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中國古代到現代通訊方式的演變

中國古代到現代通訊方式的演變

1、烽火傳軍情

“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壹種通信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沖的高處,每隔壹定距離建築壹高臺,俗稱烽火臺,亦稱烽燧、墩堠、煙墩等。

高臺上有駐軍守候,發現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壹臺燃起烽煙,鄰臺見之也相繼舉火,逐臺傳遞,須臾千裏,以達到報告敵情、調兵遣將、求得援兵、克敵制勝的目的。 

2、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

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單於扣留,他英勇不屈,單於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兇和好,結為姻親。

漢朝使節來兇,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於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壹起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壹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壹計,

讓漢使對單於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壹只大雁,足上系著壹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壹個大澤中。”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於。單於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鴻雁傳書”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千百年,而“鴻雁傳書”也就漸漸成了郵政通信的象征了。

3、飛鴿傳書

信鴿在長途飛行中不會迷路,源於它所特有的壹種功能,即可以通過感受磁力與緯度來辨別方向。 

信鴿傳書確切的開始時間,現在還沒有壹個明確的說法,但早在唐代,信鴿傳書就已經很普遍了。張九齡是唐朝政治家和詩人,他不但用信鴿來傳遞書信,還給信鴿起了壹個美麗的名字——“飛奴”。此後的宋、元、明、清諸朝,信鴿傳書壹直在人們的通信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我國的歷史記載上,信鴿主要被用於軍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將張浚視察部下曲端的軍隊。張浚來到軍營後,竟見空蕩蕩的沒有人影,他非常驚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隊召集到眼前。

曲端聞言,立即把自己統帥的五個軍的花名冊遞給張浚,請他隨便點看哪壹軍。張浚指著花名冊說:“我要在這裏看看妳的第壹軍。”曲端領命後,不慌不忙地打開籠子放出了壹只鴿子,頃刻間,第壹軍全體將士全副武裝,飛速趕到。

張浚大為震驚,又說:“我要看妳全部的軍隊。”曲端又開籠放出四只鴿子,很快,其余的四軍也火速趕到。面對整齊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隊,張浚大喜,對曲端更是壹番誇獎。

其實,曲端放出的五只鴿子,都是訓練有素的信鴿,它們身上早就被綁上了調兵的文書,壹旦從籠中放出,立即飛到指點的地點,把調兵的文書送到相應的部隊手中。

4、風箏通信

風箏在古時候曾作為壹種應急的通信工具,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傳說早在春秋末期,魯國巧匠公輸盤(即魯班)就曾仿照鳥的造型“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種以竹木為材制成的會飛的“木鵲”,就是風箏的前身。

到了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人們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紙糊之,便成了“紙鳶”。五代時人們在做紙鳶時,在上面拴上了壹個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風箏”這個詞便由此而來。

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信息和軍事情報。到了唐代以後,風箏才逐漸成為壹種娛樂的玩具,並在民間流傳開來。

軍事上利用風箏的例子,史書上多有記載。漢初楚漢相爭時,劉邦圍困項羽於垓下,韓信向漢王劉邦建議用絹帛竹木制作大型風箏,在上面裝上竹哨,於晚間放到楚營上空,發出嗚嗚的聲響,同時漢軍在地面上高唱楚歌,引發楚軍的思鄉之情,從而瓦解了楚軍的士氣,贏得了戰事的勝利。

5、通信塔

18世紀,法國工程師克勞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壹個加快信息傳遞速度的實用通信系統。該系統由建立在巴黎和裏爾230千米間的若幹個通信塔組成。

在這些塔頂上豎起壹根木柱,木柱上安裝壹根水平橫桿,人們可以使木桿轉動,並能在繩索的操作下擺動形成各種角度。在水平橫桿的兩端安有兩個垂直臂,也可以轉動。

這樣,每個塔通過木桿可以構成192種不同的構形,附近的塔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種含義的信息。這樣依次傳下去,在230千米的距離內僅用2分鐘便可完成壹次信息傳遞。該系統在18世紀法國革命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6、信號旗

船上使用信號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旗號通信的優點是十分簡便,因此,即使當今現代通信技術相當發達,這種簡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來,成為近程通信的壹種重要方式。

在進行旗號通信時,可以把信號旗單獨或組合起來使用,表示不同的意義。通常懸掛單面旗表示最緊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內容。

例如,懸掛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潛水員,請慢速遠離我船";懸掛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懸掛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醫療援助"等等。

7、郵遞

以實物傳遞為基礎,雖然如今寫信的人越來越少,但越簡單越真實,越純樸越真情,信件是信息傳遞最簡單最純樸的方式,更不因傳遞速度過快造成信息的溢漏;

快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的需要,主要原因是因為隨著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務需求面也越來越高,但其發展受交通運輸制約無便利的交通運輸怎麽也快不起來。

8、電話

電話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與網絡電話,其傳遞方式與網絡方式優缺點基本相同,與網絡方式不同之處在於電話不能直接傳遞文字圖片,與郵遞方式不同在於不能傳遞實物。

9、傳真

傳真是近二十多年發展最快的非話電信業務。

將文字、圖表、相片等記錄在紙面上的靜止圖像,通過掃描和光電變換,變成電信號,經各類信道傳送到目的地,在接收端通過壹系列逆變換過程,獲得與發送原稿相似記錄副本的通信方式,稱為傳真。

傳真的主要技術有:掃描技術,記錄技術,同步同相技術,傳輸技術。傳真的通信過程包含掃描,光電變換,圖像信號的傳輸,記錄變換,收信掃描和同步同相。

傳真是基於PSTN的電信信號通過設備中轉傳真信號。直接由於科技大迅速發展,電子網絡傳真逐漸成為取代傳真機的新壹代通信工具。

10、衛星電話

基於衛星通信系統來傳輸信息的電話就是衛星電話。

衛星電話是現代移動通信的產物,其主要功能是填補現有通信(有線通信、無線通信)終端無法覆蓋的區域,為人們的工作提供更為健全的服務。現代通信中,衛星通信是無法被其他通信方式所替代的,現有常用通信所提供的所有通信功能,均已在衛星通信中得到應用。

11、電報

電報,就是用電信號傳遞的文字信息。通訊越來越迅捷,電報的作用已經不是很大了,也許有壹天電報就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

電報是通信業務的壹種,是最早使用電進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電流(有線)或電磁波(無線)作載體,通過編碼和相應的電處理技術實現人類遠距離傳輸與交換信息的通信方式。

電報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業社會的其中壹項重要發明。早期的電報只能在陸地上通訊,後來使用了海底電纜,開展了越洋服務。

到了二十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拍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份地區。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

12、數據通信

計算機網絡中傳輸的信息都是數字數據,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就是數據通信方式,數據通信是計算機和通信線路結合的通信方式。在數據通信中,按每次傳送的數據位數,通信方式可分為:並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並行通信是壹次同時傳送8位二進制數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需要8根傳輸線。並行方式主要用於近距離通信,如在計算機內部的數據通信通常以並行方式進行。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傳輸速度快,處理簡單。

串行通信壹次只傳送壹位二進制的數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只需要壹根傳輸線。串行方式雖然傳輸率低,但適合於遠距離傳輸,在網絡中(如公用電話系統)普遍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百度百科-古代通信

百度百科-通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