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查理·芒格提到的10條人生的黃金法則

查理·芒格提到的10條人生的黃金法則

《窮查理寶典》,是查理·芒格2007年5月23日在南加州大學GOULD法學院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從中他提到了10條人生的黃金法則:

這是壹個十分簡單的道理,是黃金法則。妳們要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我看來,無論是對律師還是對其他人來說,這都是他們最應該有的精神。

總得來說,擁有這種精神的人在生活中能夠贏得許多東西,他們贏得的不止是金錢和名譽,還贏得尊敬,理所當然地贏得與他們打交道的人的信任,能夠贏得別人的信任是非常快樂的事情。

有的時候妳們會發現有些徹頭徹尾的惡棍,死的時候既富裕又有名,但是周圍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們死有余辜。如果教堂裏滿是參加葬禮的人,其中大多數人去那裏是為了慶祝這個小子終於死了。

這讓我想起了壹個故事——有壹個這樣的混蛋死掉了,神父說:“有人願意站出來,對死者說點好話嗎?”

沒有人站出來,好長時間沒有人站出來,最後有個人站了出來,他說:“好吧,他的兄弟更糟糕。”

這不是妳們想要得到的下場,以這樣的葬禮告終的生活,不是妳們想要的生活。

我懂得這個道理且壹輩子都在實踐它。

薩默賽特?毛姆(Somerset Maugham)在他的小說《人性的枷鎖》中描繪的愛是壹種病態的愛,那是壹種病,如果妳們發現自己有這種病,應該趕快把它治好。

另外壹個道理,這個道理可能會讓妳們想起孔子:“獲得智慧是壹種道德責任,它不僅僅是為了讓妳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如果不終身學習,妳們將不會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識,妳們在生活中走不了多遠。

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它的長期大額投資業績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出色的。

讓伯克希爾在這壹個十年中賺到許多錢的方法,在下壹個十年未必還能那麽管用,所以沃倫?巴菲特不得不成為壹部不斷學習的機器。

人類社會在幾百年前才出現了大發展,在那之前,每個世紀的發展幾乎等於零。人類社會只有發明了方法之後才能發展,同樣的道理,妳們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後才能進步。

我非常幸運。我讀法學院之前就已經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在我這漫長的壹生中,沒有什麽比持續學習對我的幫助更大。

再拿沃倫?巴菲特來說,如果妳們拿著計時器觀察他,會發現他醒著的時候有壹半時間是在看書。

他把剩下的時間大部分用來跟壹些非常有才幹的人進行壹對壹的交談,有時候是打電話,有時候是當面,那些都是他信任且信任他的人。

我想進壹步解釋為什麽人們必須擁有跨科學的心態,才能高效而成熟地生活。

在這裏,我想引用古代最偉大的律師馬爾庫斯?圖魯斯?西塞羅的壹個重要思想。

西塞羅有句話很著名:如果壹個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發生過什麽事情,在生活中就會像壹個無知的孩童。

這個道理非常正確,西塞羅正確地嘲笑了那些愚蠢得對歷史壹無所知的人。

但如果妳們將西塞羅這句話推而廣之,我認為妳們應該這麽做:除了歷史之外,還有許多東西是人們必須了解的。

所謂的許多東西就是所有學科的重要思想。但如果妳對壹種知識死記硬背,以便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這種知識對妳們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妳們必須掌握許多知識,讓它們在妳們的頭腦中形成壹個思維框架,在隨後的日子裏能自動地運用它們。

如果妳們能夠做到這壹點,我鄭重地向妳們保證,總有壹天妳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意識到:“我已經成為我的同齡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壹”。

對於復雜的適應系統以及人類的大腦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問題往往會變得更加清楚、更容易解決。

例如,如果妳們想要幫助印度,應該考慮的問題不是“我要怎樣才能幫助印度?”與之相反,妳們應該問:“我要怎樣才能損害印度?”

妳們應該找到能對印度造成最大損害的事情,然後避免去做它。

也許從邏輯上來看兩種方法是壹樣的,但那些精通代數的人知道,如果問題很難解決,利用反向證明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生活的情況跟代數壹樣,逆向思考能夠幫助妳們解決正面思考無法處理的問題。

讓我現在就來使用壹點逆向思考:什麽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失敗呢?我們應該避免什麽呢?

有些答案很簡單,例如,懶惰和言而無信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失敗。如果妳們言而無信,就算有再多的優點,也無法避免悲慘的下場。

所以妳們應該養成言出必行的習慣,懶惰和言而無信是顯然要避免的。

有壹種叫做“自我服務偏好”的心理因素也經常導致人們做傻事,它往往是潛意識的,所有人都難免受其影響。

妳們認為“自我”有資格去做它想做的事情,例如,透支收入來滿足它的需求,那有什麽不好呢?

嗯,從前有壹個人,他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可是他大部分時間過得非常悲慘,原因之壹就是他總是透支他的收入。

那位作曲家叫做莫紮特。連莫紮特都無法擺脫這種愚蠢行為的毒害,我覺得妳們更不應該去嘗試它。

總的來說,嫉妒、怨憎、仇恨和自憐都是災難性的思想狀態。

過度自憐可以讓人近乎偏執,偏執是最難逆轉的東西之壹,妳們不要陷入自憐的情緒中。

自憐總是會產生負面影響,它是壹種錯誤的思維方式。如果妳們能夠避開它,妳們的優勢就遠遠大於其他人,或者幾乎所有的人,因為自憐是壹種標準的反應。

妳們可以通過訓練來擺脫它。

在自己的思維習慣中消除自我服務的偏好,別以為對妳們有利的就是對整個社會有利的,也別根據這種自我中心的潛意識傾向來為妳們愚蠢或邪惡的行為辯解,那是壹種可怕的思考方式。

妳們要讓自己擺脫這種心理,因為妳們想成為智者而不是傻瓜;想做好人而不是壞蛋。

妳們必須在自己的認知行動中允許別人擁有自我服務的偏好,因為大多數人無法非常成功地清除這種心理。

人性就是這樣,如果妳們不能容忍別人在行動中表現出自我服務的偏好,那麽妳們又是傻瓜。

所羅門兄弟公司的法律顧問曾經做過《哈佛法學評論》的學生編輯,是個聰明而高尚的人,但我親眼看到他毀掉了自己的前途。

當時那位能幹的CEO說有位下屬做錯了事,總顧問說:

“哦,我們在法律上沒有責任匯報這件事,但我認為那是我們應該做的,那是我們的道德責任。”

從法律和道德上來講,總顧問是正確的,但他的方法卻是錯誤的。

他建議日理萬機的CEO去做壹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而CEO總是把這件事壹推再推,因為他很忙,完全可以理解,他並不是故意要犯錯。

後來,主管部門責怪他們沒有及時通報情況,所以CEO和總顧問都完蛋了。

遇到這種情況,正確的說服技巧是本傑明?富蘭克林指出的那種,他說:“如果妳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人類自我服務的偏好是極其強大的,應該被用來獲得正確的結果。

所以總顧問應該說:

“餵,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會毀掉妳的,會讓妳身敗名裂,家破人亡。我的建議能夠讓妳免於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這種方法會生效的。妳們應該多多訴諸利益,而不是理性,即使是當妳們的動機很高尚的時候。

另外壹種應該避免的事情是受到變態的激勵機制的驅動。

妳們不要處在壹個妳們表現得越愚蠢或者越糟糕,它就提供越多回報的變態激勵系統之中,變態的激勵機制具有控制人類行為的強大力量,人們應該避免受它影響。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約翰·伍登(JohnWooden)提供了壹個示範性的例子。

伍登曾經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籃球教練,他對五個水平較低的球員說:“妳們不會得到上場的時間——妳們是陪練。”

比賽幾乎都是那七個水平較高的球員在打的。

嗯,這七個水平高的球員學到了更多——別忘了學習機器的重要性——因為他們獨享了所有的比賽時間。

在他采用非平等主義的方法時,伍登比從前贏得了更多的比賽。

我認為生活就像比賽也充滿了競爭,我們要讓那些最有能力和最願意成為學習機器的人發揮最大的作用。

如果妳們想要獲得非常高的成就,妳們就必須成為那樣的人。

妳們不希望在 50 個輪流做手術的醫生中抓鬮抽壹個來給妳們的孩子做腦外科手術。

妳們不希望妳們的飛機是以壹種太過平等主義的方式設計出來的。妳們也不希望妳們的伯克希爾-哈撒韋采用這樣的管理方式,妳們想要讓最好的球員打很長時間的比賽。

我經常講壹個有關馬克斯·普朗克的笑話。

普朗克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到德國各地作演講,每次講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關於新的量子物理理論的,時間壹久,他的司機記住了講座的內容。

司機說:“普朗克教授,我們老這樣也挺無聊的,不如這樣吧,到慕尼黑讓我來講,妳戴著我的司機帽子坐在前排,妳說呢?”

普朗克說:“好啊。”於是司機走上講臺,就量子物理發表了壹通長篇大論。

後來有個物理學教授站起來,提了壹個非常難的問題。

演講者說:“哇,我真沒想到,我會在慕尼黑這麽先進的城市遇到這麽簡單的問題。我想請我的司機來回答。”

我講這個故事,並不是為了表揚主角很機敏。

我認為這個世界的知識可以分為兩種:

壹種是普朗克知識,它屬於那種真正懂的人;他們付出了努力,他們擁有那種能力;

另外壹種是司機知識,他們掌握了鸚鵡學舌的技巧;他們可能有漂亮的頭發,他們的聲音通常很動聽,他們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其實他們擁有的是偽裝成真實知識的司機知識。

如果妳們在生活中想努力成為擁有普朗克知識的人,而避免成為擁有司機知識的人,妳們將遇到這個問題,到時會有許多巨大的勢力與妳們作對。

我可以強迫自己把許多事情做得相當好,但我無法將我沒有強烈興趣的事情做得非常出色。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妳們也跟我差不多。所以如果有機會的話,妳們要想辦法去做那些妳們有強烈興趣的事情。

還有就是,妳們壹定要非常勤奮才行。我非常喜歡勤奮的人。

我這輩子遇到的合夥人都極其勤奮。

我想我之所以能夠和他們合夥,部分原因在於我努力做到配得起他們,部分原因在於我很精明地選擇了他們,還有部分原因是我運氣好。

我早期的生意上曾經有過兩位合夥人,他們倆在大蕭條期間合資成立了壹家建築設計施工公司,達成了很簡單的協議。

“這是個兩個人的合夥公司。”他們說,“壹切平分。如果我們沒有完成對客戶的承諾,我們倆要每天工作 14 個小時,每星期工作7天,直到完成為止。”

不用說妳們也知道,這家公司做得很成功。我那兩位合夥人廣受尊敬。

他們這種簡單的老派觀念幾乎肯定能夠提供壹個很好的結果。

妳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遭到沈重的打擊,不公平的打擊,有些人能挺過去,有些人不能。

我認為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的態度能夠引導人們作出正確的反應。他認為生活中的每壹次不幸,無論多麽倒黴,都是壹個鍛煉的機會。

他認為每壹次不幸都是吸取教訓的良機。

人們不應該在自憐中沈淪,而是應該利用每次打擊來提高自我。

他的觀點是非常正確的,影響了最優秀的羅馬帝國皇帝馬庫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以及隨後許多個世紀裏許許多多其他的人。

愛比克泰德自擬的墓誌銘:“此處埋著愛比克泰德,壹個奴隸,身體殘疾,極端窮困,蒙受諸神的恩寵。”

現在愛比克泰德就是這樣被銘記的:“蒙受諸神的恩寵。”

說他蒙受恩寵,是因為他變成智者,變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且教育了其他人,包括他那個時代和隨後許多世紀的人。

我還有個道理簡單地說說。我的爺爺芒格曾是他所在城市唯壹的聯邦法官,他擔任這個職位長達40年之久。

我很崇拜他。我的名字跟他相同。我對他非常孝順,我剛才還在想:“芒格法官看到我在這裏會很高興的。”

我爺爺去世許多年了,我認為自己有責任接過火炬,傳達他的價值觀。

更好的制度是壹張無縫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網。沒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

只有壹群可靠的人,他們彼此之間有正確的信任。

那是瑪約醫療中心手術室的運作方式,如果那裏的醫生像律師那樣設立許多像法律程序那麽繁瑣的規矩,更多的病人會死於非命,所以當妳們成為律師的時候,永遠別忘記,雖然妳們在工作中要遵守程序,但妳不用總是被程序牽著鼻子走。

妳們生活在應該追求的是盡可能地培養壹張無縫的信任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