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考狀元白湘菱,被各個名校拒絕錄取,後來怎麽樣了?
高考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壹個學生都渴望取得好的成績。如果能夠在高考中奪得省狀元的頭銜,那將會是很高的榮譽,更是壹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情。但是對於2020年的江蘇省高考文科狀元白湘菱來說,卻是另壹種狀況,因為她被壹些名校拒絕錄取了。
作為江蘇省的文科狀元,白湘菱為何會被許多名校拒絕錄取呢?原來白湘菱的選修課歷史考試成績是B+,但是部分高校要求選修考試的成績即使最低也得是A,因此白湘菱並不符合部分高校的招生標準。
在這裏順便提壹下,江蘇省實行的是3+2的高考模式。“3”代表的是三門主修課程,分別是語文、數學和英語。“2”則代表的是兩門選修課,選修課的成績分為六個等級,依次是A+、A、B+、B、C、D,其中A+為最優。
雖然不計入高老成績,但是很多高校都會在招生的時候要求,選修課成績為A及以上。如果達不到這個硬性指標,即使妳考得再出色,也是不能夠被錄取的,就像白湘菱壹樣。
雖然被壹些高校拒絕,但是也有壹些知名院校向白湘菱拋出了橄欖枝,最終白湘菱選擇了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在這裏繼續自己的學業。不過,這件事也在當時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大家都在討論壹些高校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否應該僅憑白湘菱壹門選修課不達標,就給予白湘菱全盤否定,不予錄取。對此,編者有以下的看法。
因為選修課成績不達標,拒絕錄取白湘菱,這樣的做法對嗎在編者看來,壹些高校因為白湘菱選修課成績不達標不予錄取,這樣的做法並沒有不妥之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壹是遵守高考規則,才能做到公平。既然已經在江蘇省實行了3+2的高考模式,同時部分高校對於選修課成績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應該按照這樣的規定去執行,不能因為壹個人優秀就打破這種普適性的規則,如果這樣做是不公平的。
誠然,白湘菱必修課成績考得很不錯,甚至取得了江蘇省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但是她的壹門選修課的確沒有達到部分高校的錄取標準,所以即使沒有被壹些高校錄取,也無可厚非。
高考是神聖的,要做到的就是對大家公平。如果因為白湘菱的優異成績打破這壹規則,那麽以後就還可能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這樣就失去了制定規則的實際意義和效果。
二是即使被部分高校拒絕錄取,白湘菱仍然有很大的選擇空間。雖然白湘菱被壹些知名高校拒絕錄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她就失去了繼續學習的機會,或者說只能選擇壹些很普通的大學。
白湘菱依舊有著很多選擇,不少高校都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她最終在眾多的高校中,選擇了自己心儀的學校,香港大學。所以即使白湘菱沒有被壹些高校錄取,這並不會給她帶來多大的損失,她的努力依舊得到了回報。
三是可以讓廣大學子更加意識到學習中全面發展的重要性。作為壹名學子,我們需要全面去發展,不能因為只有必修課的成績計入總分,就對選修課或者壹些課外知識毫不在意。
只有知識面足夠豐富,以後的日子裏才能更好地去發展自身。如果知識僅僅局限在某壹方面,往往會導致我們看待事物具有單壹性,不能具備良好的創造力和發現能力。
其實,雖然沒有被壹些高校錄取,但是白湘菱知道這個消息後,並沒有表示太大的擔憂。她樂觀地去看待這個事情,最終依舊選到了自己心儀的大學。
樂觀的心態,是白湘菱取得優異成績的壹大法寶白湘菱出生在普通家庭中,父母很少會給她多大的壓力。她努力學習,樂觀看待生活,這也讓她在學習中能夠愈挫愈勇,始終對自己保持信心,最終奪得文科狀元的頭銜。
其實在高考中,不僅僅以往的學習積累很重要,擁有壹個良好的心態更是取得高考勝利的關鍵所在。在以往的高考中,我們會看到壹些人發揮失誤,也能看到壹些人超常發揮,這都和個人的心態有著重要的關系。
只有擺正好的自己的心態,正確地去看待高考,不要過度緊張,才能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樂觀的心態,讓白湘菱能夠用平常心去對待高考,平日裏的努力付出,讓白湘菱對高考抱有信心,最終她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其實,不僅在日常學習中是這樣,生活中我們也應該用壹顆平常心去看待許多事情。人生難免會遇到許多的挫折和不如意,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冷靜下來。既然事情發生了就去努力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換壹種思路去對待,這樣才能讓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結束語
雖然白湘菱被壹部分高校拒絕錄取,但是主要是因為自己不符合招生要求,這壹點無可厚非。不過白湘菱始終能夠保持好的心態,這不僅讓她取得了優異的高考成績,最終也讓她選到了心儀的香港大學。
無論何時,生活都需要努力,但是在努力中也應該持有壹顆平常心。平常心不是目空壹切,而是努力過後的不留遺憾,同時更是生活裏的壹種理性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