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川渝地區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川渝地區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川渝地區的民間藝術有綦江農民版畫、銅梁龍燈、秀山花燈、酉陽擺手舞、九龍楹聯。

1、綦江農民版畫

綦江農民版畫是中國民間民族藝術的壹朵奇葩,受到國內外美術界的高度贊譽。1985年,四川省文化廳、省美術家協會、重慶市政府授予綦江縣“農民版畫之鄉”的稱號;1988年2月,中國文化部將綦江縣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2、銅梁龍燈

銅梁龍燈既是彩紮的龍和燈,又是以龍和燈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樂、美術、手工藝品為壹體的民間綜合藝術。銅梁龍的特征可歸納為大、長、活三個字。“大”不僅指體形,且指造型誇張,美工上集國畫、素描、剪紙、刺繡等技巧為壹體,並參考戲劇臉譜的描繪手法,彩筆走脊、描箸,著重突出龍的氣質,使其神采豐腴、氣勢磅礴。

3、秀山花燈

秀山花燈是壹種古樸、詼諧、抒情、優美、集歌、舞、打擊樂、琴弦樂為壹體的綜合藝術。它起源於元代土著人的“跳團團”,受多種民族文化的影響,逐步演變發展為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藝術。

4、酉陽擺手舞

跳擺手舞,少則數十人數百人,稱小擺手舞;多則數千人至數萬人,叫大擺手舞。其舞蹈形式有單擺、雙擺、回旋擺等;舞姿多模仿跋山涉水、農事勞動、戰鬥姿態、巖鷹展翅、日常生活。這些舞蹈動作,舒展大方,生活氣息濃郁,表現出土家人粗曠豪放的民族性格。每逢節日喜慶,土家人都要到“擺手堂”或草坪、院壩跳擺手舞。

5、九龍楹聯

九龍楹聯以其生動的形式、高雅的格調、獨特的韻味,輔以書法、金石,頗具觀賞性。截至1999年底,九龍鎮有3600余人次的群眾已經創作出作品24000余幅,其中有萬余幅作品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並有260余幅僂刻在木、石、竹、磚、不銹鋼等材料上常年懸掛各地;已經編印《九龍楹聯》22輯,累計上萬冊。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九龍楹聯