。在韓國開始申請江陵端午祭為世界遺產,在韓國某公司將“端午節.cn”這壹中文域名搶先註冊時,都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不是滋味”,而今韓國申遺成功,也許大多數人也是——“不是滋味”。如果說好處在於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啟示,把傳統的文化活動註入了現代的元素,並得到國際認同,對於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借鑒意義。那麽,我們的端午節(而不是某國端午節)達到國際認同還有壹段漫長沈重的路子要走。我們不由的去思考,我們的落敗其實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反省我國情況就會發現,我國節日體系的文化特色顯得不足,洋節日侵襲嚴重,人們多是追捧外來節日文化而對自己民族的卻缺少認識,更談不上喜愛和保護。這次韓國申遺成功的板子剛好打在我們的臉上,猶如韓國的影視劇將我們的專利賣給中國壹樣——這板子打得好,也打得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