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N-22日灸導彈的發展沿革
“白蛉”(SS-N-22“日炙”)反艦導彈是前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研制的壹種超音速反艦導彈,於1984年裝備部隊,專門對付航空母艦戰鬥群和導彈巡洋艦,號稱是為美軍航母“量身定做”的克星。該導彈(3M-80)的北約代號為SS-N-22“日炙”(Sunburn),又稱“白蛉”3M-80E,是由俄羅斯彩虹設計局在70年代後期開始研制的,
它是世界上第壹個使用整體組合沖壓發動機的實用型超音速反艦導彈。俄羅斯稱該型導彈的單發命中概率為0.8,平均只需1.2枚導彈就能摧毀壹艘驅逐艦,1.5枚即可摧毀壹艘排水量2萬噸級的運輸船。該彈早期型號的射程為120公裏,改進型達200公裏,高空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低空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在接近目標時可做“S”型機動,以避開攔截火力。“白蛉”導彈戰鬥部裝藥300千克,大約是法國飛魚導彈戰鬥部的兩倍,比美國魚叉導彈重75千克。“白蛉”已發展成壹種通用型系列化導彈,其最新改進型3M80E/MBE配有“梅納瑞”ME型目標定位雷達和數據交換系統。
“日炙”SS-N-22的設計思想是使敵方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來進行攔截,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用於打擊美國裝有“宙斯盾”防禦系統和“標準”SM-2艦對空導彈的水面戰艦。彩虹設計局針對“宙斯盾”系統的雷達探測距離、處理速度和“標準”SM-2導彈的發射加速度、最大過載系數、最小攻擊距離等特性,設計這種高速低空飛行“日炙”SS-N-22導彈系統。該導彈在到達射程90公裏處,僅需兩分鐘,因此能在“宙斯盾”系統完成探測、跟蹤、鎖定、判斷、發射、導彈制導程序之前到達目標艦的防禦區,有較高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
“日炙”SS-N-22導彈的射程基本型為90公裏,改進型3M82為120公裏,改進型X-41空對艦導彈射程為250公裏;飛行速度2.3馬赫;飛行高度為20米(末段掠海高度為7米);單發命中概率為94%;貯存壹年半不需維修;有防核爆炸影響的能力。該導彈采用圓柱形彈體,尖錐形頭部,尾段稍有收縮的布局結構。液體整體式火箭沖壓發動機推動。在巡航段采用慣導系統導航,用無線電高度表控制巡航高度,末段用主/被動雷達導引頭制導,導引頭開機後先是被動狀態工作,這樣有很好的隱蔽性,如導引頭未收到目標信號再轉為主動狀態工作。在電子幹擾下,導引頭將自動尋向幹擾源。該導彈使用半穿甲爆破戰鬥部,質量為320千克,內裝高能炸藥,引信能延時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