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哥本哈根世界環境大會的疑問!!
2、進程太多,建議百度壹下妳就知道
以下為各國態度
歐盟:“如果奧巴馬總統飛越大西洋(600558,股吧)來到哥本哈根,卻只是把美國之前宣布的減排目標重復壹遍的話,那將會令人感到相當意外。”這是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代表歐盟進行談判的瑞典環境大臣安德烈亞斯·卡爾格倫,在會議首日(12月7日)進行發言時的表態。
在會議東道國丹麥首相拉爾斯·L·拉斯穆森高調聲稱“達成協議完全可能”後,卡爾格倫的上述說法,立即將未來兩周談判桌上劍拔弩張的情形揭示了出來。
卡爾格倫還聲稱,歐盟已準備好將自身的減排目標從20%提高到30%,但這將需要與會其他各方同樣做出進壹步努力。
德國:謀求發揮減排領軍作用
要點:希望通過氣候保護促其清潔能源技術外銷
德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國家計劃。除了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德國還謀求在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發揮領軍作用。
在國際減排方面,德國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工業國應承擔主要減排義務,但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工業國也要采取相應措施。希望通過倡導氣候保護來促進其世界領先的清潔能源技術外銷。
德國總理默克爾11月3日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呼籲國際社會采取壹致行動,消除氣候變暖給人類造成的危害。默克爾表示,希望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能夠為實現地球平均溫度上升不超過2攝氏度這壹目標達成***識。默克爾說:“我們需要壹個新協議,全世界都註視著美國和歐洲。”她強調,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機會不容錯過,克服全球性挑戰只能通過國際社會的合作才能實現。默克爾敦促美國國會采取實際行動,通過溫室氣體減排法案,為哥本哈根大會取得成果作出貢獻。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德國率先制定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國家計劃。當時聯邦議院決定,在1999年的基礎上,到2005年,德國將來自工業、家庭和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降低25個百分點。在這壹計劃的約束下,2007年德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1.3%。
2008年6月,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由政府提出的《氣候與能源壹攬子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德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40%。為實現這壹目標,德國大力發展以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對國家能源需求的貢獻率,爭取到2020年使德國清潔能源發電比重從15%增至30%。德國還將斥巨資促進清潔能源汽車和新型建築保溫隔熱材料的推廣。
俄羅斯:有實力達減排40%目標
要點:提議建立多邊或全球環境保護基金
日前,記者采訪了俄羅斯氣候變化問題專家、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代表處全球氣候變化項目負責人阿列克謝?科科林。他表示,俄羅斯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小,俄政府並不認為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刻不容緩,俄羅斯完全有實力成為國際減排的領先國家。
科科林說,俄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相關節能和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計劃,這些計劃的實施將會有效遏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進而有助於降低俄羅斯的排放水平。但他認為,俄政府這些行動的動機更多是想要擺脫經濟對能源的過度依賴。
科科林說,俄總統梅德韋傑夫今年6月份在八國集團峰會之前對俄羅斯應承擔的國際減排義務作了闡述,主要包括兩方面:壹是俄羅斯計劃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300億噸;二是俄羅斯計劃在2020年前使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10%-15%。科科林認為,這裏需要加以修正,因為這壹指標中沒有考慮森林的因素,森林能吸收大約10%的溫室氣體,再加上俄經濟增速超過排放增速,如2000年至2007年俄經濟高速增長,而每年排放只增加1%-1.5%,俄羅斯實際能夠達到40%的減排目標。由此可見,俄羅斯完全有實力成為國際減排的領先國家,當然這需要俄羅斯在節能、提高能效及植樹造林方面付出努力。
科科林認為,俄羅斯可有條件地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
俄正在討論中的方案是建立多邊或全球性基金,類似於全球環境基金,將從事綠色技術轉讓、協助發展中國家減排、適應氣候變化以及防止熱帶雨林大規模商業砍伐等相關工作。這類基金不應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機制下運行,因為會約束提供資金的國家數量,但也不能完全脫離公約,可以接受公約相關機構的監督。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將提供壹定數額的資金。
澳大利亞:積極推動減排立法
要點:欲借氣候變化事務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
澳大利亞陸克文政府執政以來壹直將氣候變化問題列為優先施政目標。澳政府力促國內在12月聯合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通過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議案,欲借氣候變化事務在南太平洋地區發揮主導作用,並在國際舞臺發揮更大作用。
全球變暖會影響澳大利亞的生物多樣性,海平面上升將直接威脅澳大利亞周邊島嶼的生存,但是由於國內利益集團的分歧和經濟發展的壓力,
澳大利亞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壹直躑躅不前。直至2007年12月3日,新任總理陸克文簽署了《京都議定書》,這是陸克文及其政府當天宣誓就職後做的第壹件大事,他當時發表聲明說,“這是新政府的第壹項正式行動,顯示了新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決心,對於澳洲繼續在國內以及與國際社會壹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陸克文政府積極推動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議案被譽為“最為雄心勃勃的減排計劃之壹”,目標是要到2020年,將澳大利亞的溫室氣體排放削減25%。議案中還約束澳大利亞的近千家大型汙染排放公司必須購買二氧化碳排放配額,這些企業的排放量占澳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5%以上。
澳大利亞溫室氣體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於嚴重依賴煤炭發電,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已超過美國。澳大利亞氣候變化和水資源部8月9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從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澳大利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6%。如果不對溫室氣體排放加以控制,到2020年,澳大利亞的碳汙染程度將比2000年嚴重20%。
澳大利亞政府原定於明年開始實施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但該議案在提交國會後受阻,連連遇挫。目前,澳政府與反對黨仍在協商之中,繼續力促議案能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前得以通過。
巴西:“自願做出”減排決定
要點:巴西還有巨大的減排潛能
本報巴西利亞電巴西政府11月13日宣布,計劃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預期基礎上減少36.1%至38.9%。巴西將於12月向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提交這壹減排計劃。
據巴西媒體報道,巴西總統盧拉11月13日在聖保羅召集民事辦公室、環境部和科技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會議,就減排目標問題達成壹致。巴西民事辦公室主任迪爾瑪?羅塞芙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希望這壹“自願做出”的減排承諾能向全世界表明巴西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明確立場。
羅塞芙說,最樂觀的估計是到2020年實現減排38.9%的目標,其中農牧業減排6.1%,能源業減排7.7%,鋼鐵企業減排0.4%。有分析說,如果能夠實現這壹目標,那麽巴西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0年時將接近其1994年的排放水平,相當於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20%。
作為南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巴西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態度鮮明,總統盧拉多次要求發達國家充分意識到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在減排問題上作出更強有力的承諾。
由巴西科技部組織編制的壹份初步報告指出,巴西目前林場總面積為36萬平方公裏,與德國差不多。只要巴西在18%的林場中縮減毀林面積80%的目標,就相當於少排放1.21億噸二氧化碳。巴西又是生物燃料研發大國,如果進壹步推廣生物燃料應用,每年還可以少排放5000萬噸二氧化碳。此外,如果政府部門資助農業領域退耕還林,將可以恢復1100萬公頃用於放牧的草地。
巴西全國寬間研究所的氣象問題專家卡洛斯?諾伯雷表示:“這還僅僅是初步估計,但是已經足以表明巴西具有巨大減排潛力。”
非洲:要用壹個聲音說話
要點:尋求650億美元環境賠償
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前,非洲國家統壹立場,尋求工業化國家交付650億美元,作為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響最大的受害國的賠償。
今年8月,非洲國家接連召開10國部長級會議和特別首腦會議,討論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同立場。9月,南部非洲發展***同體14個成員國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召開首腦會議,進壹步就氣候變化問題協調立場。10月上旬,非洲國家在布基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舉行會議,確定了尋求工業化國家650億美元環境賠償的方案,並要求工業化國家在2020年以前,把排放量在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上降低至少40%。
非洲有53個國家,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有較大發言權。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在9月初表示,非洲國家就是要利用“數量”優勢,尋求有利的氣候變化公約,否則將否決任何協議。他還透露,非洲將派出統壹團隊赴會,代表非洲各國和非盟進行談判,決不允許再達成壹個不利於非洲的協議。
非洲國家還準備同島嶼國家和其他壹些窮國形成80國聯盟,尋求到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升幅同工業化前相比不超過1.5攝氏度的目標,這實際上是要求工業化國家達到至少45%的減排量。
今年早些時候,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指出,北半球的汙染與該國80年代遭受的饑荒有很大關系,富國應給予賠償。
據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全球人道主義論壇”今年5月發表的報告,全球最貧困的50個國家的總排放量不到1%,但它們卻承受著90%以上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
美國:對氣候談判仍持消極態度
要點:要對轉讓先進能源技術設置障礙
奧巴馬政府上臺後積極推動國會通過立法對美國的氣候政策做出中長期規劃,但是這壹立法進程遠落後於預期。當前,作為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仍表現消極,致使哥本哈根大會達成全面氣候協定的前景不樂觀。
美國在前總統布什時期退出了《京都議定書》,令國際社會備感失望,因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持消極態度,美國壹直成為被抨擊的對象。
在奧巴馬上任後,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展現了比較積極的立場。在今年9月下旬對聯大發表的首次講話中,奧巴馬承認氣候變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並認為氣候變化只能靠人類自身去解決。奧巴馬坦承氣候變化主要是發達國家造成的,發達國家有義務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起帶頭作用。美國將通過投資清潔能源、提高能效以及減少排放等實現減排目標。
根據美國眾議院6月底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又稱氣候法案),美國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17%(相當於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到2050年減少83%。法案還引入了名為“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機制,推動美國國內形成碳交易市場。
在參議院民主黨人9月底公布的氣候法案中,以2005年為基礎,將2020年和2050年的減排目標分別設定為20%和80%,將短期減排目標設定得更高。但分析人士認為,此法案過關的難度很大。
11月3日,美歐首腦會議發表的***同宣言表明,美國希望實現2050年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50%的目標。
目前,美國的清潔能源技術主要掌握在私營企業手中,企業間的商業交易是技術轉讓的主要渠道。美國政府認為,企業間的技術轉讓涉及商業利益和知識產權,因此要遵循市場規則,努力達到***贏。為此,美國政府對推進技術轉讓壹直不太積極,有時甚至對向發展中國家轉讓先進清潔能源技術設置障礙。美國眾議院6月份還通過壹項決議,聲稱要制定政策防止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削弱美國在風能、太陽能以及其他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知識產權。
日本:減排目標引發國內爭論
要點:擔心減排目標會影響其國際競爭力
日本民主黨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問題上態度較為積極,鳩山由紀夫出任首相後不久便提出了“減排25%”的目標。但此舉在日本國內引發爭論,經濟界對“減排25%”抵觸情緒嚴重,這壹目標能否細化落實仍有待觀察。另壹方面,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鳩山政府對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減排幫助和技術轉讓則態度積極。
此前的自民黨時代,福田內閣雖然提出了2050年比2005年減排60%至80%的長期目標,但未就2020年中期目標表態。麻生內閣遲至今年6月才表明2020年比2005年減排15%的中期目標。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普遍認為這壹減排目標過於消極。
鳩山當選日本首相後,於9月下旬宣布了2020年比1990年減排25%的中期目標,並在西方媒體中獲得好評。
盡管鳩山在表態中為日本留下余地,強調上述減排目標的前提是必須構築壹個包括世界上所有溫室氣體“主要排放國”在內的公平有效的國際框架。但是,這壹目標仍在日本國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日本經濟界主要擔心過高的減排目標會影響其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在鋼鐵、電力、石油等方面。目前,日本經團聯等經濟組織以及部分大企業負責人紛紛公開要求政府重新考慮這壹目標,不少企業負責人聲稱“減排25%”的目標將會進壹步導致日本產業空心化和失業增加。根據麻生內閣時代的測算,即使8%的減排目標,也將使日本實際GDP年均下降0.6%,失業率增加0.2%個百分點,家庭年均負擔增加7.7萬日元;如果以25%為目標,日本失業率將增加1.3個百分點,家庭負擔則會增加36萬日元。在反對勢力的要求下,鳩山內閣已於10月底決定重新測算25%的減排目標對家庭負擔的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