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銀保監會定調下半年監管重點!防止房地產貸款亂象回潮

銀保監會定調下半年監管重點!防止房地產貸款亂象回潮

經濟企穩復蘇之際,金融防風險的重要性再度凸顯。

7月23日,據銀保監會官網,銀保監會近日召開2020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暨紀檢監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總結上半年工作,研究分析當前形勢,安排下半年重點任務。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出席會議並講話,駐會紀檢監察組組長、黨委委員李欣然對紀檢監察工作進行部署。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主持會議,黨委委員、副主席曹宇、周亮、梁濤、祝樹民出席會議。

打開APP 閱讀最新報道

對下半年監管工作的部署是重頭戲,本次會議主要從以下五大方面做出安排:壹是堅決落實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壹領導;二是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三是全力以赴促進經濟社會恢復正常循環;四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五是完善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每個方面又會提出多項具體的目標要求。

會議指出,今上半年貸款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銀保監會全力支持經濟社會恢復發展,持續深化金融領域改革開放,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要提早謀劃應對銀行業不良資產大幅增長,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嚴格資產質量分類,做實利潤、提足撥備、補充資本,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堅決防止影子銀行死灰復燃、房地產貸款亂象回潮和盲目擴張粗放經營卷土重來。進壹步強化底線思維,立足國內做好自己的事情,爭取戰略主動,做好長期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充分準備。

有銀行業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銀保監會近期多次強調銀行要做實利潤、提足撥備,提前應對不良資產可能出現的大幅增長,預計在近期各家銀行陸續公布的中期業績上就會有所體現。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由於在客戶群體、業務結構和資金成本等方面存在差異,受疫情影響程度也呈現分化;復雜的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導致部分區域和行業風險暴露加劇,加之在強監管環境下不良認定趨於嚴格,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整體有所上升,中小銀行資產質量指標弱化更為明顯,在對待區域性中小銀行風險的問題上還需就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堅決懲治重大金融風險背後腐敗問題

金融反腐近年來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且呈現出與重大金融風險壹起暴露的特點。本次會議強調,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堅決懲治重大金融風險背後的腐敗問題。

重大金融風險的積聚有時往往是有道德風險的“作祟”,腐敗、違規違紀行為相伴而行。例如,包商銀行風險處置的過程中,就有多位內蒙古原銀監部門的官員“落馬”。近日,包括原銀監會山西監管局局長張安順在內的多位山西金融業官員,亦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近期消息稱,金融領域腐敗有其自身特點,權力與資本相互勾結,扭曲金融資源配置,侵蝕金融監管體系,加劇金融風險集聚,其專業性、技術性、隱蔽性更強。其中,金融監管機構是金融領域的守門人,金融監管者以權謀私,勢必導致金融領域壹系列連鎖反應,給市場穩定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甚至威脅金融安全,釀成重大風險。

會議強調,要堅持查清問題、防控風險、追贓挽損、彌補短板、重塑生態“五位壹體”協同推進,壹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緊盯重點部門和關鍵崗位,全面推進廉政風險排查防控,規範系統工作人員個人投融資行為。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

雙底線思維,提早謀劃應對銀行業不良資產大幅增長

自“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監管,防止資金‘空轉’套利後,金融監管部門陸續釋放出強監管信號,如央行邊際調整貨幣政策避免資金利率過低引發套利、監管壓降違規結構性存款等。即便經濟遇到較大下行壓力,也不會放松對金融風險積聚的警惕,這體現出穩增長與防風險是兩大並行不悖的宏觀調控主線。

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近日指出,2008年以來,穩增長、防風險的雙底線思維就成為宏觀調控的中國經驗。所謂雙底線,是指經濟保持壹定增長,為防風險贏得時間和空間,但要避免因增長而加劇風險;防風險利於經濟長遠健康發展,但也需避免防風險節奏和力度不當危及經濟增長。

銀保監會對下半年工作重點的部署中,同樣體現出雙底線思維。會議指出,要緊扣“六穩”“六保”要求,把穩企業保就業和服務民營小微企業更好結合起來,全力以赴促進經濟社會恢復正常循環。進壹步落實落細各項金融紓困政策,聚焦暫時遇困但仍有前景的企業,有效防範道德風險,防止“僵屍企業”搭便車。綜合采取堅決整治不當收費、合理降低費率、加大貸款優惠等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大幅增加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長期資金支持,精準支持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和“兩新壹重”項目建設。

防風險同樣不含糊,本次會議重點提出以下具體目標要求,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壹是提早謀劃應對銀行業不良資產大幅增長,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嚴格資產質量分類,做實利潤、提足撥備、補充資本,增強風險抵禦能力。

二是堅決防止影子銀行死灰復燃、房地產貸款亂象回潮和盲目擴張粗放經營卷土重來。

三是確保如期完成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實現風險出清。

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此前明確,要爭取2020年基本完成互聯網金融和網貸風險專項整治的主要目標任務。數據顯示,專項整治以來,全國累計有5000多家P2P網貸機構退出。截至今年壹季度末,全國實際在運營的P2P網貸機構139家,較2019年初下降86%;借貸余額下降75%;出借人數下降80%;借款人數下降62%。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1個月下降。

四是依法依規處置不法金融集團和重大風險事件,進壹步提高監管工作透明度,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豐富審慎監管強制措施,加大懲治力度,提升處罰效率。

光大證券(601788,股吧)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壹峰曾表示,受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我國經濟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漸暴露,表現為企業端債務杠桿偏高、信貸資源集中於周期性行業、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加劇以及風險事件頻發等,金融風險處於易發高發期。對銀行業來說,風險總體可控,但結構分化,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相較於大中型銀行弱壹些,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

穆迪近日發表的壹份新報告指出,2020年第壹季度中資銀行的資產質量、資本水平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同時,2020年3月底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率從2019年底的1.86升至1.91%,鑒於貸款逾期率上升的充分反映存在滯後性,因此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率可能會進壹步上升。由於消費者信心在壹段時間內仍將疲弱,因此資產質量壓力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持續存在。

銀行業分化的趨勢在疫情影響下會更為突出。中誠信國際金融機構部總監溫宇琪表示,隨著監管政策導向繼續強化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的逐步完善,銀行業整體息差水平仍面臨較大壓力,同時在資產質量下行壓力下,撥備計提上升,整體盈利能力呈弱化趨勢,中小銀行表現更為明顯。同時,復雜的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導致部分區域和行業風險暴露加劇,加之在強監管環境下不良認定趨於嚴格,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整體有所上升,其中中小銀行資產質量指標弱化更為明顯。此由於在受到疫情直接沖擊的行業和中小微客戶方面,中小銀行的信貸投放占比更高,因此受到的影響將高於大型銀行。

此外,因不同區域的經濟特點不盡相同,區域性中小銀行機構的信用狀況及受疫情影響程度均呈現差異。中誠信國際以浙江、江蘇和廣東為例,指出東部地區總體經濟較為發達,居民富裕程度和經濟活躍度較高,為銀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整體銀行業務發展和財務表現處於全國較好水平,但疫情沖擊下區域小微民營制造業及外向型經濟仍易出現壹定波動,從而影響到銀行資產質量;而中西部地區由於經濟體量相對較小,工業基礎較為薄弱,經濟活力與東部相比較為不足,銀行業務和收入結構較單壹,貸款行業和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弱,較之東部區域銀行,資產質量和盈利更易受到疫情的沖擊。

為應對潛在的資產質量劣變沖擊,銀保監會近期多次強調銀行業要做實利潤、提足撥備、補充資本,增強風險抵禦能力。有銀行業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預計利潤、撥備等指標的變動在近期各家銀行陸續公布的中期業績上就會有所體現。

持續完善公司治理

完善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是近年來銀保監會持續的監管重點。本次會議再次強調,嚴格規範股東股權管理,加強股東資質審查,實施股東入股“承諾制”,對違法違規問題股東堅決實施行業禁入。強化“兩會壹層”履職監督,督促提升董事專業性獨立性,強化監事會依法獨立行使監督職責,加強高管層履職行為規範。進壹步規範信息披露範圍和內容,建立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公開常態化機制,強化外部監督和市場約束。

除對“兩會壹層”繼續嚴監管外,下半年拓寬中小銀行資本補充來源將會有更多實招落地。銀保監會日前透露,將有2000億地方專項債限額,支持18地區的中小金融中小銀行,允許省級政府按照規定發行專項債券,用於認購中小銀行的可轉換債等合格資本工具。根據安排,使用地方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實施方案由省級政府結合轄內實際牽頭制定,方案成熟壹個上報壹個,經由銀保監會會同相關部門審核通過後,由省級政府向財政部提出正式申請。目前有需求的省份正在起草完善本省的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的相關實施方案。

穆迪副總裁/高級信用評級主任諸蜀寧近日表示,風險加權資產的快速增長導致資本水平下降,2020年第壹季度核心壹級資本充足率平均下滑了4個基點。同期以年化資產利潤率衡量的盈利能力也下降了4個基點,達到0.98%,並可能因凈息差收窄和信貸成本上升而持續承壓。

此外,會議提出,要穩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保持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完整性,尤其要保持農信社或農商行縣域法人地位總體穩定。進壹步優化保險監管機制,加快保險資金運用改革,強化保險在災害防護體系中的作用,加快發展巨災保險,推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擴大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