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停產預警還是淘汰風險?恒大汽車彈盡糧絕

停產預警還是淘汰風險?恒大汽車彈盡糧絕

誰能想到,新車僅交付900輛,公司就要面臨停產風險,這裏說的正是恒大汽車。

去年9月份恒馳5正式量產,並在10月底開啟交付,對於恒大汽車來說,這無疑是翻開美好新篇章的開始。然而短短不到半年,恒大汽車自曝流動資金緊張,在無法獲得新增流動性的情況下,恒大新能源汽車將面臨停產風險。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旗下瑞典子公司NEVS宣布啟動“冬眠計劃”,而實際上就是進行大規模裁員,擬於未來6個月裁員320人,占員工總數近95%。最終只剩下20名員工的NEVS也不過形同虛設,跟破產沒什麽兩樣。

說完自己的慘況後,恒大汽車還不忘繼續畫餅,稱集團如能在未來尋求超過290億元的融資,將計劃推出多款旗艦車型,並望實現量產。但從恒大汽車目前的經營狀況和市場表現來看,恒大的造車夢恐怕越來越難圓了。

恒大彈盡糧絕,牽連甚廣

早期,相信所有人對於恒大造車都是抱有不小的希冀的,畢竟作為坐擁萬億資產的“宇宙房企”,恒大比起其他互聯網新造車起碼在資金方面是不用擔心。再加上當初許家印的“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瘋狂造車模式,恒大汽車經歷了壹段風風火火的籌備期。

然而這時候偏偏遇上房地產嚴格調控、持續貫徹“房住不炒”的2021年。於是以高周轉聞名的房產企業被踩上了壹腳急剎,緊張的資金鏈遭遇了極限繃緊後的斷裂,包括恒大在內的系列房企連續爆雷。

眾所周知,造車是壹個燒錢無底洞,從2018年到2020年,恒大汽車分別虧損了14.29、44.26、73.94億元。恒大汽車累計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投入已接近500億元,其中包括工廠建設、整車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等等。

但恒大依然沒有放棄造車,而是把造車視為自救的出路,於是就有了許家印“日夜奮戰,努力拼搏,大幹三個月”的名場面。甚至許家印曾經還給恒大汽車畫了壹個超級大餅:“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超100萬輛,到2035年實現年產銷超500萬輛,力爭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這聽起來就跟馬斯克此前在投資者日上稱要拯救世界壹樣瘋狂。

而現在的情況是,造車不見起色,母公司債務危機也越陷越深。根據中國恒大公告中新的債務重組方案,恒大目前已經資不抵債,負債比資產還多1990億,目前恒大在境內和境外的負債已經達到7537億。受到母公司債務危機影響,恒大汽車也是多次陷入資金困局,造車計劃和新車上市屢屢跳票。

恒馳5首戰敗落

對於恒馳5大家都不陌生了,在去年7月的新車預售發布會上,恒馳新能源汽車集團總裁劉永灼豪言:“恒馳5是30萬以內最好的純電SUV”,並表示“恒馳大賣已成定局”。

不僅如此,恒大汽車官方還表示,將在2023年壹季度前完成首批1萬輛的交付。但如今壹季度已接近尾聲,恒馳5僅僅交付了900輛,與目標交付的1萬輛完成率不到10%。

官方還表示恒馳5預售開啟後的15天內,訂單已經超過3.7萬輛,然而訂單數這種信息外界無從考證,加上恒大汽車又深陷裁員、停產等不利傳聞,恒馳5的真實訂單數量不及預期,曾經打下的高熱度,如今早已被消磨殆盡。

而且在恒馳5僅交付900輛的情況下,就有車主反映其質量問題頻出,比如恒馳5車機顯示出現嚴重問題,車機屏幕文字與文字間發生重疊;踩剎車伴有異響;自適應巡航、交通標誌識別以及車道輔助等在內的L2級駕駛輔助功能都無法使用;座椅通風打不開、座椅加熱功能無法關閉等等。恒馳5官方宣稱的續航裏程是602KM,但實際使用過程中,有車主只跑了340KM,與官方數據相差甚遠,存在嚴重虛標嫌疑。

恒馳5首戰敗落,恒大想要再獲290億融資的難度可以說已是地獄級。

2020年8月,恒大汽車壹口氣發布了恒馳品牌的六款純電車型,分別命名為恒馳1-6。2021年2月,恒馳又追加了恒馳7-9三款車型,囊括了轎車、SUV、MPV還有跨界車、轎跑SUV等等,在產品規劃上甚至比許多傳統燃油車品牌都要完善。

也許再花290億恒大汽車就能陸續把這些車造出來,但對於恒大汽車這個品牌,還有多少消費者會信任並為此買單?

留給恒大的機會不多了

2019年恒大汽車發布新能源汽車品牌恒馳那會兒,新能源銷量榜TOP10還是油改電的天下,比亞迪也還沒有展露出“霸主”實力,特斯拉Model3也還未國產,新勢力品牌“蔚小理”就更不用說了,還在為融資量產發愁。

在這種環境下,造車對於當時還是意氣風發的許家印來說簡直易如反掌,但誰能想到如今恒大也要為缺錢而發愁。

如今,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早已經過了保量產、保交付的階段,由特斯拉掀起的價格戰已經全面打響,甚至已經蔓延到燃油車市場,成本大戰壹觸即發,誰能更好地控制成本,車子賣得更便宜,誰就勝利。

這背後考驗的不僅是品牌的研發實力,還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價格戰之下已經有不少缺錢的企業倒下了,比如威馬如今已是命懸壹線。如今,恒大汽車與威馬的狀況如出壹轍,車沒賣幾臺、二級市場折戟、公司裁員降本增效等等。

就連產品滯後和質量不過關,恒大汽車與威馬也再次驚人地相似,這也是造車兩者深陷困境的核心,壹開始沒有明顯的優勢,也在最關鍵的車型品質上也沒有發揮好,使得後面的路越來越難走,翻身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

近年來市場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低門檻造車的時代也已經過去,資金、技術、創新壹個都不能少,新壹輪的淘汰賽已經開始,妄想依靠政策紅利在市場中渾水摸魚的車企勢必會逐步退場,而真正擁有核心技術、穩步發展的企業才能扛住這波浪潮。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My車軲轆,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